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15
懦弱的時候。
阿愁生辰這天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日子,并不是什么節(jié)慶之時,所以報恩寺里的香客并不多。
不愿意接受李穆那些錦衣的阿愁,只穿著自己的粗布衣裳走在前面。那不愿意顯得跟她不一樣而特意也換了身粗布衣裳的李穆則像個體貼的大哥哥一樣護在她的身后。再后面,才是扮作一般人家的仆叢的貍奴以及李穆的一應侍從。
一行人進了大雄寶殿,上完香,阿愁便照著莫娘子的習慣,又轉去幾處偏殿去給其他幾尊菩薩各自都敬了香,出來時,見李穆正跟幾個和尚說著話,便湊了過去。
等得知李穆這是要替她捐些香油錢,阿愁立時一把從那和尚手里搶過功德簿,道:“我有錢的,我自己來。”說著,便為自己、莫娘子、阿季叔,甚至是冬哥都各捐了一盞油燈?;仡^看看眉頭略蹙的李穆,她想了想,到底在下面又寫了個李穆的名字。
李穆見了,那微擰著的眉頭頓時松開,眼尾則是微微向上勾起,卻是愈發(fā)顯得像只狐貍的眼了。
做完了功德,李穆便建議道:“一會兒我們從后山下山吧,聽說后山的楓葉都紅了?!?/br>
阿愁聽了,無可無不可地點了點頭,于是一行人便從報國寺的后門出去,沿著那山徑往山下去。
果然,這會兒那后山的楓葉都已經紅了。站在山階上往四周看去,就只見那山巒間一片層林盡染,卻是從泛著金的紅,到泛著黃的青,竟跟一時打亂了調色盤一般。
阿愁和李穆正并肩站在一處開闊地上看著對面的秋景,忽然聽得身后有個熟悉的聲音叫著:“阿愁?”
阿愁回頭看去,就只見從山下上來兩個灰衣尼姑,卻是一高一矮。那高個子的尼姑年紀約在雙十左右,矮個子的則和阿愁差不多的年紀。
見阿愁回頭,那高個兒尼姑扭頭對矮個兒的尼姑咧嘴一笑,道了句:“看吧,就說我沒看錯!”說著,便伸手按住頭上的僧帽,就那么活潑非常地跑了過來。
阿愁定睛一看,卻也嚇了一跳。
來的不是別人,恰正是廣陵城圣蓮庵里那個活潑開朗的凈明小師傅。她身后那個縮著脖子躲閃著眼眸不敢跟人對眼的,則是那守菜園子的凈心小師傅了。
“怎么是你們?!”阿愁立時也高興地迎了上去。
和修著閉口禪的凈心不同,凈明一向是個話多的,便高興地握住阿愁的手,轉眼就把她們的來歷透露了個干凈:
“再沒想到能在京城遇到你!”凈明握著阿愁的手搖著,“你是什么進京的?我們竟都不知道。我們是跟著我圓一師叔進的京,這才剛到沒兩天呢……”
第一百四十一章·后路
那凈明小師傅一向是個活潑的, 不待阿愁相問, 她便把她和凈心如何跟著那圓一師太進京的過程全都向阿愁交待了一遍,又道:“師叔見到你一定會很高興的?!?/br>
阿愁不由就是一眨巴眼。不得不說, 因她剛穿越過來那天,圓一師太那張“我心安處即故鄉(xiāng)”的紙條,叫她對這位仿佛世外高人般的老尼姑本能地抱著一份戒懼。因此, 一聽凈明這明顯透著相邀之意的話, 她立時接話道:“倒是不好擾了圓一師傅的清修……”
偏那原本在一旁默默旁聽著的李穆忽然插話進來道:“這也算得是他鄉(xiāng)遇故知了。反正這會兒天色還早,不如我們一同去探望一下圓一師傅吧?!?/br>
阿愁不由驚奇地看了一眼李穆。之前李穆還在跟她建議著下山后要一起去這里去那里, 卻不想如今忽然就改了主意……
李穆倒也直言不諱, 笑盈盈地對那凈明又道:“你說你們如今是在閬林庵里掛單。聽說那地方的齋菜十分不錯,只是一向不接待外客。我在京城這幾年, 竟是一次都沒能去過, 如今倒正好沾著兩位小師傅的光了?!?/br>
他都那么說了,凈明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便也笑盈盈地回了李穆一個合十禮,又借著和阿愁在前頭帶路的機會,悄聲問著阿愁道:“這位小郎是……”
