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3
該做的一樣不落,只是刨除不必要的繁冗枝節(jié),將兩天縮短到半天。總不能因為他的“高效率”就各種挑毛病吧?決心既下,坐上皇位的第一天,桓容就發(fā)揮簡潔高效的工作作風(fēng),詔書簡單明了,宦者宣讀時都有些不習(xí)慣。“改明年為太元元年,大赦天下。”整道圣旨只有一句話,滿打滿算十二個字。群臣都有點懵。這和三省草擬的內(nèi)容很不一樣,簡潔得過分,幾乎砍掉了九成以上。桓容不以為意,一句話能解決的事,非要扯上七八句純屬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等于浪費生命,生命十分珍貴,他要做的事很多,沒時間在無關(guān)緊要的事上扯皮。改元之事確定,桓容又拿出第二份圣旨。內(nèi)容一樣簡練,奉司馬曜為陳留王,不移臨??ぃ牧艚?。除舊國,司馬氏諸王皆降為侯,不留虎賁,僅留護衛(wèi)十人,不日還建康。諸郡公主降縣主,逝者不改封。“追尊先君為宣武皇帝,尊母為皇太后?!?/br>“封叔父豁為南平王,叔父沖為尋陽王?!?/br>除桓沖和桓豁,桓容未再封桓氏族人為王,幾個從兄同樣沒有。按照桓沖和桓豁之意,晉初司馬氏防備大臣,分封諸侯王,令掌兵權(quán),這才有了之后的八王之亂。雖說賈后才是導(dǎo)火索,但諸侯王掌兵才是根源。如果沒有兵權(quán),想亂都亂不起來。桓氏今日團結(jié),不代表今后也能如此。從士族搖身一變成為皇族,身份地位發(fā)生轉(zhuǎn)變,難保人心還能如故。桓豁和桓沖屢經(jīng)世故,官場戰(zhàn)場走過,深知人心叵測,明白其中厲害。故而,在桓容登基之前,兩人先后遣人送來書信,請他務(wù)必謹(jǐn)慎行事,縱使顧念族人,也莫要大肆分封,以免釀成隱患。“縱要封爵,也當(dāng)以戰(zhàn)功和政績論。無功無能,得一閑職足矣?!?/br>如非擔(dān)心桓容剛剛登基,尚且立足不穩(wěn),也沒有可以完全托付信任的領(lǐng)兵之人,桓沖甚至想交出北府軍。這絕不是演戲,完全是性情使然。歷史上,桓沖就曾不計前嫌,大力幫助謝安。現(xiàn)如今,換成自己的親侄子,更不會有太多的遲疑。知曉兩位叔父的想法,桓容既有感慨又不免嘆息。斟酌許久,從兩人的角度出發(fā),寫成一封回信,鄭重告訴兩位叔父,他們擔(dān)心的事不會發(fā)生。并在字里行間透出,他有志統(tǒng)一南北,待事成后,必會進一步開疆拓土。到時候,不怕沒有地方可封。總之一句話,不要僅著眼于現(xiàn)在,要放眼于未來。東晉這點地盤算什么?他日掃清賊寇,縱橫華夏,陸地海上同時出拳,需要駐守的地盤絕對小不了,怕是人手還會不夠用。“族人要用,王謝等高門一樣要用。”在信的末尾,桓容還透出一個意思:兩位叔父正當(dāng)壯年,無妨多生幾個孩子。到時培養(yǎng)成才,正可接父兄衣缽,為漢室出力。見到這行字,桓豁和桓沖半晌沒說出話來。以為自己理解錯誤,以桓容的為人應(yīng)該不會如此“不著調(diào)”。可翻來覆去再看幾遍都是一樣。最終,兩人都是放下書信,嘆息一聲,搖頭失笑。