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0
宮衛(wèi)就必須在查驗火符之后立刻打開宮門,允許使者直入內(nèi)宮,送上戰(zhàn)報。 八座鐘被稱作“急報鐘”或者“警世鐘”,莫說劉未,便是平帝劉甘之時,除了邊關,都少有戰(zhàn)事,急報鐘上次響起,還是宮變之后各地藩王入京時候的事情了。 宮中南邊的急報鐘一響,住在外城和南城的百姓聽得還不算清楚,現(xiàn)在又是入夜之時,可是對于住在內(nèi)城和東城的官宦人家來說,這聲音無疑是驚天霹靂,只要但凡有些見識和權(quán)力的,都根本不可能高枕無憂,紛紛起身等候著宮中的召見,或是派人出去想法子打探消息。 東南方向,那是荊州、郎州、越州和崖州等州府的方向,除荊州等幾座漢人為主的州府外,其余諸州境內(nèi)土著眾多,蠻族和漢民雜居而住。 因為高祖立下尊重蠻族生活傳統(tǒng)的規(guī)矩,加之蠻族多住在山林里,而漢人住在平原耕種,雙方互不侵犯,所以多年來兩方相干無事,就算有些小的摩擦,往往也能在官府的調(diào)解下及時得到解決。 劉未一直警惕著關中因旱災有人造反,或是湖州、揚州等州府因為土地兼并之時出現(xiàn)動亂,所以派了心腹注意著關中數(shù)州的情況,卻沒想到關中沒出什么大事,南方卻出了亂子! 戰(zhàn)報入宮時,劉祁在內(nèi)城之中的禮部,與蔣文書聊著士子科舉后“有官無缺”的窘迫情況,而劉凌則在東宮中細細整理著自己在兵部的所見所聞,一一記錄在案,準備他日為父皇所用。 警鐘響起時,兩人起先都是一驚,后來意識到發(fā)生了什么事,臉色頓時難看起來。 如今已經(jīng)是宵禁后,兩人都不能亂跑,更沒有什么關系去打探消息,只能揣測不安地一直熬到了早上,等要到早朝的時間了,劉凌和劉祁兩兄弟早早到了宣政殿外,向著相熟的交好官員一打聽…… 竟真是南方的蠻夷部族反了! 由于劉凌是在兵部歷練的,所以等他繞一圈回來,消息已經(jīng)了解的七七八八。畢竟有戰(zhàn)報入宮,父皇肯定先傳召的是兵部入宮,得到的消息也比其他衙門更要詳盡。 到了這個時候,劉祁也顧不得什么面子了,湊到劉凌的身邊就低聲詢問:“怎么回事?哪幾部反了?” 即使是蠻族,也分很多部,從江淮之間,分布于數(shù)州,東聯(lián)壽春,西通巴蜀,南至交趾,分為桂陽蠻、巴蠻、苗蠻、荊州蠻、南郡蠻、豫州蠻等數(shù)十支蠻部。 其中荊州蠻的土司向氏一直和朝中多有往來,算是親漢人的一支,巴蠻、苗蠻則隱居山林之間,極少和漢人往來。 弄清楚是哪一部造反,就能知道很多事情,所以劉祁才有如此一問。 “是南郡蠻和苗蠻,殺了荊州蠻的土司向武龍滿門,在荊州和豫州反了?!?/br> 只見得劉凌面色凝重,對兄長也不避諱。 “這下糟了,南郡蠻人多勢眾,苗蠻人人武勇,為何這兩蠻會和荊州蠻斗起來?”劉祁聽聞之后也是大吃一驚,“而且既然是內(nèi)斗,怎么會是兵部的加急文書?” “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似乎是和苗蠻境內(nèi)的銀礦,還有南郡蠻耕種的土地有關?!?/br> 劉凌突然想起了王七之前所說的糧價暴漲之事,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預兆,站在那里定定出神。 “三弟去了兵部,消息倒是比我靈通多了?!?/br> 劉祁見劉凌在思考什么入神,略有些酸意的感慨了一聲。 