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28
幸后宮任何一人,前三年更是借著為先皇和先皇后守孝的名頭硬是沒有選秀,到了第四年才拗不過淑妃的“苦口婆心”納了一批秀女入宮。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淑妃開始考察一些家世不顯而又容貌上乘的秀女以期為己所用,可惜人是進(jìn)了宮,陛下依舊我行我素,除了李貴妃,眼里再也看不見其他人。 為了這事,淑妃關(guān)起門來不知摔了多少茶盞,這些茶盞又不知有多少砸在了她身上,縱使傷口火辣辣的疼,第二天依舊要裝作什么都沒發(fā)生貼身伺候著,畢竟淑妃娘娘可是出了名的“好脾氣”,又怎么會作出打罵宮女這種惡心行徑呢! 趙州橋入了淑妃的眼,淑妃卻不會輕易向她拋出橄欖枝,林女官明白,淑妃要的是一個死心塌地不敢有任何異心的傀儡,幫助她打破后宮獨寵的僵局。所以落難的文采女才會和趙采女住在同一所院子里,而她,淑妃娘娘的心腹,又恰如其時的當(dāng)著趙采女的面給了文采女一個下馬威。日后飽經(jīng)磋磨的趙采女自然會對在關(guān)鍵時刻給予她幫助的淑妃感激涕零,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淑妃遭受暗算,幾乎喪了性命。 林女官承認(rèn),在看到淑妃像條死狗似的癱在床上時,她心里激蕩起的是陣陣快意,這個女人也有今天,可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恐慌。沒錯,是恐慌,無論淑妃對她如何狠厲,在外人看來她就是淑妃的心腹宮女,淑妃這個靠山倒了,她又能有什么好下場,況且她平日里沒少把自己的怨氣轉(zhuǎn)移給其他宮女太監(jiān),得罪的人不是一星半點。 好在淑妃活過來了,可是她一天天的偏寵趙州橋,從前林女官心里嫉恨歸嫉恨,還是有幾分幸災(zāi)樂禍的,別看人前趙州橋如何風(fēng)光,關(guān)起門指不定被淑妃怎么磋磨。 可是今天這一幕,又讓她有些不確定了。 林女官忍不住用眼睛的余光去觀察淑妃,這個眉眼帶笑,行事果決的女子當(dāng)真還是她所熟悉的袁淑妃么?一個大膽的猜想在腦海里形成,又很快被她壓制下去。 ☆、第二十一章 吃了胡太醫(yī)開的藥,唐渡康復(fù)的很快,那夜的血滿衣襟臉白如紙恍若夢一般不真實。 一切都是原來的模樣,又似乎變了。 面頰上略帶的嬰兒肥褪去,露出尖尖的下巴,有了少年人的棱角,個頭也如雨后的春筍般生生拔高了一節(jié)。微微凹陷的眼窩嵌著的一雙眼睛愈發(fā)深邃沉穩(wěn),那如漩渦般的黑色眸子似乎多了種她看不懂的情緒,望著她時深沉又眷戀,醞釀著一段久遠(yuǎn)的時光。 人也變得愈發(fā)親近她,無論趙州橋在做什么,身后指定追隨著唐渡專注的目光,對趙州橋無意的身體觸碰也不再抵觸,趙州橋常常感嘆,曾經(jīng)那個渾身帶刺鐵甲加身的小孩子與眼前明目皓齒俊逸挺拔的少年郎當(dāng)真是同一個人嗎? 趙州橋是獨生女,家中也沒有稚齡小輩,這樣的變化讓她既新奇又有些不安。母親聞言則淺淺一笑,讓她不必?fù)?dān)憂。 那個昏昏傍晚發(fā)生的事情,唐渡沒有說的意思,趙州橋心里千撓百抓地好奇著,卻也尊重他的選擇,閉口不提。 過分的好奇,有時是一種傷害。 唐渡養(yǎng)病的日子里發(fā)生了一連串的事情,跌宕起伏,終歸塵埃落定。 母親憑借憑借古籍中的記載推翻了太醫(yī)院早先的定論。