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2
怕朝中更是不安,終會釀出事故?!表n女史又進一步解釋,“無如擇日公布天下,定下……定下那位的太上皇名分,這樣倒是免了許多口舌?!?/br> 這 么粗粗一聽,倒還是很合理的,畢竟定下了太上皇的位置,也就不存在什么復(fù)位、還政的說法了。再說太子都冊封了,現(xiàn)在也容不得上皇再回來翻盤,不過——也就 是粗粗一聽而已,徐循早就和皇帝分析過了那人回來的壞處,這些都不是一個太上皇的名分可以回避得了的。而于大人對于這些事情,卻是沒個只言片語,頗有點忽 悠的意思。 到底是心里還有些向著那人啊,她的眼神沉了下去:不然,又何必挑這么個時機來說?她雖然說是不干預(yù)朝政,但若有文華殿議事,皇帝一樣是要著人來請他的,不肯在文華殿上說,而是私下對皇帝進言,不就是看他剛剛親政,很好欺負嗎? “皇帝那邊,是什么態(tài)度?”她問道,“不會是直接答應(yīng)了吧?” “沒有……不過聽興安的意思,也是頗有意動之色?!表n女史說。 興安雖然地位顯赫,不過在徐循這里卻是個陌生的名字,概因他崛起較晚,和后宮交集很少,如今會來送信,只怕也是在新局勢下,有了自己的判斷和計劃。 徐循微微點了點頭,眼神轉(zhuǎn)冷,她又站起身來,“我再去清寧宮一趟。” 于大人會忽悠,難道她徐循就不會忽悠?——她根本就用不著忽悠,都走到這一步了,太后怎么可能還會對她的要求說不? 至于名聲,由它去好了,身為外戚,名聲本就是文臣手中的籌碼,要你黑時,不黑也黑,就是謹(jǐn)言慎行,又何能逃過他們的如刀筆鋒? 這一課,還是于大人教她的。 # 不過是半日后,于大人便收到了清寧宮發(fā)出的密令,上頭印信俱全,從略帶顫抖的字跡來看,應(yīng)該是還在恢復(fù)中的太后親筆所書。 如是遇到那人前來喊門,只傳我話,我們家沒有被俘的皇帝,沒有喊門的天子!并傳令各關(guān)守將,我兒深知廉恥,當(dāng)日兵敗早已自盡,眼下此人身為漢民,竟領(lǐng)蠻族南下,不忠不義不孝至極,必為仿冒jian細,此人辱我兒身后名譽,罪大惡極,殺之有賞。 即使以他城府,都不由得是倒吸了幾口冷氣,方才平靜了下來。 ——太后這是已經(jīng)撕破臉了,要逼死上皇啊…… 不,不能說是太后,或者該說是太后背后的那一位才對。太后對上皇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擺明了就是被局勢逼出來的,這一陣子,聽說都在清寧宮中養(yǎng)病,從未聽聞過問政事,如無人居中推波助瀾,今日又怎會一反常態(tài),如此咄咄逼人? 貴太妃的決心,就如此堅定嗎?不逼死上皇,難道竟是不肯干休? 于 大人的眼神落到了紙張上,他是面沉似水,罕見地左右為難了起來:這封密令,只是送到他一人案頭——剛才他已經(jīng)問清楚了,就只送給了他,并沒有出城直接送到 各地守將手中,從信中的言語來看,也是讓他傳令各關(guān)守將,就等于是給了他選擇的權(quán)力。畢竟,如今是皇帝親政,太后理論上來說根本都不應(yīng)該繞過皇帝直接和大 臣溝通,自己就在京城,那還好說,若是直接給各關(guān)守將送信,也太不把皇帝看在眼里了。 就是不送信,不遵令,也不是沒有借口,后宮妃嬪不得干預(yù)政事,這樣的密詔,他于廷益不敢奉,不能奉!就是在皇帝跟前,也不是說不出道理。他還沒到無路可走,可能奉詔的地步。 不過,這條路,只怕也是貴太妃特地留出來給他走的……以貴太妃的城府,又怎會不預(yù)算到這點?按于大人來看,她是絕對做得出把這封信抄個七八遍,往各地守將手上送的事。只送他一人,寓意已經(jīng)是很明顯了。 貴太妃在迫他表態(tài),甚至可以說,是迫他在上皇和她貴太妃之間選一邊來站,選擇為上皇說話,就等于是把貴太妃往死里得罪……她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是很明顯了:只要我在,就沒有他! 他能承擔(dān)得了得罪貴太妃的代價嗎?本已有舊仇在前,若是此番再添新怨,只怕…… 于大人從不曾諱言,他的確是很有進取心,沒有進取心的人,本來也坐不到兵部尚書的位置,他現(xiàn)在正當(dāng)盛年,若是能守住京師,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若是在此時被投閑置散,甚至是被貴太妃打壓得家破人亡,他又何能甘心?冒犯貴太妃,的確是有風(fēng)險的。 ——但,這些都不是他無法下決定的最終理由,對于大人來說,有些事情,確實是比自己的官路仕途、合家富貴還要更重要的。 是非黑白,終是不容混淆,他現(xiàn)在要決定的,終究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貴太妃和他的看法,到底哪個是對的?一個喊門的天子,還配被人迎回國中,為太上皇嗎? # 一 如國朝眾人所料,連九月中,也先所率領(lǐng)的數(shù)萬大軍兵分?jǐn)?shù)路,主力前來攻取京城,另有幾路,分攻居庸關(guān)、宣府、大同等防衛(wèi)重鎮(zhèn),而在官方說法中已經(jīng)去世的 ‘先皇’,當(dāng)然也是如豬似狗一般被拉到了陣前叫門。兵部尚書于大人親自在德勝門前按劍坐鎮(zhèn),并令人宣讀太后懿旨,指其為jian佞仿冒,言明‘吾家無被俘的皇 帝、領(lǐng)軍喊門的天子,我兒深知廉恥,當(dāng)日兵敗早已自盡,眼下此人身為漢民,竟領(lǐng)蠻族南下,不忠不義不孝至極,必為仿冒jian細,此人辱我兒身后名譽,罪大惡 極,殺之有賞’。 此人喊城時,城頭軍民皆笑,更有人投石射箭,欲殺此jian佞,終無一人欲開城門。 瓦剌遂引兵攻城,城下四日激戰(zhàn),軍民一心,瓦剌損兵折將,竟一無所獲,太師也先在攻城戰(zhàn)中損失兩名手足。居庸關(guān)亦是被圍七天不下,瓦剌糧草輜重均難運往京城。 此次勞師遠征,長達半年,瓦剌本已是強弩之末,眾兵將思歸心切,難成圍城之勢,兼且北京援兵正日夜兼程趕往北京,也先至此,心生怯意,終拔營退走,于廷益急命眾兵運炮追擊,將瓦剌逐出紫荊關(guān),次日援軍抵京。因土木之變而動蕩不休的京城局勢,終于是初步安定了下來。 作者有話要說:話說英宗喊門時候自信滿滿覺得一定能喊開,還許以富貴這也不是我黑他的,就是史實,只是不是喊北京而已 后來他復(fù)辟后當(dāng)時喊門不開的幾個守將全被貶謫問罪了。 本來還想寫一下他怎么喊門的,后來覺得太糟心就不寫了| ☆、第294章 太后 瓦剌退兵,京城初定,要做的事當(dāng)然還有很多,比如派兵鞏固、修筑被瓦剌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