對于這個侄子,再次有了新的認(rèn)識。桓石虔和桓石秀接到親爹書信,前者迅速寫成回信,表示對這個決定沒有任何異議。事實上,比起做個諸侯王,整天在封國無所事事,他更樂于在外領(lǐng)兵打仗,驅(qū)逐賊寇,護衛(wèi)百姓,開疆拓土。桓石秀同樣舉雙手贊同,只是在回信中表示,桓謙桓修俱有才學(xué),且年歲漸長,應(yīng)該可以托付江州政務(wù)。如此一來,他就能空出手來。諸事安排妥當(dāng)之后,是否能和桓嗣一起去西域?他對絲綢古路和大漠風(fēng)光萬分向往,很想親眼一觀。不做官沒關(guān)系,做個商人也成。對此,桓沖的回答就兩個字:不行!桓石民正忙著接手隴西等地的政務(wù),整天忙得焦頭爛額。看過親爹來信,桓石民想都沒想,當(dāng)下提筆回信:諸侯王什么的,他壓根沒興趣。反倒是自己忙得腳打后腦勺,就快力不從心。什么時候能派幾個兄弟來,好歹分擔(dān)一下?他已經(jīng)半個多月沒睡過囫圇覺了。人變得形銷骨立,治所上下都在懷疑他偷偷嗑寒食散,不與大家“分享”。對此,桓石民有苦說不出。氣急了,渾身散發(fā)冷氣,整個人有向“酷吏”轉(zhuǎn)化的趨勢。相比桓豁的幾個兒子,桓沖的兒子就“正?!钡枚?。桓嗣已經(jīng)備好行裝,隨時準(zhǔn)備啟程前往涼州。看過桓沖的書信,桓嗣皺了皺眉,提筆寫成回信,字字句句都在表示,做父親的怎能這般不相信自己的兒子?諸侯王?他想都沒想過!他的志向是仿效漢時飛將軍,帶兵守衛(wèi)邊塞,令賊寇不敢南侵。如今改為西域,地方雖然變了,志向依舊未變。逢恰當(dāng)時機定要出兵,讓賊寇知曉厲害。聽說西??た拷菰?,他很想駐守該地。不守西海就去酒泉,一樣能戰(zhàn)上幾場。“兒聞極西有蠻人,不識教化。官家有意開疆,兒愿為先鋒!”接到桓嗣的書信,桓沖頗有幾分擔(dān)心。這個本該最放心的兒子,突然讓他開始不放心。如此好戰(zhàn),會不會三天兩頭帶兵“外出?”真的不放心啊。桓沖和桓豁兩家如此表現(xiàn),桓氏族人縱有心思,一時半刻也不敢顯示出來。桓秘沒有封王,本還心存不忿,整日飲酒,漸漸變得憤世嫉俗。不料想,范寧一封親筆書信,邀他共建書院,并言是官家之意,立即讓他振奮起來。不滿通通丟到腦后,令人收拾行禮、準(zhǔn)備車馬,迅速趕去江州同范寧匯合。爵位算什么?如范寧信中所言,仿效圣人辦學(xué),教化百姓更能流芳百世!桓氏族中的問題不大,有桓沖和桓豁壓著,基本沒人敢起幺蛾子。相比之下,分封百官則要詳加斟酌,慎之又慎。按照先時考量,丞相自然是郗愔,雷打不動。而大司馬、太傅、太尉、太保和車騎將軍等,則需要仔細(xì)考量。還有幽、豫兩州刺使,必須要能托付信任之人。幽州是桓容起家的根本,在沒有成功引士族西望北顧之前,絕不能出任何差錯。為此,桓容頭疼數(shù)日,同賈秉荀宥幾番商議,更詢問了郗愔的意見,方才定下最終名單,頒布朝堂。桓容忙著封官時,秦璟已率兵抵達西河。八千鐵騎駐扎城外,僅兩百人隨他入城。進城之后,秦璟沒有第一時間去見秦策,而是策馬揚鞭,直奔士族和官員聚居的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