阿愁便也悄聲將李穆的身份給她說了一遍——雖然尼姑庵里并不拒絕男香客, 可一般來說,會去尼姑庵上香的都是以女施主為主, 何況李穆本身并不信神佛,所以他在廣陵城時,竟是一次也沒去過圣蓮庵。所以那凈明才不認得他。
一聽李穆的身份來歷,那凈明和凈心不由全都回頭看了一眼李穆。
那凈明一向是個活潑的, 便是知道了李穆的身份,也不過是略有些不自在罷了,而凈心則似乎是被李穆的身份給嚇著了,那原本就有些蒼白的臉色,這會兒竟透著股死灰之色一般。
于是,阿愁忽然就記起來,當年凈心可是由王府送去圣蓮庵的。而且,她正是為了替她們身后這位小郎祈禱才出的家……
難怪從剛才起,那凈心就一直以一種奇怪的眼神在悄悄打量著李穆了。如今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后,她這臉色如此難看自是不難理解了——怎么說,出家人的生活也都是清苦的,何況她未必是自愿出家……
所謂“有寺必有庵”,那閬林庵原屬報國寺的附屬庵堂。就如李穆所說的那樣,這座庵堂屬清修庵堂,一般不對外接受布施,所以,雖然京城知道這座庵堂的人挺多,但知道其具體方位的人卻并不多。
阿愁一行人跟著凈明和凈心兩位小師傅于報國寺的后山上一陣左彎右繞,直到走了約兩柱香的時間,才遠遠看到一座隱于一片山林中的小小庵堂。
圓一師太看到阿愁和李穆時,似乎一點兒也不吃驚,只從容淡定地拿眼看了看他二人,便又繼續(xù)敲著她的木魚默念起經文來。
如果李穆是什么“訪友”為借口,阿愁還能靠著圓一師太是修閉口禪的,他倆便是“訪”也“訪”不出個名堂為由來推拒。偏偏李穆是以“齋飯”為由過來的。恰這又正是用午膳的辰光,他們這一來,正趕上庵堂里的飯點,于是李穆便果然心滿意足地品嘗到了傳聞里聞名的閬林庵的齋菜。
菜足飯飽后,李穆和阿愁都不耐煩繼續(xù)聽那圓一師太敲木魚,便很快告辭走人了。
臨走時,阿愁心頭毛毛地又回頭看了圓一師太一眼,恰正和睜開眼的圓一師太又對了個眼。
圓一師太那似明悟世事輪回般的眼,無來由又令阿愁默默打了個寒戰(zhàn),心里暗罵自己一聲“做賊心虛”,便和李穆雙雙出門走了。
直等凈明將他們一行人重新送回山道上,阿愁才發(fā)現,自他們進了閬林庵的山門后,那凈心就似失蹤了一般再沒露過面。于是阿愁便猜著,只
阿愁生辰這天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日子,并不是什么節(jié)慶之時,所以報恩寺里的香客并不多。
不愿意接受李穆那些錦衣的阿愁,只穿著自己的粗布衣裳走在前面。那不愿意顯得跟她不一樣而特意也換了身粗布衣裳的李穆則像個體貼的大哥哥一樣護在她的身后。再后面,才是扮作一般人家的仆叢的貍奴以及李穆的一應侍從。
一行人進了大雄寶殿,上完香,阿愁便照著莫娘子的習慣,又轉去幾處偏殿去給其他幾尊菩薩各自都敬了香,出來時,見李穆正跟幾個和尚說著話,便湊了過去。
等得知李穆這是要替她捐些香油錢,阿愁立時一把從那和尚手里搶過功德簿,道:“我有錢的,我自己來。”說著,便為自己、莫娘子、阿季叔,甚至是冬哥都各捐了一盞油燈?;仡^看看眉頭略蹙的李穆,她想了想,到底在下面又寫了個李穆的名字。
李穆見了,那微擰著的眉頭頓時松開,眼尾則是微微向上勾起,卻是愈發(fā)顯得像只狐貍的眼了。
做完了功德,李穆便建議道:“一會兒我們從后山下山吧,聽說后山的楓葉都紅了?!?/br>
阿愁聽了,無可無不可地點了點頭,于是一行人便從報國寺的后門出去,沿著那山徑往山下去。
果然,這會兒那后山的楓葉都已經紅了。站在山階上往四周看去,就只見那山巒間一片層林盡染,卻是從泛著金的紅,到泛著黃的青,竟跟一時打亂了調色盤一般。
阿愁和李穆正并肩站在一處開闊地上看著對面的秋景,忽然聽得身后有個熟悉的聲音叫著:“阿愁?”
