分卷閱讀165
合適?”
還能如何安排呢,就照上輩子的例子來唄,能用就一定得用,若是不能用的話,也就是給個爵位,在府里邊或者是莊子里養(yǎng)老。
胤禎微微低了低頭,并沒有說對廢太子和直郡王的安排,說的是他對自個兒的安排。
“兒臣愿為賢王,將來跟大哥和二哥肯定還要再做同僚,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相信將來必定不會讓皇阿瑪失望的。”
讓四哥犯愁的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但到了皇阿瑪這兒,明明有那么合適的繼承人在,卻偏偏不肯立儲,非要搞什么平衡之道。
老爺子的心思,壓根兒就不是他這種凡人可以揣測的。
剛好,康熙也是這么想的,他也沒辦法理解十四腦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東西,明明局面已經一片大好了,可以說不輸老四,老八之前留下來的那部分班底,基本上都給了十四。
跟當年的老八比起來,十四的名聲或許是差了幾分,但是出身要比老八好,也足以彌補名聲上的不足了,更何況名聲這東西本就是人吹出來的,十四若是愿意,也完全可以效仿老八當年的子,名聲這東西花銀子、用手!手段也是可以弄來的。
可站在這么一個位置上,還想著要做賢王,到底是腦子里進水了,還是壓根兒就沒長那根筋。
“你可要想明白了,當年福全也說愿為賢王,做賢王如何,你看看已經逝世的福全,就應當明白,賢王不是那么好做的。”
說起來,皇阿瑪口中的‘福全’還是胤禎的二伯呢,是皇阿瑪的兄長。
據說當年皇瑪法曾問二伯將來有什么志向,二伯就說自己愿為賢王。
也是因為如此,皇阿瑪和二伯早些年那也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只是二伯后來從能夠領兵打仗的‘權王’變成了閑王,連議政大臣的位置都丟了。
至于讓二伯丟了議政權的那件事兒,責任也不全在二伯身上,被削了爵位,又被撤掉了議政大臣一職,這懲罰在當時看來都有些過了,放到如今再看,也覺得懲處過重。
胤禎明白皇阿瑪想表達什么,也難為皇阿瑪了,把話說的這樣明白,甚至不惜把自己和二伯拉出來做例子。
做帝王和做賢王確實不一樣,前者一言定人生死禍福,后者連自己的生死禍福都沒法掌控,需要受制于人。
當年那件事兒,任誰都會覺得二伯委屈,都覺得二伯不會在心里頭后悔當年選擇做賢王的決定。
有前車之鑒在眼前,胤禎不覺得有什么,跟二伯共敘兄弟之情的是皇阿瑪,又不是四哥,至于四哥的為人,他是百分百信得過的,不必憂心會落得跟二伯一樣的下場。
就算有朝一日,他真的跟二伯有了同樣的遭遇,那也無妨,賢王和閑王,就差了一個字,在他這兒反正是各有利弊,前者有權,后者有閑,他都接受得了。
“兒臣以為人各有志,強求不得?!?/br>
他不適合做皇帝,也不愿意做皇帝,甚至他打從心眼里就覺得,只有四哥才配得上那個位置,其他的兄弟,包括他自己,都不配。
康熙做了那么多年的帝王,見到過最多的就是有野心之輩,沒有野心的人往往也走不到他面前來,在十四這兒算是看走了眼。
也不光是十四,還有老四。
這兄弟倆一年多在朝堂上一唱一和的,排除了異己不說,還瞞過!過了所有人的眼睛,怕是老八都被蒙在鼓里頭了,拿出自己的人手去,不過是為老四做了嫁衣。
也罷,都已經到這份上了,十四一點心思都沒有,壓根就沒有人可以再跟老四相爭了,他還不至于把老·二他們再拉出來。
面對既定的事實,老爺子接受的倒也挺快,本來在他把十四叫過來的時候,心里邊就已經偏向老四了,如今不過是十四一點指望都沒有了,不爭氣吶。
就只剩下老四這么一個繼承人,其他兒子再也挑不出來了,前邊的這些兒子們不行,后邊的小兒子們還沒到能立起來的時候,就算立起來了,也很難服眾。
攆走了十四,康熙斟酌再三,寫了一道圣旨,滿蒙漢三種語言的圣旨都有,極為慎重,讓人放在正大光明牌匾背后。
