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78
公子謙離去時,申子離看著他的背影,喃喃自語道:“看來公子謙對夏瑜頗有感情啊,若是來日繼位,不能指望他來清洗夏瑜的黨羽了,難道燕國真的當(dāng)興嗎?”公子謙離開的時候,神思又一次的回到了那年無終城的那場瘟疫,那個時候他還很小,對著自己的親生公父有著幾絲那樣天真的孺慕之思,總是想要親近些,然而,那場瘟疫,被公父親自下令和幾個同樣染上瘟疫的弟弟,一起被關(guān)在小院子里,掙扎著咳嗦著,燒的迷迷糊糊,那個時候公子謙才知道才明白,所謂君王,是無私情的。他的公父,與他血脈相連的那個公父,心中最為看重的,只有燕國的邦國社稷,兒子,而且還是幾個兒子中的一個兒子,在公父心中,根本算不得什么。他能活下來,能從那場瘟疫里活下來,是那個他在內(nèi)祖父懷里時曾經(jīng)有幾分排斥厭惡的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繼內(nèi)父,把他從鬼門關(guān)里搶回來的。你想要親近的親人,送你去死。你討厭畏懼防備的人,讓你得活。情緒上的喜歡與實際的利害,原來可以這樣南轅北轍。最后,公子謙擔(dān)心的內(nèi)朝與外朝的政爭沒有發(fā)生,因為死亡來得那樣突然。在夏瑜離開易城送那田舒的棺槨歸齊時,公子謙木訥平靜的外表掩蓋下的,是近乎心驚膽戰(zhàn)的情緒,當(dāng)跟隨盯梢的斥候傳回來國俌未出境的,公子謙暗自松了一口氣,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原來很快他就會成為燕國國君。繼位以后,公子謙召回了杞熏、齊呂幾人,給了這些人比較高的虛爵,以禮相待,然后同樣的,他還去拜訪了孫由,他的族叔,同樣給予虛爵,以禮相待。還記得去見孫由時,看著這頭發(fā)花白衰老的男子,公子謙差點認(rèn)不出來。這是他那個一貫跋扈的族叔嗎?如此蒼老,如此衰弱。然而就是這位如此衰老虛弱的族叔,在得知夏瑜的死訊時,仰天大笑,狀若瘋狂。孫由回到易城沒多久,也跟著國君的腳步,很快就過世了。很多人都說公子謙寬厚,在他公父在朝時,一直頗有紛爭的內(nèi)外朝臣在他手中和解了,燕國可以擰成一股繩,朝局穩(wěn)定,國家繼續(xù)強大,和他在位時的努力分不開。可是公子謙覺得這種稱贊很可笑,燕國之興,得益于他的公父與他的內(nèi)父二十幾年殫精竭慮,強國富民,然而,真正享受了燕國國力鼎盛稱霸諸侯威風(fēng)的是他。而那個讓他內(nèi)父摔了兩次跟頭的申子離,卻是一直錦衣玉食,得以善終,壽終正寢。其實他是想收拾這個人的,只是在他還需要申子離的時候,還沒下定決心要除了這人之前,這人就走了。這世界本就如此殘忍可笑,公子謙早就知道,可是覺得有些遺憾,有些憤恨。可那又如何,青史之上,那么多的人一晃而過,喜怒哀樂,本也就是一場滑稽的大戲而已,終究都會過去,終究都會化為冢中枯骨。所有曾經(jīng)存在過的人,最終,都會成為歷史,沒有人會例外。第223章趙無恤番外是什么時候開始改變的,是那年伐中山的屬國,卻在半路遇到赤狄偷襲。如果將一生中經(jīng)歷過的那么多戰(zhàn)役排一個危險程度的名次的話,那被赤狄偷襲的一戰(zhàn),可以算名列前茅。說實話,那一次,趙無恤以為自己會死。鮮血飛濺,叫喊,調(diào)動配合,趙氏與智氏,從來沒有配合得那么緊密過。生死相逼,可使人生死相依。沖出包圍圈后,憑借地勢安營扎寨,眼見不善攻城的赤狄漸漸退卻,松了一口氣的兩位統(tǒng)帥,在部屬都退下后,同時腿軟攤在地上了,然后彼此對視一眼,同時哈哈哈大笑。然后智瑤忽地停住了大笑,看著自己的眼神,有一瞬間的變化。那一刻他不是沒察覺。那天,天色很昏暗,智瑤的臉上身上都是血水和泥水,趙無恤知道,自己也是如此的。那天,他們都不好看,然而許是方才的血腥廝殺刺激了某種深藏在身體里的*,那種灼熱,讓兩人的頭腦都有幾分沸騰,然后所謂的神智,便向著人的本能低頭了。后悔嗎?不知道。世人都說趙無恤善于隱忍,可是世人不知,趙無恤也不去考慮利害不僅僅是隱忍的時候,那樣豁出去了什么都不考慮的感覺,其實很是暢快。但是,注定的,他不可能就這么放縱下去。他是趙家的家主,他身后背負(fù)的,是趙氏一族,無數(shù)人的性命。晉國慘烈的公卿內(nèi)斗,讓失敗的家族出了族滅以外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結(jié)局。所以他退縮了。那夜之后,他明顯的開始回避,而智瑤,那個以為兩人關(guān)系已經(jīng)有了改變進(jìn)而有幾分洋洋自得的智瑤,看向他的眼神開始帶了幾分疑惑,為了他的退縮為了他的回避。智瑤很聰明,比起智氏上代家主,智瑤的聰明才智超過太多了,所以很快的,智瑤就明白了。眼看著對方眼中的疑惑變?yōu)閼嵟?,趙無恤微微垂眸,掩蓋來的眼中的痛楚。他是趙氏一族的家主,他要為趙氏全族的性命負(fù)責(zé)任。他自己的喜、怒、哀、樂,從來就沒有全族的性命來的重要。聰明的人,總是會有些狂妄的,狂妄的人總是會迷信自己的力量,總是以為力量可以改變一切。這樣的想法是對還是錯,趙無序不知道,但趙無恤看得見智瑤憤怒后面的瘋狂,瘋狂后面的報復(fù),報復(fù)后面的平靜,平靜之后不得不作出的妥協(xié)。那短時間,趙氏與智氏分分合合,是好是壞,等到最后伐齊時,智瑤的表態(tài)讓他以為,智瑤妥協(xié)了,就像趙無恤的父親,晉國先執(zhí)政趙志父,最后為了家族,放棄了一生堅持的維護(hù)的晉國霸業(yè),選擇了放手。趙無恤一直是這么以為的。人終究會想著更廣大而沉重的責(zé)任妥協(xié)。他一直是如此,所以他以為只要最終也會如此。可惜,他料錯了智瑤的瘋狂。原來有一種人,一種狂妄的人,暫時的妥協(xié),暫時的壓抑,都只會迎來最后的爆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