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35
一塊。前后忙了半個多月,才算大概定了下來。 可這課本還得給在堂學生們預備呢,這難道要去刻印?這又不少錢了。 知縣大人手一揮:“刻什么呀,抄!” 這回該狀元坊的倒霉了,在讀的廩生們自然一個都逃不過。廩生們抄出來一些了,又發(fā)去鎮(zhèn)上的縣學里,叫里頭讀書的也跟著抄,每人至少抄兩本。 就這樣,知縣大人“不費吹灰之力”地得了幾百本課本,足夠用了。便是如此,他還心疼那些紙張錢呢! 方伯豐笑道:“到時候我也得去講課。說起來還真有點心慌,當了一輩子學生,可沒教過學生啊?!?/br> 靈素樂道:“湖兒認的字不是你教的?你照著那樣來就成了,我看湖兒學得挺好。” 方伯豐大笑道:“要那么教,就沒幾個人能聽明白了。湖兒哪里用得著教,我指著字念一遍,回頭他就能認出來,說起來那會兒他也剛學會說話沒多久吧……” 眼看著官學堂要開了,靈素想了一回,拿厚布縫了個團子包,又去買了些紙筆,就帶著去了米市街。 如今胡嫂子一家都已經搬來這里住了,樓上兩間空屋子是胡嫂子夫婦帶著三個孩子住,二老因上下樓不便,就住在樓下后身的屋子里。沒事的時候就在前頭幫忙看看鋪子,胡嫂子也能騰出手做些別的。福兒爺爺也總算熬過來了,如今能做些輕省的活計。 一家人見靈素來了都挺高興,福兒又給靈素端上了棗葉兒茶。 說了一通買賣存貨的話,就轉到了官學堂上。結果胡嫂子壓根兒就沒想過讓自家的娃兒們去學堂讀書。這倒挺出乎靈素意料,籃子里放著的那些東西自然也沒法往出拿了。 隨口問福兒一句:“你自己想不想去學堂讀書?” 沒等福兒說,胡嫂子就道:“那都是有錢人家干的事兒,我們湊什么熱鬧。那紙啊筆啊的,可得不少錢。且讀出來又有什么用,姑娘又不能考官的。再說,聽說那學堂也不是教正經書的地方!” 靈素趕緊把官學堂從里到外好好介紹了一番,尤其說明說了里頭不花錢還管飯的事兒。 胡嫂子還是搖頭:“為了一頓飯,白耽誤半天功夫!” 福兒也笑道:“我都這么大了,到時候人家都認得字,就我不認得,——我都不曉得字是怎么回事兒呢!多丟人,還是算了吧!” 靈素已經把能說的都說了,見他們如此,也只好作罷了。 第335章 撿寶 有不當回事兒的,也有當寶的。 等靈素到碼頭館子的時候,見陶麗芬正拾掇一個花布的團子包。叫團子包,因為都是圓咕隆咚一個,上頭對穿著兩根繩,一系緊了就整個抽起來,像個團子似的,才叫這個名兒。 靈素便問道:“杏妮兒要去官學堂了?”這花色總不能是正兒的。 陶麗芬笑道:“一早那學堂的布告貼出來,這妮子就瘋了。整天惦記著什么時候去,連家里的活計都安排好了。想早晚的課都去上呢!我說起初幾天恐怕都是一樣的,干什么上兩遍!我看她就是想要過過上學堂的癮呢!” 靈素便把自己預備的那一份也拿出來了道:“得,正好一塊兒給她。一會兒她可過不過來呢?” 陶麗芬道:“準得過來,我這里還有正兒給她淘換的幾本認字的書,她得過來取來。”又看靈素給預備了不少紙,點頭道:“這東西是個大耗費,寫一遍就得扔,偏一張也寫不了幾個字。一個字哪兒那么容易就學會了。” 靈素便說學堂里會給在堂的學生發(fā)書,陶麗芬點頭道:“曉得,這些那妮子都打聽清楚了。你不知道,她是站那布告欄底下問了人家一晌午,后來那衙門里的人有事要走開一會兒,都叫她頂著!”說了又笑起來,又道,“不過那書不讓帶回來的,回了家里還想再學學,就得自己抄回來了。這不得有自己的紙筆么!” 正說著,杏妮兒來了,小臉紅撲撲的,進來見了靈素也在,笑著道:“嬸子好?!庇謱μ整惙艺f,“陶嬸子,還兩天我就能讀書去了!我爹說早上我自己去,晚上的他陪我一塊兒去呢!” 陶麗芬笑道:“知道了,總算叫你盼著了。”說著就把自己準備的東西遞給她,笑道,“喏,這書包你上學好用的,正兒給你尋來的書我已經給你放里頭了。” 靈素也把自己預備的那一份遞過去:“給,正好換著用?!?/br> 杏妮兒已經同她們兩個混熟了,且一直挺受照顧的,也不扭捏,直接接過了道:“謝謝嬸子!我準保好好讀書用功,絕不偷懶!” 陶麗芬笑道:“可惜這官學堂教的同尋常的書塾還不是一路的,要不然我倒想叫正兒同你一處讀書去。叫他跟你學學,別整天瞎胡鬧?!?/br> 杏妮兒笑道:“那不成,正兒哥哥是要讀書考試當官去的,我們讀的這個他學了沒用?!?/br> 大娘們笑了,說她:“那你學了這個又有什么用呢?你是個姑娘家,又不能做官,光認幾個字能管個什么事兒!” 杏妮兒道:“我認了字就能看書了,就能學會很多種做魚干的法子,還能幫我爹記賬,沒準也能找到講怎么養(yǎng)魚的書呢。管學堂的大叔說了,學堂里平時用來教我們認字的書,就是些講怎么種地怎么做咸菜的書,可見世上果然是有這樣的書的!” 大娘們都樂了:“好,好,只聽說過讀書為了做官的,你這志向個別,讀書就為了能多做點魚干!” 杏妮兒晃晃腦袋:“反正我現(xiàn)在就樂意多做幾樣魚干,把魚干越做越好,叫我爹往后不用那么累?!?/br> 陶麗芬直揉她腦袋:“好孩子?!?/br> 想杏妮兒父女兩個相依為命,這一路下來,都是靠老爹出力扛活才過下來的,什么苦沒吃過?如今在德源縣落了腳,有了自家的屋子不說,還有了自家的魚塘。村里人也都挺好,日子從來沒這么舒服過。只是爹爹除了捉魚,還多了樣砌火炕的活計,早出晚歸的,沒比從前清閑。 恰自己誤打誤撞用那個烤窯烤出了半干的魚干來,借了陶嬸子的光,一開始就不愁銷路,后來還有人專門打聽了來買的。陶嬸子替自己開的價兒,回家同爹爹一算,這一樣的魚做成魚干,就能多賺一半兒還多!可見這技術能耐有多值錢! 就像縣里的布告上說的那樣,天下幾千幾百年來,多少能耐人把自己的本事寫成了書。只是若不識字,就跟站在財寶洞外頭沒有鑰匙一樣,怎么也進不去的。聽人說能聽幾樣?更別說聽了還忘的。但是如果認得字了,那就不同了,可以專門尋自己想要學的書來看。這不是相當于一下子多了無數(shù)個先生?! 她每每想到布告上說的話,心里就熱得跟小火苗在晃悠一樣。爹爹說那學堂是小孩子讀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