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80
只問題是,宮十二離及笄還有好幾年,而這、等,卻是快則一二月,慢也不會慢過三五月,就要廣為世人所知的。宮阿爺是個起名廢,當年給宮待岳幾個起名就費了好大勁兒,和夫郎足足商量了好久,每回都是宮阿公覺得“這名字不錯”,他又自己推翻重想的==如今要給宮十二起名,還仿佛要立刻起出來……秋老虎也沒敢出來肆虐,宮阿爺卻硬是憋出一腦門子汗。宮且楦和他老兄老弟這些年,也知道他這個毛病,失笑不已。但這兒孫名字嘛,就是他這個伯阿爺也不好隨意開口,宮十二的地位又格外特別,宮且明并他們都要喊一聲小爺爺的宮落影都不開腔哩,宮且楦自然也不會隨意開口,只稍微指點:“雖說哥兒們并不隨小子們的輩分起,小十二卻又不同,就是用個‘學’字也沒什么舍不得的……”宮阿爺給了這個大哥感激一瞥,卻還是煩惱:“宮學、宮學,到底宮學什么好呢?”就是只需要想一個字,對宮阿爺來說也是個大難題哩!原地轉悠了好幾圈,轉得人眼都花了,他還是選不中那最后一字,宮落影不耐煩,索性一拍桌:“干脆就叫宮學吧!”宮十二==:你才宮血你全家全族都宮血!他原是不想在這兒用自己原先的名字,總覺得在將栓子阿爹等人都慢慢視為真的家人,又這族里人也視為正經親戚之后,再讓人喊著原先那名字,或者會惹自己格外焦躁,又或者會在習慣了焦躁之后磨平了對于歸家的執(zhí)念和心氣兒,但系統(tǒng)君難得大方給的定心丸既然吃下,倒是沒那許多憂慮。再加上這要命的宮血迎頭澆下,宮十二也不敢再壞心看宮阿爺轉圈,趕緊開口:“什么學不學的,我若是不凡,何需靠與小子們同等來顯明?我就是我,我是宮歸卿!”宮落影渾濁的眼睛驀地一亮,宮且明亦是撫掌:“歸卿歸卿,我宮家終歸是要重回世祿公卿行列,甚至將走得比那所謂的世家著姓更高更遠……果然好名字!”宮阿爺雖然有點兒沒能為孫兒起名的小失落,但少了煩惱,又覺得這名字確實寓意好,也跟著撫掌:“是好名字!”宮且楦想得更遠一點——本朝太祖當日率先開這“科舉取士”制度時,曾有言:“德行聲望足可堪為孝廉舉之者,朕自然欣然納用。然而這世上有德無能者亦不缺,地方上將舉孝廉之事隨意cao縱的狂徒前朝也不少,甚或有為孝廉二字沽名釣譽者亦眾。如今朕開科舉、創(chuàng)天下人憑才晉身之階,非全盤否決孝廉之舉,不過是原天下有識之人,皆能有為國盡忠、為民立命之路爾。”這話最初為的是緩解科舉取士與舉孝廉之間的矛盾,但里頭有一個詞,大有意思。太祖所言可科舉者,不是天下漢子,而是天下有識之人。雖然至今沒聽說有哥兒科舉晉身、后而為公卿者,太祖當日那圣旨布告天下之時,卻也明明白白的,為哥兒們留了一條路。雖然這條路的留出未必是太祖的本意,很可能只是將太祖言擬做布告之人的一時筆誤,但不管怎么說,太祖圣訓在前,這日后……宮且楦瞇著眼:“這歸卿歸卿,少不得是宮家歸卿,可也未必只是我宮家晉身世祿公卿呢!”哥兒能頂半邊天。宮且楦回想起這十二哥兒身上那樁樁件件的稀罕事,不禁有“莫非真是天意”之感。這完全只是被宮十二誤導出來的感覺,讓宮且楦說服了宮且明等人,讓宮氏一族接住了楚家拋出的橄欖枝,一路扶持出本朝,也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卻不是唯一的哥兒皇帝,卻也陰差陽錯真的晉身為再如何千年世家的士族也比不得的超然姓氏,卻也都是后話了。只說眼前,宮十二終于又用回宮歸卿之名,又以橋下客為號,署于、等書冊之上,雖暫時未曾面試,可在半月之內傳唱遍大江南北、大河兩岸,連皇帝都笑贊一句:“若當年有此書,恐怕朕讀書的興致還能高些兒。”橋下客宮歸卿之名就此響遍勛貴士林之間,又紙書便宜,民間也多有以之啟蒙者,一時天下傳唱,短短一二月間,除非實在消息閉塞已極的,莫有不知歸卿之名者。☆、再見楚錚也是循著橋下客三字,才找到的小王村。他此行所尋之人,雖極為要緊,他們楚家自追隨太祖建立本朝至今,無論如何世事變遷、人丁凋零,始終堅持著只要有一點子線索,就要一一排查尋訪,說是舉楚氏一族數十年汲汲然思之如狂也不為過,奈何多年不果,楚錚這一番便是親身來探這雙口橋,卻也只是因有其他事務在身,正好經過這一處尚未排查的可能點,便親身過一場罷了。實則沒抱多少希望。不是他不孝,不將楚氏幾代人的心愿放在心上,實在是那一家子當年乃是在“大晉(前朝國號)第一將”的部署下歸隱,九州四海布下重重迷陣。當日大晉最后三代皇帝通令全國大肆尋找、猶不可得;本朝太祖也曾找過一回,終也不過是落得個喟嘆“名將只因明君出,如今呂家將不出,顯是朕有不足之故,不可強求也”的下場——不論是因著大晉前頭二位皇帝尋找的時候,天下人都當他們是要將人尋出來報復泄憤,故而下頭找人的,只怕稍微有點兒良知,都未必十分使力;到了后來,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大晉末代皇帝那會子,或許底下找人的肯盡心了,那會子又已經是天下亂局,政令尚且難通,這尋人之事,也是拖到大晉國亡不了了之;而本朝太祖傾力尋找的那六七年,又因著天下初定,人力又未逮處,不免疏漏……但便是有諸般緣故,也當得起幾次三番傾全國之力而不可得之名,也足可見大晉第一將不只邊境守城功勛赫赫,這隱匿功夫更十分了得。楚氏一族縱然在本朝尤其赫赫,到底也不敢說是比那幾位皇帝都更能為。這找不到才是正常的。楚錚尋到雙口橋。并百余年前方遷此地、初建此橋的童家溝子童氏人,以及此后一二十年中陸續(xù)遷來、這些年也輪流維護雙口橋的祝、禇、柯三家,發(fā)現這四姓族人比之一般村戶雖多點兒見識,但與百余年前舊事卻似乎無甚瓜葛。再者這一片本就是當今未登基前的封地,著力響應這開啟民智、科舉取士之道,民間多讀書知禮之人,也不算稀奇。確認過這一點之后,楚錚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