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2
回答當然不能說是錯,一般人看到軍中的戰(zhàn)報也都是這么個反應(yīng),可是朱常洛卻不滿意。“內(nèi)帑撥到遼東的銀子還少嗎?滿朝的用度都緊著那邊撥呢!我大明廣有四海,若說用度、兵馬,可有什么地方比不上建奴的?苦于朝中無將才,若能與朕一個武寧王、忠武王或是定興王,何愁天下不定?”朱常洛越說聲音越響,只是忍著沒有拍桌子。他也不求戰(zhàn)神再世,朝中能出些白起、韓信、郭子儀之類的猛人名臣了,被追封為武寧王的開國功臣徐達,被追封為忠武王的靖難功臣、榮國公張玉,張玉長子,英國公一脈的開創(chuàng)者,被追封為定興王的張輔,能與這幾位媲美的人可不是沒有的,開國、靖難那時候一大批呢!而且他也不是說要完全一樣的,能力差不多的,總有這么幾個吧?嘉靖年間還出了戚繼光呢,晚明的時候,名將其實也有不少??!朱常洛想得很美,底下的大臣各個在心里頭翻白眼,天子你想得挺美啊!特別是掌中軍都督府、執(zhí)掌京營,在武將中長立不倒的英國公一脈的現(xiàn)任英國公張維賢,忠武王、定武王都是他們家的直系祖先,可是被皇帝這么一提,他站在底下總覺得有些尷尬。他們老張家怎么富貴起來的?還不是靠張玉、張輔這倆父子兢兢業(yè)業(yè)地為朱棣做事,本身又確實有這么一身過人的本事嗎?雖說英國公一脈的特殊地位就是靠這兩位掙來的,他們這些后輩子孫雖然也算爭氣,但是功績也不能和二位祖先相比,上頭朱常洛懷念他們家倆祖先,是不是也有對他們家現(xiàn)在的表現(xiàn)不滿的意思?朝中的幾個重臣,朱常洛是都記在的心里的,何況英國公一脈地位特殊,他們家的國公傳了七代,這還只是英國公,最上頭的張玉最先受封的是榮國公,后來又被追封為忠武王,是不算在英國公一系的傳承世系的,張輔才是初代英國公,到現(xiàn)在,張家富貴了八代了,朱棣這一脈坐上皇位開始,英國公這一脈就跟著一起傳下去,地位很是特殊,也說明他們這一脈的人也確實深得圣心。京營都讓他們握著呢,有爵位還有實權(quán)的,可是很少見的。文臣們悶不吭聲,有資格入朝的武將也不說話,朱常洛之前說的話不就是在打他們的臉嗎?好在朱常洛后頭補上的話讓他們振奮起來:“英國公與一眾將軍,素來忠君敬上,只是他們宿衛(wèi)京城、保我大明江山安定已是勞心勞力了,遼東那邊的事兒,難道讓他們再變出幾個自己去處理嗎?這樣的緊急關(guān)頭,不是在遼東征戰(zhàn)多年的將軍過去,難以服眾,怕是也討不著什么好!只可恨朝廷多年不知遼東的狀況,便是派了人去,也不長久。遼東經(jīng)略的官兒,我看從沈陽回來之后,袁應(yīng)泰也不要做了,須得派個真正懂行的人過去才行。諸卿有什么好的人選,都提一提?!?/br>武將們被他這話說得開心,聽他提遼東,便曉得,圣上還是看重他們的,尤其是英國公張維賢,他掌著京營,是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大權(quán)在握,皇帝將身家性命都交給他保管了,這還不叫信任、看重,那還有什么能算呢?圣上心中看不順眼的當時遼東的李氏,自李成梁開始,這家便把軍政攥在手中,最為養(yǎng)虎為患,硬生生地養(yǎng)出了建州女真這條狼犬!那□□哈赤,是野豬皮的意思,雖是某小部首領(lǐng)長子,但一直不得寵,去到李成梁他們家當了個下人,最后竟是咸魚大翻身。他起兵初期,也不知憑著從前在李成梁那里混下的關(guān)系得了多少好處。李成梁對上□□哈赤,也是昏招迭出,打建州的時候,萬歷皇帝先是在李成梁的建議下白白放棄了要地,讓□□哈赤占了去發(fā)展勢力、休養(yǎng)生息,后頭大軍更是損失慘重,這么多年來,建州女真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皇帝讓他們議新的遼東經(jīng)略的人選,而且極為重視,那么袁應(yīng)泰此番怕是討不了好。不過好歹是文臣出身,最后嘛,估計也不會出什么大問題。武將們略帶鄙薄地想到了這一點,便開始在心里想著自家有那些親近的人才可擔此大任。可是前頭皇帝也說,朝中對遼東那邊終究是不了解,貿(mào)然上任,指揮不動手下的人也沒轍兒,況且戰(zhàn)報送來,皇上大發(fā)雷霆,那邊的局勢不好,現(xiàn)在貿(mào)然進去摻一腳,不能力挽狂瀾的話,就只能給袁應(yīng)泰做替死鬼了。圣上要是放棄了沈陽還好說,但是別說是圣上了,就連他們,對于沈陽這種遼東重鎮(zhèn)可能落入建奴之手都是難以接受的。如果戰(zhàn)事失利……出于種種考量,除了有幾個略通兵事的文臣被推出來總籌遼東外,武將方面,沒有人選。朱常洛:朕要爾等何用!我有一句mmp我一定要講,不僅要講,還要寫出來貼在你們每一個人的腦門兒上!作者有話要說: 嗯,本來想要把這一卷寫長一點的,但是寫長一點情節(jié)該怎么發(fā)展蠢作者憋死了都沒想出來,我還是當個短小的咸魚吧,明末只要蘇蘇蘇、爽爽爽就好了,嗯!第184章武詔朱常洛沒被氣死,但是心里窩了一肚子的火倒是真的。大明的天子有勤政的,典型代表如太祖,還有孝宗皇帝朱祐樘——明前期的幾位皇帝不算,這位是明中晚期少有的一位恢復(fù)了午朝的皇帝,所謂的午朝,和早朝相對,并不是中午,而是下午傍晚的時候開的朝會,也就是說,大清早的上完早朝后,到了下午,勤政的皇帝還會將一些問題拿出來與大臣們討論。但是孝宗是一個體恤大臣的皇帝,有些事情早朝的時候可以略放放,留待午朝,那大朝就有更多的時間回家先休息一會兒——但是也有很多愛偷懶的皇帝。武宗皇帝的名聲,不管是誰潑的臟水,反正已經(jīng)是不能看了,怠惰朝政算是一條,而且后面的世宗嘉靖皇帝、神宗萬歷皇帝都不怎么勤勞,他們對待早朝的態(tài)度都比較的懶散,如今已經(jīng)是大明后期,嘉靖和萬歷這連續(xù)兩任都幾十年不上朝——上上任的皇帝,穆宗隆慶皇帝比較倒霉,因為父親嘉靖和兒子萬歷的在位時間都很長,存在感不高,說是賢明吧,也比不上孝宗那位公認的明君,后頭因為耽于女色,對朝政也怠惰了——算起來,大臣們也都懶散了。大臣們習慣了不上早朝,常朝上爭鋒的場面也許久沒有出現(xiàn)過了,和萬歷年比,黨爭也變得緩和了些,勢均力敵,總比一方壓著另一方打要好。作為一個皇帝,朱常洛自認為自己不是個在大多數(shù)朝代將要滅亡的時候出現(xiàn)的宛若智障的皇帝,他一不小心眼【崇禎表示自己中了一箭】、二不摳門貪財【崇禎表示自己中了第二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