趙州橋?qū)懙母恻c方子是無毒的,真正與淑妃中毒有關(guān)聯(lián)的要素是方子最后被人偷偷添上的一筆材料,八星粉。 八星粉本身無毒,但是根據(jù)古籍記載,經(jīng)過加熱后的八星粉會與牡丹花粉產(chǎn)生特殊的效應(yīng)產(chǎn)生一種毒素。通常來說這種毒素并不致命,只會讓人產(chǎn)生輕微的嘔吐現(xiàn)象。淑妃這里卻是一個變數(shù),世人皆知,宮中的袁淑妃愛慘了牡丹,芷羅宮夸張的來說幾乎遍地牡丹,如此盛況產(chǎn)生的牡丹花粉數(shù)量可想而知。大量的牡丹花粉隨著呼吸進(jìn)入人體與加了七星粉的糕點發(fā)生作用,天時地利人和,袁淑妃才會重病不起。 宮闈中出現(xiàn)如此隱秘而惡毒的手法,舉朝嘩然。人們難免會想,如果有人用此法謀害皇帝的話…… 性命攸關(guān),任誰能坐得住,震怒之下的乾嘉帝不僅下令徹查此案,還在天下廣召游醫(yī)高士歷時數(shù)年編纂了一部囊括天下物物相克的百毒經(jīng),流傳后世,此是后話。 彼時的大周后宮風(fēng)雨欲來,人人自危,有心之人皆以嗅到不遜于昔日假藥案文家敗落的危險氣息。 而處于漩渦之中的趙州橋并沒有如眾人猜測的那般驚慌失措,饒是她再一次被作為嫌疑人關(guān)了起來。 這一次,有母親在,很安心。 而宮中正在進(jìn)行一場幽關(guān)生死的鑒識,幾位翰林院儒士輪流鑒別點心方子上的筆跡,得出一致結(jié)論認(rèn)為方子乃一人所寫,并無仿寫痕跡。 乾嘉帝微微頷首,狹長的鳳眼瞇起,刺向下方女子的眸光凜冽,“淑妃,你如何看” 淑妃藏在袖子里的手緩緩攥緊,很好,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人讓她恨不得打爆臉了。 胸中情緒如何暴戾洶涌,在看向正襟危坐的皇帝時,眸中已是寒潭般平靜,“陛下,此時下定論為時過早,臣妾請來一人,此是正在宮門外等候,敢請陛下召他前來一試” 乾嘉帝眸光一閃,“愛妃如此推崇此人,朕倒有幾分好奇,允了。” 老狐貍,淑妃心里冷哼一聲,宮門外的動靜她就不信逃得過他的耳目。 眸光交接,下一瞬各自偏開,若無其事。 活在宮里的人,都長了一副面具。七年前的自恃清高,五年前的裝腔作勢,如今的波瀾不驚,袁家的這個女兒究竟有幾層面具 伴隨著一聲尖銳的傳召聲,一個布衣輕帶白發(fā)蒼蒼的老翁緩步走入,他逆光而行,兩手交拱,周圍傳來低低的吸氣聲,有人認(rèn)出眼前的老人正是歸隱多年的唐大儒。 文人總有幾分傲骨,尤其是這批進(jìn)了翰林院的儒士,自視為天下文人向往的典范,方才聽聞淑妃另請人鑒別的不滿在見到來人時通通不翼而飛,這可是唐大儒??!唐大儒少年時便名滿天下,中年巔峰之時急流勇退,自此世間多少文人只能抱著他的留世之作扼腕未能有幸與之論道。 幾個年輕一點的翰林儒士尚有幾分質(zhì)疑,立即被掌領(lǐng)的前輩瞪了回去,在唐大儒面前他們算什么,哪有放肆的份。此生有幸親眼得見唐大儒鑒字,走出去那群研究儒學(xué)的老頭子指不定羨慕成什么樣子! 這股狂熱勁,與現(xiàn)代的追星狂熱粉沒什么兩樣子。 要說文人是一個矛盾體,他們可以對皇權(quán)殫精竭慮死而后已,骨子里又偏偏保留著“從道不從君”的清高,既出世又入世。有時候虛無的名聲甚至比決定生死的權(quán)力對他們更具掌控力。 昔日的文家便是如此,拔掉了一個偶像,自然還要再裝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