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2
想啟蒙而已, 但是沒想到, 他竟然是一學就會的樣子。如今這孩子已經(jīng)認得了一兩百字了, 不過三百千之類的反而背的更多就是了。 外頭已經(jīng)有人說這是興旺之兆——兩個兒子, 正好一個繼承皇商家業(yè),一個可以讀書科舉,互相扶持。不過寶茹很客觀地說, 她覺得就是安哥兒讀書科舉,也不會是新哥兒。無他, 新哥兒性子實在太跳脫了。實在不是受的住拘束的那一類。 就算天資驚人,考科舉手到擒來,但是官場上也是莫奈之何的。不過寶茹不敢把話說死,畢竟這樣大的孩子性子還沒定下來,誰知道將來如何呢。不過寶茹是不打算特別去限制的,她更希望她的孩子過自己喜歡的日子,將來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奮斗的事業(yè)。至于是不是經(jīng)商,是不是科舉,那倒是不強求的。 相比起弟弟的高智商,似乎作為jiejie的婧姐兒要普通一些,但是其實她也很聰明,只是在新哥兒旁邊,實在顯不出來罷了。譬如她現(xiàn)在就在一旁的特制書案后練字,人小力氣小,手上更是沒得力氣,字自然也是歪歪斜斜毫無框架,一滿篇就沒得一個在田字格里的。但是一筆一劃,一個都是不錯的。 或許婧姐兒沒得新哥兒那般天賦,但是她性子沉靜,才兩三歲就開始練字了——寶茹以前兩三歲的時候真是什么都不懂的。其實寶茹更愿意新哥兒和婧姐兒的性子調(diào)換一下,畢竟婧姐兒是個女孩子,這個時代下更難的女孩子,所以寶茹反而希望這孩子能更加開心輕松。但是在如今的性子下,婧姐兒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顯得輕松的吧。不過這些事情,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婧姐兒內(nèi)心覺得喜歡,那就是不錯了。 這邊寶茹是陪伴著女兒兒子啟蒙,也算是天倫之樂了。不過要全家人還要等到晚間——午間鄭卓一般會回來吃飯,不過安哥兒則是依舊在書院里頭。而且這個時候吃飯,大多只是在寶茹和鄭卓的院子里頭。只有晚間,安哥兒也回來了,一家去姚員外姚太太的正院吃飯。 姚家吃飯規(guī)矩不大,沒有什么上下整肅,食不言寢不語的說法。這個時候一家人往往還會多說一些話,就為了熱鬧一些。 這一日晚間,姚家吃飯依舊是說話聲不斷,寶茹朝鄭卓眨了眨眼睛,才清清嗓子道:“爹,娘,有個事情我要與你們說一聲,這個事情本來是我與你們說的,不過鄭卓說要親自與你們來說。” 這一句話一下子拉住了姚員外姚太太的注意力,畢竟寶茹十分認真的樣子,完全不是平常逗趣時候的隨便,所以肯定是有正經(jīng)事情要說的。何況還涉及到鄭卓,即使寶茹偶爾會不靠譜一回,但是鄭卓卻是一直可以信任的。 這一回寶茹和鄭卓要和姚員外姚太太說的事情,正是之前寶茹就和鄭卓商議過的去泉州給鄭卓爹娘掃墓的事情。從兩三年前第一次提起,期間兩人還商量過許多回。直到現(xiàn)在新哥兒和婧姐兒都兩三歲了且身體健康,這才打算真的帶著孩子們?nèi)ヒ换厝輶吣埂?/br> 本來寶茹是想著自己說的,姚員外暫且不說,姚太太說不準是心里對這個事情有疙瘩的。但是寶茹是女兒,她來說,姚太太總歸不會真的生氣。但是鄭卓不樂意——她知道這是為了完成他自己的心愿,他不愿意站在寶茹身后讓她來替他說。他是真的有這個愿望的,所以應該是他來說出來。 鄭卓并沒有沉默停頓,而是清清楚楚道:“爹,娘,我打算今歲帶著寶茹和孩子們?nèi)ヒ惶撕?,給那邊爹娘掃墓。也是為了讓他們看看孩子,護佑孩子?!?/br> 姚員外姚太太互相看了一眼,姚太太的神色有些不自然,不過她本來就不是強勢的性子,便不說話。至于姚員外,則是摸了摸胡子道:“這也是人倫孝道,這樣好!其實早就應該去看一回的,只是泉州湖州離著也遠,輕易不能的。這一回你去也好,且不能簡簡單單地去,到時候你給你爹娘修一回墳——說來定是沒人打理的,你家那些人,唉!不說也罷!” 寶茹咬了咬筷子,笑著插嘴道:“還是爹這樣有經(jīng)歷的考慮周全,是應該修一回的,這可是要緊大事。不然心里沒得這個籌劃,到了那個時候只往公公婆婆那兒去,也沒個著落,倒是顯得咱們沒得心肝了——家里沒得錢的也就罷了,有錢卻不記得這樣的事兒,外頭怎么說咱們不用在意,但是咱們心里自己是過意不去的?!?/br> 其實寶茹和鄭卓真的沒這個考慮么?不是的。至少寶茹是有這個打算的,至于鄭卓,按著他的細心不可能沒想到。但是他不會自己提出來,也不會自己去做這件事,畢竟太敏感了。寶茹的打算是自己先預備著,到了泉州著手做這件事就是了。 沒想到今日倒是姚員外自己提出來了——這倒是好,不僅是寶茹可以正大光明地預備,也可以減少鄭卓心里的負疚感。寶茹估摸著,若是沒有姚員外的話,最后自己做了修墳的事情,鄭卓處于孝道不會攔著,但是心里怕是會不安。這下有了姚員外的話,鄭卓也算是能過了心里那一道檻了。 不只是如此,姚員外還道:“你們兩個年紀輕,沒經(jīng)過什么事兒,這修墳的事情怎么做,是個甚的章程,只怕一概不清。當初咱家修墳的冊子我倒是還留著,待會兒給你們找出來。先是做何準備,譬如磚石木料、工匠勞力等。然后還有到時候的儀式,那真是一絲都錯不得的。” 對于姚員外的提議寶茹自然是從善如流,畢竟她和鄭卓是的的確確沒經(jīng)過這種事兒的,雖然不至于完全抓瞎,但是其中門道確實需要摸索。不過若真有一本小冊子,那就方便多了。即使因著情況不同,不能生搬硬套,但是有個模板在,事情可要簡單好多呢! 如此這件事就算定下來了,只等著寶茹和鄭卓把家里生意總一總,然后叮囑各處管事這接下來幾個月各自用心,最好不要在寶茹和鄭卓不在的這幾個月掉鏈子。若真有什么不能決策的,就一律找姚員外決斷。這倒不是姚員外能比大管事英明,不過是這些做事的只有在東家同意的時候才能心無旁騖地做事,不然總是懸著心的。 這其中,最心急的卻并不是鄭卓和寶茹,而是逐漸懂事的新哥兒——他很快明白過來,一家人要去一個叫泉州的地方,而那個地方和湖州不同到時候要坐船去。而且泉州和湖州有很多不同,非常好玩。因此,幾乎每日他都要問一回‘去泉州嗎?’,天真爛漫,惹人發(fā)笑。 雖然孩子是這樣期待,但是事情可不像那么簡單。就是把生意打理好了,也不是說出門就能出門的。出門帶什么東西,帶哪些人,都是有講究的。并且隨著姚家這些年身家不斷豐厚,而越加講究了。 當初寶茹只帶著菡萏木樨兩個就上了自家貨船,至于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