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6
壺茶, 關門出去了。 坐下后, 桓翕又瞟了賀致兩眼,輕慢呷茶,半晌, 張嘴道:“說吧, 致兒過來所為何事?!彼既讨鴽]說賀致一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這話。 賀致從頭到尾都很淡定,興許是有桓老爺在,他溫溫和和的,沒有前兩次面對桓翕時的橫眉冷對。 只聽賀致道:“正好外祖也在,那我便一并說了,原是打算要往京城走一趟, 先前已經(jīng)推了許多日,眼下天氣最好,行路也方便,想著這兩日就要出發(fā),見母親不在家,唯恐耽擱了時間,這才來了坤州府?!?/br> 桓翕頓了幾秒后,飛快問:“京城?你要去京城?” 賀致嗯了一聲。 桓翕就沒再說了,心里想是不是原劇情起了作用?賀致的人生路線是怎么樣來著?她光顧著自己,幫賀致避過一次大險之后就再沒管他,有點忘記了。 想了一會兒才想起來,原著中好像提過一次賀致少年獨自上京城求學,想來就是這一回了。 賀致作為主角,必定是智商高,天資過人,讀書厲害。 他自小讀書的先生都是他爹賀衍給他找的。因為原著不是科舉文,只是一筆帶過說了一句賀致少年英才,以弱冠之齡高中榜首,其中的過程細節(jié)并沒有,桓翕也不得而知。 賀致現(xiàn)在十五歲,現(xiàn)在正事他成長發(fā)展的階段。 桓翕心里有了數(shù),但裝作什么都不知道,掀起眼皮問:“你去京城?去那里做什么?” 賀致淡淡道:“前日收到一封書信,方知原來當初父親托關系為我求了一位老師,說待我長大便過去。而今父親雖然不在,但先生依舊遵守諾言,讓我前往?!?/br> 桓翕心里點點頭,很是認同,泰安縣這么一個小地方,肯定沒什么給賀致施展拳腳的地方。 賀致以后要建功立業(yè)少不了需要前期的積累,桓翕當然不能成為男主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不然真就要落得跟書里的桓姐兒差不多的結局了。 母子鬧得仇人一樣。 桓翕不想做炮灰,現(xiàn)在這樣就挺好,我不給你找麻煩,你發(fā)達了也不能對我做什么。 再一個,原書中賀致的另一個□□煩來源于他那不甚親近的三胞胎胞弟,眼下有個機會讓歷任分開再好不過。感情這東西桓翕沒法,她也不能強拉著幾個孩子相親相愛不是? 別讓他們成仇人就算自己就是功德一件了。 桓翕心里不無調侃地想,三胞胎姓桓,長大就老老實實繼承桓家這點家業(yè)就好。這樣看自己真是個大好人,穿來這地方完全是給這四兄弟調節(jié)矛盾來了,先是讓賀致臉沒被劃一倒少了以后許多麻煩,二個是掐斷了三胞胎繼續(xù)長歪以后變成麻煩的可能。 桓翕自個兒在這里邊喝茶邊想得樂,反是桓老爺一聽外孫要出遠門,立馬細問了許多,哪里的先生,姓甚名誰之類的,賀致都一一回答了。 老師是賀衍找好,這個沒有不放心的,只是讓賀致一個人出門,桓老爺多少擔心。 然賀致又是自小主意極正的一個人,此番來說怕是心里早決定好,再無更改的可能。 于是桓老爺就只問:“致兒準備何時出發(fā)?” 賀致回答:“三日后啟程?!彼运艜敝鴣碚一隔猓苁险f二人來坤州府說是要談些生意,不知幾日可歸,若是錯過了就不好,干脆賀致就自己親自走了一趟。 “好,你去吧?!被隔庠谝焕弦簧僬f完話之后,才終于插上了一句嘴。 賀致垂眸,“多謝母親?!?/br> 桓老爺?shù)溃骸叭ゾ┲幸咴S多日,還是先回家準備準備?!?/br> 賀致說自己可以,外祖這邊若有事他可自己回去,惹得桓老爺搖頭說了他兩句,“你啊你,還是個孩子呢?!?/br> 所以 接下來桓翕也再去沒訪友或游玩,轉道回了桓家。 周氏先前沒聽賀致說這個事,眼下才算知道,拉著人嘴里不叫他出這么遠的門,又哭了一場。 “我的兒,外頭不比家里,人生地不熟,叫欺負了怎么辦,再有下人照顧不周可是要吃苦頭,咱不去好不好,回頭讓你外祖父給你聘個好先生回來是一樣的?!敝苁喜环艞壍貏裾f,總舍不得讓賀致去那么遠。 最后還是桓老爺出面,道:“好了夫人,你莫要再說了,致兒自小聰慧,我們不能阻了他的前途,既然是女婿早年就求來的先生,本事定不一般,且讓致兒去吧?!?/br> 桓翕是最冷靜的一個,默默看著一家人忙來忙去。 周氏一樣一樣的吩咐,首先衣裳就準備了許多,吃的用的更是不知凡幾,這也不忘那也不落,總巴不得他把所有東西都帶上。 桓老爺見外孫身邊只有一個常用的小廝,就挑了他兩個人給他,說出門在外不比家里,帶些人跑腿辦事也方便。 賀致一一受了。 沒有桓翕cao心的余地,桓翕只能多給塞些錢,又怕對方不要,只能給了他身邊的小廝放著,讓等出了泰安縣再把錢給賀致。 三天后,賀致啟程上了京。 桓翕送了送,但沒跟別的真父母送孩子一樣哭,就揮了揮手了事。 三胞胎躲在一邊嘀嘀咕咕,一個說‘兄長出門了’,一個說‘兄長是去哪兒,祖母哭了’,另一個答,‘他們說去好遠的地方’。 賀致去京城,桓家忙了幾日,人離開了,家里又靜下來。 桓翕不知道這個朝代會不會亂,會不會出事,她只知道在賀致二十多歲后一定是太平的,因為那個時候賀致已經(jīng)大權在握。 但現(xiàn)在這幾年,書中沒有提及,到底是改朝換代了還是沒有?都是說不準的事情。 如若打仗,最不好過受苦的自然是百姓,吃沒得吃穿沒得穿,許多人無家可歸,男兒被征兵,留在家中種田的又被征收極高的賦稅,生活艱難,不是幾個單薄的字幾句簡單的話能表達得出來的。 伏尸百萬,餓殍千里。 誰都不愿意看見的景象。 但桓翕得預防著,她怕真的有這一天。打仗糧食就得漲價,吃的最首要,桓家就建了幾個倉庫地窖,原先就是囤糧的。 桓翕覺得也不那么安全,索性家里有個別院后頭靠著山,那百來人每日訓練的地方。 桓翕跟桓老爺說了,一起在那后山尋了個隱蔽的地點,開始挖山洞,這么多人動手不難,一段日子后山洞就成了。兩處洞口連貫通風,左右辟成一個個小洞,連著半個月又燒了火去濕,有些小蟲子也一并燒沒了。 做成了之后桓翕來看過,一見就笑了,很滿意,“別說存糧食了,這人都能避進來?!?/br> 地方挖得寬敞,一條直道人都能站起來走,糧食洞都在旁邊墻壁上,深深的好幾個。 桓翕又讓人把洞內放上青黑石板磚,鋪好后。過些日子才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