阿愁回頭看去,就只見從山下上來兩個灰衣尼姑,卻是一高一矮。那高個子的尼姑年紀約在雙十左右,矮個子的則和阿愁差不多的年紀。
見阿愁回頭,那高個兒尼姑扭頭對矮個兒的尼姑咧嘴一笑,道了句:“看吧,就說我沒看錯!”說著,便伸手按住頭上的僧帽,就那么活潑非常地跑了過來。
阿愁定睛一看,卻也嚇了一跳。
來的不是別人,恰正是廣陵城圣蓮庵里那個活潑開朗的凈明小師傅。她身后那個縮著脖子躲閃著眼眸不敢跟人對眼的,則是那守菜園子的凈心小師傅了。
“怎么是你們?!”阿愁立時也高興地迎了上去。
和修著閉口禪的凈心不同,凈明一向是個話多的,便高興地握住阿愁的手,轉眼就把她們的來歷透露了個干凈:
“再沒想到能在京城遇到你!”凈明握著阿愁的手搖著,“你是什么進京的?我們竟都不知道。我們是跟著我圓一師叔進的京,這才剛到沒兩天呢……”
第一百四十一章·后路
那凈明小師傅一向是個活潑的, 不待阿愁相問, 她便把她和凈心如何跟著那圓一師太進京的過程全都向阿愁交待了一遍,又道:“師叔見到你一定會很高興的?!?/br>
阿愁不由就是一眨巴眼。不得不說, 因她剛穿越過來那天,圓一師太那張“我心安處即故鄉(xiāng)”的紙條,叫她對這位仿佛世外高人般的老尼姑本能地抱著一份戒懼。因此, 一聽凈明這明顯透著相邀之意的話, 她立時接話道:“倒是不好擾了圓一師傅的清修……”
偏那原本在一旁默默旁聽著的李穆忽然插話進來道:“這也算得是他鄉(xiāng)遇故知了。反正這會兒天色還早,不如我們一同去探望一下圓一師傅吧?!?/br>
阿愁不由驚奇地看了一眼李穆。之前李穆還在跟她建議著下山后要一起去這里去那里, 卻不想如今忽然就改了主意……
李穆倒也直言不諱, 笑盈盈地對那凈明又道:“你說你們如今是在閬林庵里掛單。聽說那地方的齋菜十分不錯,只是一向不接待外客。我在京城這幾年, 竟是一次都沒能去過, 如今倒正好沾著兩位小師傅的光了?!?/br>
他都那么說了,凈明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便也笑盈盈地回了李穆一個合十禮,又借著和阿愁在前頭帶路的機會,悄聲問著阿愁道:“這位小郎是……”
阿愁便也悄聲將李穆的身份給她說了一遍——雖然尼姑庵里并不拒絕男香客, 可一般來說,會去尼姑庵上香的都是以女施主為主, 何況李穆本身并不信神佛,所以他在廣陵城時,竟是一次也沒去過圣蓮庵。所以那凈明才不認得他。
一聽李穆的身份來歷,那凈明和凈心不由全都回頭看了一眼李穆。
那凈明一向是個活潑的, 便是知道了李穆的身份,也不過是略有些不自在罷了,而凈心則似乎是被李穆的身份給嚇著了,那原本就有些蒼白的臉色,這會兒竟透著股死灰之色一般。
于是,阿愁忽然就記起來,當年凈心可是由王府送去圣蓮庵的。而且,她正是為了替她們身后這位小郎祈禱才出的家……
難怪從剛才起,那凈心就一直以一種奇怪的眼神在悄悄打量著李穆了。如今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后,她這臉色如此難看自是不難理解了——怎么說,出家人的生活也都是清苦的,何況她未必是自愿出家……
所謂“有寺必有庵”,那閬林庵原屬報國寺的附屬庵堂。就如李穆所說的那樣,這座庵堂屬清修庵堂,一般不對外接受布施,所以,雖然京城知道這座庵堂的人挺多,但知道其具體方位的人卻并不多。
阿愁一行人跟著凈明和凈心兩位小師傅于報國寺的后山上一陣左彎右繞,直到走了約兩柱香的時間,才遠遠看到一座隱于一片山林中的小小庵堂。
圓一師太看到阿愁和李穆時,似乎一點兒也不吃驚,只從容淡定地拿眼看了看他二人,便又繼續(xù)敲著她的木魚默念起經文來。
如果李穆是什么“訪友”為借口,阿愁還能靠著圓一師太是修閉口禪的,他倆便是“訪”也“訪”不出個名堂為由來推拒。偏偏李穆是以“齋飯”為由過來的。恰這又正是用午膳的辰光,他們這一來,正趕上庵堂里的飯點,于是李穆便果然心滿意足地品嘗到了傳聞里聞名的閬林庵的齋菜。
菜足飯飽后,李穆和阿愁都不耐煩繼續(xù)聽那圓一師太敲木魚,便很快告辭走人了。
臨走時,阿愁心頭毛毛地又回頭看了圓一師太一眼,恰正和睜開眼的圓一師太又對了個眼。
圓一師太那似明悟世事輪回般的眼,無來由又令阿愁默默打了個寒戰(zhàn),心里暗罵自己一聲“做賊心虛”,便和李穆雙雙出門走了。
直等凈明將他們一行人重新送回山道上,阿愁才發(fā)現,自他們進了閬林庵的山門后,那凈心就似失蹤了一般再沒露過面。于是阿愁便猜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