劉凌這才回過神來,搖了搖頭。 “都是些人人都知道的消息罷了。我們雖身為皇子,但對這些大臣來說,卻是外人,什么事即使你問了,也不見得就能得到答案。” 他一目十行,記憶超群,在兵部里翻看各方卷宗,可還是有許多不解之事。人人都說他是“三問皇子”,卻是并非是他問題多,而是看的多,記得多,想要知道的事情也就更多,到了不問不行的地步。 只是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一些潛規(guī)則和小九九,皇子乃是皇帝一派,除非真有什么利害關系,誰會將這些給你答得通徹? 比起來,劉祁找到兩個熟悉禮部情況和卷宗詳情的文書小吏,比起劉凌其實還算找對了門路。 在這一點上,劉祁和劉凌幾乎是難兄難弟,所以劉祁心有戚戚焉地附和起劉凌的話,眼觀鼻鼻觀心的等候著上朝。 沒一會兒,禮官贊者來宣百官入殿,所有的大臣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進入了宣政殿,等候著皇帝商議昨夜鐘聲響起之事。 果不其然,今日第一件首要討論的事情便是南方的戰(zhàn)事,只見得門下侍郎莊駿和兵部尚書齊齊出列,兵部尚書言明軍事,門下侍郎莊駿言明政事,兩者互相補充,朝中眾臣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 這幾年江河流域頻頻受災,夏季的洪澇延誤了秋收,使得糧食稀缺,京中這幾年又不賑災了,連泰山地動都是責令地方上自己想辦法,于是各州互相拆借存糧和租庸,等到秋收之時再還債,幾年下來,糧倉已經(jīng)漸漸沒有往年豐盈。 加之有些官員總是從中獲利,雖然是官府之中拆借,可是還是要加利息和差價,導致秋收之后糧價不減反增,百姓也是苦不堪言。 好在被稱為“關中糧倉”的幾個州府一直被皇帝重視,糧倉充足,也經(jīng)常協(xié)助賑災,這才沒有出現(xiàn)什么大亂。糧價暴漲使得許多商人看出了其中的有利之處,開始紛紛想法子從其他地方搜集糧食,關中、江河所在的諸州糧價都太高,于是他們就把主意打到了南方。 南方地廣人稀,但土地肥沃,陽光充足,其實若算起糧食平均的產(chǎn)量,比其他諸州還多些。只是南方人少,土地開墾又最費人工,南方住著的大多是土著,蠻族又不善經(jīng)營,所以南方的糧價一直保持著穩(wěn)定的價格和數(shù)量,并無大增。 直到商人們看到了其中發(fā)財致富的門路,紛紛走動了荊州蠻、南郡蠻的路子,開始在南方購置大量肥沃的良田,雇傭百姓開墾,然后收取糧食向北方販賣,或是囤積居奇,以待他日拋售。 南郡蠻還好,他們漢化已久,已經(jīng)習慣了耕種,但是南郡蠻大多有朝廷授予的土地,只有極少部分的南郡蠻愿意為別人耕種,漸漸的,這人力就跟不上了。 荊州蠻的土司家族向氏和漢人們合作之后,漸漸發(fā)現(xiàn)了這其中的暴利,先是讓自己的族人去幫助這些商人耕種,后來人手實在不夠,就把主意打到了其他蠻人的身上。 蠻族的生活方式落后,依舊還保有奴隸制,被打敗后成為別人的奴隸是常有之事。譬如巴蠻、苗蠻都十分好斗,且性情驍勇無比,部落間常常發(fā)生爭斗,有時候甚至是滿族為奴,或是被屠盡全族。 向氏家族把主意打到這些蠻部身上后,就經(jīng)常挑起各族的爭斗,扶植一批,幫忙斗倒另一批,他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