與其說這是一道圣旨,倒不如說這是一道遺旨,等到他百年之后才會展開,用來公布下一任皇帝。
太子之位,他不能給老四,既是為了防止老四的野心膨脹,也是為了保護他最后一個繼承人,畢竟做了太子的人,在其他兒子那里就是明晃晃的靶子,誰想要上位,都必須先把這個靶子打掉才行。
******
這事兒十哥是知情的,若不是有十哥跟他里應外合,也不能瞞過那么多人的眼睛去,但九哥對于這事兒卻是毫不知情。
四爺聽完了原委,倒是沒有太多的反應,此前他就已經預想過皇阿瑪的選擇了。
若是選擇他,那一些事情辦起來會更為順利一些,若是選擇十四弟,雖然稍稍有些麻煩,但他也是不會與十四弟相爭的,正好繼承人的事兒,也就不用他一人犯愁了。
“既然皇阿瑪已經知情了,那咱們也就不用再通密信了,以后有事兒直接討論就行,不過出海一事還是要瞞著點,讓底下人動靜再小些,現在!在還不是時候?!?/br>
如今這樣,已經算是很不錯了,皇阿瑪沒有動怒,老八那邊的人基本上也都散了,往后要做的就是慢慢收服人心。
一件件的事情做下去,人心總是會看到的。
“我也是這么想的,就是九哥那邊?!必返澮幌氲阶约揖鸥?,很是有幾分頭疼。
若是擱在上輩子,依著他們兄弟二人的交情,很是沒必要如此煩惱,不過是鬧上幾天的別扭,之后肯定能和好。
但是放到這一輩子,本來他和九哥的交情就所剩不多,更重要的是四哥和九哥之間幾乎要成死敵了,不比四哥和八哥來得少。
他的做法,不光是讓九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四哥做事,而且還讓九哥幫著掏空了八哥的‘家底’,為的也是支持四哥。
如此行徑,倘若他是九哥的話,也必然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非得拖著長刀去找九哥拼命不可。
四爺很是理解十四弟這會兒的心情,所以幫著出主意,“這事兒不光你我知情,老十也是知情的,與其讓老九從旁人那里知
還能如何安排呢,就照上輩子的例子來唄,能用就一定得用,若是不能用的話,也就是給個爵位,在府里邊或者是莊子里養(yǎng)老。
胤禎微微低了低頭,并沒有說對廢太子和直郡王的安排,說的是他對自個兒的安排。
“兒臣愿為賢王,將來跟大哥和二哥肯定還要再做同僚,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相信將來必定不會讓皇阿瑪失望的。”
讓四哥犯愁的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但到了皇阿瑪這兒,明明有那么合適的繼承人在,卻偏偏不肯立儲,非要搞什么平衡之道。
老爺子的心思,壓根兒就不是他這種凡人可以揣測的。
剛好,康熙也是這么想的,他也沒辦法理解十四腦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東西,明明局面已經一片大好了,可以說不輸老四,老八之前留下來的那部分班底,基本上都給了十四。
跟當年的老八比起來,十四的名聲或許是差了幾分,但是出身要比老八好,也足以彌補名聲上的不足了,更何況名聲這東西本就是人吹出來的,十四若是愿意,也完全可以效仿老八當年的子,名聲這東西花銀子、用手!手段也是可以弄來的。
可站在這么一個位置上,還想著要做賢王,到底是腦子里進水了,還是壓根兒就沒長那根筋。
“你可要想明白了,當年福全也說愿為賢王,做賢王如何,你看看已經逝世的福全,就應當明白,賢王不是那么好做的。”
說起來,皇阿瑪口中的‘福全’還是胤禎的二伯呢,是皇阿瑪的兄長。
據說當年皇瑪法曾問二伯將來有什么志向,二伯就說自己愿為賢王。
也是因為如此,皇阿瑪和二伯早些年那也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只是二伯后來從能夠領兵打仗的‘權王’變成了閑王,連議政大臣的位置都丟了。
