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20
連帶責任的。 史垣道:“是,還是學生教過的?!?/br> “你也是,就是心太軟了!” “老師放心,這一回,他們這官兒,必會做得認真的?!?/br> 李丞相懶得搭理兩個六品官的是是非非:“不要讓他們闖禍就好!你要小心些的?!?/br> 史垣老老實實答應了下來。 說來也怪,二蔡自從做了官,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在家依舊紈绔,朋友依舊不著調(diào),然而做起本職工作來卻是小心得不能再小心,十分勤勉,仿佛背后有惡鬼盯著一樣。襄陽侯老懷大慰:“居然懂事了!你們怎么想的?” 蔡七推了弟弟一把,蔡八一臉苦樣:“我們?nèi)チ藭?,被謝學士開導了一回,學士說,可以不讀書,但是不能不做人,就……那樣了?!迸秵?,不老實的話,會有人教做人的。 襄陽侯拍案喝彩:“說得好!是有學問的人說出來的話!就是這個意思!你們平時要是爭氣,哪怕不讀書,又有什么關系?叫你們讀書,就是叫你們學做人的道理。你們倆,既得了學士的青眼,以后就常去請教,不請教書本上的學問,請教請教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又囑咐了許多,且點明謝麟前途無量,現(xiàn)在靠上去比他以后發(fā)達了再靠上去,以后更可靠。 二蔡心中一片苦澀,親爹啊這是! ———————————————————————————————— 二蔡只是謝麟隨手下的一步棋,既沒有想他們立時見效,也沒有認為他們能建大功。日后能發(fā)揮多少作用,得看情勢,也要看怎么用。安排完了之后,謝麟便又將他們放到一邊,開始研究手上的布局圖。 這是一張京城謝府的結構圖,謝麟研究它有些日子了。林老夫人還京,提了謝麟——他能繼續(xù)呆在城外辦書院的時間并不長,搏一個孝義的名聲是夠了,但是用來開書院,以一、二十年治學養(yǎng)天下之望,是絕對不夠的。 如果書院荒廢了未免太過可惜了,一座書院,最重要的不是房子而是人。謝麟便想出了另一個辦法——搬遷。由于招收標準比較高,且年載比較短,書院的學生是不多的,他想擇其中學業(yè)尚可者數(shù)人,帶到京里去,起復后再忙,也要將這批學生教出來。 原址也不算廢棄,就先放在這里,安排人看院子打掃,他更愿意有個心腹能代他看管這里。林老夫人還有那一天呢,且官場上的風向誰也說不好,焉知沒有需要避位蟄伏的一天?伏在書院比伏在草從里強多了。 改造府邸卻是需要與家里商議的,一是老夫人,二是兩位叔叔,這都不難。謝府占地頗廣,前面原是謝丞相理事的地方,地方也是有的,只將功能稍作修改即可。比較傷腦筋的是學生的住宿問題,學生跟著老師住,伺候起居是慣例,相認有許多人巴不得能搬進府里住。難的是管束,學生們不能進后宅,這是肯定的,而使仆役傳遞消息物件,是必須得禁止的。 謝麟心里默算著,提起筆來,一條一條地寫著。 待計劃成型,才請來孟章、趙騫等人商議。孟章道:“這工程就大了,不若放在那邊的宅子里?”他說的是葉氏陪嫁的那座宅院,地方也廣,還是謝麟自己的產(chǎn)業(yè)。 江先生道:“不妥不妥,學士要住在哪里呢?搬出府去是不合適的,不能與老師同在一處,城里城外,又有外區(qū)別?” 趙騫道:“要說服府中上下,”頓了一頓,又說,“叔侄之間,也要有個度。” 謝麟道:“請教先生?!?/br> 趙騫道:“老相公喪禮上,芳臣就做得很好?!?/br> 謝麟便明白了,謝濤謝漣為叔,是長輩,謝麟為侄,是晚輩,但是謝麟又是嗣孫,謝丞相身上那個爵位,雖降了個等,還是落在了他的身上,他是這府里名正言順的主人。虧得兩位叔叔不是謝源那樣的死鬼,否則家宅不寧是肯定的。即便如此,趙騫也希望謝麟不要松懈,情份是要不斷維持的。 府內(nèi)格局的改變,石先生又有異議了:“改動太大?!?/br> 謝麟道:“不如此,帶不走這些人。” 石先生搖頭道:“日后呢?” 江先生給石先生解釋:“如今只是學士,府里閑人是少的。日后高升,賓客盈門,如何能安心治學?又要遷移?” 幾人商議一陣,學生是必得帶走幾個的,書院荒廢了也太可惜,不如雙管齊下。趙騫低聲道:“還有兩年時間,學士,那份單子上的大儒們……” 謝麟微笑道:“將學生們的文章挑幾篇好的,送給他們審閱,邀他們過來吧?!碧煲粫旱母袷揭簿驼酱_定了,要辦成與官學相仿的樣子,書院是謝麟的,老師卻不止他一個,各分門類,謝麟閑時也會過來講學。 這個消息一出,學生們的心也定了下來。書院并非蒙學,留下來的都是功底不錯的書生,也不免會想“學士起復之后,我等路在何方?”此時路已劃定,能被謝麟相中的大儒,必是不凡的,且謝麟又會于學生中擇數(shù)人隨侍左右,那便是半步踏入官場了。 天一書院學生的結構也與別的私人書院不大一樣,打一開始,里面就充斥了不少官宦人家的子弟,他們并非所有人都需要通過科考的,不少人確是帶著交際的附加目的的。有蔡七、蔡八的例子在,都知道謝麟不出手則已,一旦出手,未必比他們老子給他們謀的前路差。 一個個都很有干勁。 謝麟也將改造府邸的事情與家中長輩通了個氣。謝濤謝漣是很樂意的,謝麟與他們關系本就不錯,謝麟好了,自然會提攜堂兄弟們。林老夫人則嘆道:“原本相公去了,前廳就要改得狹窄些的,總是要動工的?!?/br> 待此事確定,謝丞相遺留名單上的幾位大儒來了三位,冬天又到了。 這一年的冬天,依舊寒冷。大儒們的年紀在四十到六十歲不等,四十歲有這般名聲已是十分年輕了,卻也是人到中年,須發(fā)夾有銀絲了。程素素這一年準備的柴炭變得更多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出嫁的女兒都會有點偏心娘家,她順手也給程家和玄都觀里捎了些柴炭。 盧氏將柴炭送進京里,回來喜滋滋地道:“送去的正是時候,家里娘子也往老娘家送了些,咱家也有些緊巴巴的呢?!?/br> 程素素便問:“家里可都還好?” 盧氏道:“好好,對了,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