至于讓二伯丟了議政權的那件事兒,責任也不全在二伯身上,被削了爵位,又被撤掉了議政大臣一職,這懲罰在當時看來都有些過了,放到如今再看,也覺得懲處過重。
胤禎明白皇阿瑪想表達什么,也難為皇阿瑪了,把話說的這樣明白,甚至不惜把自己和二伯拉出來做例子。
做帝王和做賢王確實不一樣,前者一言定人生死禍福,后者連自己的生死禍福都沒法掌控,需要受制于人。
當年那件事兒,任誰都會覺得二伯委屈,都覺得二伯不會在心里頭后悔當年選擇做賢王的決定。
有前車之鑒在眼前,胤禎不覺得有什么,跟二伯共敘兄弟之情的是皇阿瑪,又不是四哥,至于四哥的為人,他是百分百信得過的,不必憂心會落得跟二伯一樣的下場。
就算有朝一日,他真的跟二伯有了同樣的遭遇,那也無妨,賢王和閑王,就差了一個字,在他這兒反正是各有利弊,前者有權,后者有閑,他都接受得了。
“兒臣以為人各有志,強求不得?!?/br>
他不適合做皇帝,也不愿意做皇帝,甚至他打從心眼里就覺得,只有四哥才配得上那個位置,其他的兄弟,包括他自己,都不配。
康熙做了那么多年的帝王,見到過最多的就是有野心之輩,沒有野心的人往往也走不到他面前來,在十四這兒算是看走了眼。
也不光是十四,還有老四。
這兄弟倆一年多在朝堂上一唱一和的,排除了異己不說,還瞞過!過了所有人的眼睛,怕是老八都被蒙在鼓里頭了,拿出自己的人手去,不過是為老四做了嫁衣。
也罷,都已經到這份上了,十四一點心思都沒有,壓根就沒有人可以再跟老四相爭了,他還不至于把老·二他們再拉出來。
面對既定的事實,老爺子接受的倒也挺快,本來在他把十四叫過來的時候,心里邊就已經偏向老四了,如今不過是十四一點指望都沒有了,不爭氣吶。
就只剩下老四這么一個繼承人,其他兒子再也挑不出來了,前邊的這些兒子們不行,后邊的小兒子們還沒到能立起來的時候,就算立起來了,也很難服眾。
攆走了十四,康熙斟酌再三,寫了一道圣旨,滿蒙漢三種語言的圣旨都有,極為慎重,讓人放在正大光明牌匾背后。
與其說這是一道圣旨,倒不如說這是一道遺旨,等到他百年之后才會展開,用來公布下一任皇帝。
太子之位,他不能給老四,既是為了防止老四的野心膨脹,也是為了保護他最后一個繼承人,畢竟做了太子的人,在其他兒子那里就是明晃晃的靶子,誰想要上位,都必須先把這個靶子打掉才行。
******
這事兒十哥是知情的,若不是有十哥跟他里應外合,也不能瞞過那么多人的眼睛去,但九哥對于這事兒卻是毫不知情。
四爺聽完了原委,倒是沒有太多的反應,此前他就已經預想過皇阿瑪的選擇了。
若是選擇他,那一些事情辦起來會更為順利一些,若是選擇十四弟,雖然稍稍有些麻煩,但他也是不會與十四弟相爭的,正好繼承人的事兒,也就不用他一人犯愁了。
“既然皇阿瑪已經知情了,那咱們也就不用再通密信了,以后有事兒直接討論就行,不過出海一事還是要瞞著點,讓底下人動靜再小些,現在!在還不是時候?!?/br>
如今這樣,已經算是很不錯了,皇阿瑪沒有動怒,老八那邊的人基本上也都散了,往后要做的就是慢慢收服人心。
一件件的事情做下去,人心總是會看到的。
“我也是這么想的,就是九哥那邊?!必返澮幌氲阶约揖鸥?,很是有幾分頭疼。
若是擱在上輩子,依著他們兄弟二人的交情,很是沒必要如此煩惱,不過是鬧上幾天的別扭,之后肯定能和好。
但是放到這一輩子,本來他和九哥的交情就所剩不多,更重要的是四哥和九哥之間幾乎要成死敵了,不比四哥和八哥來得少。
他的做法,不光是讓九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四哥做事,而且還讓九哥幫著掏空了八哥的‘家底’,為的也是支持四哥。
如此行徑,倘若他是九哥的話,也必然不會善罷甘休的。
他非得拖著長刀去找九哥拼命不可。
四爺很是理解十四弟這會兒的心情,所以幫著出主意,“這事兒不光你我知情,老十也是知情的,與其讓老九從旁人那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