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歷史塵煙
書迷正在閱讀:如歌似夢、御前男朋友、[綜韓劇]夢醒時見你、年下小狼狗、膽小鬼、犬狼、以地為床、反派今天乖了嗎(快穿)、異位面見聞、仙界供應商
少世界地區(qū)的人們。 瓦哈卜起初在家鄉(xiāng)阿伊納宣傳他的教義主張,自稱其發(fā)動的宗教運動為“陶希德”,即唯一神論運動,其信奉者被稱為“穆瓦希德”,即唯一神論者。剛開始時,他得到部落酋長伊本·穆阿麥爾的支持。為了吸引人們對他教義的關注,他砍倒異物崇拜者的圣樹,向一個已承認通jian的婦女扔石頭,又斥責阿伊納城的一些非瓦哈比派信徒的宗教習俗,這樣逐漸吸引了一批關注他教義的人群,這些人聚集在一起,信奉了瓦哈卜教義。瓦哈比教派的人恪守伊斯蘭教清心寡欲的戒律與簡樸風尚,被人們稱為“沙漠清教徒”。當他的信眾越來越多,逐漸在阿伊納城有一些名望的時候,其傳教活動觸犯了阿伊納城一部分上層人士的根本利益,地方長官則以瓦哈比派教義破壞了傳統(tǒng)信仰為由,強烈反對并干涉瓦哈卜的傳教。他開始不斷受到迫害,甚至有人想對他下毒手,最后,他只好被迫離開家鄉(xiāng)。 1745年前后,瓦哈卜輾轉來到德拉伊葉小鎮(zhèn),它距離阿伊納城約有6小時路程。當時的德拉伊葉僅有70戶居民,它的統(tǒng)治者是阿奈扎部落的酋長穆罕默德·伊本·沙特。穆罕默德原本同阿伊納城的首領就頗有宿怨,而他的妻子和兩個胞弟則早已接受瓦哈比教義,他熱情地接待了瓦哈卜。在瓦哈卜到來之后,妻子和胞弟便勸說穆罕默德也加入了瓦哈比派,以便庇護教長。不過,穆罕默德·伊本·沙特出于政治上的考慮,要求瓦哈卜不能強迫他放棄對其臣民征收賦稅。在他意識到瓦哈比教派的巨大潛力后認為,只有擁有了宗教上的“合法性”,才能獲得廣大穆斯林的承認和擁護,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其擴大領地、確立沙特家族在阿拉伯半島統(tǒng)治地位的政治目的。 阿拉伯書法:“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往求之?!?/br> 備受世俗勢力迫害的瓦哈卜也意識到,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支持和庇護,就不能確保瓦哈比教義的順利傳播和弘揚。他許諾,如果穆罕默德皈依認主獨一的教義,“全能的真主能夠征服你的所有領地,而且回報給你的戰(zhàn)利品將遠遠超過現在的收入”。在此情形下,穆罕默德不顧其他族長的反對,與瓦哈卜簽訂協(xié)議:“誓與你合作,直到正確的信仰得到恢復為止。”從此,穆罕默德·伊本·沙特與瓦哈卜,世俗政權與宗教宣傳相輔相成,互為依托。 ◎第一沙特的誕生與消亡 在瓦哈卜和沙特家族達成宗教軍事聯盟之后,開始攜手在阿拉伯半島傳播瓦哈比派教義,“宗教的福音及劍的力量”,在40余年的時間里,內志各部落和村鎮(zhèn)都皈依了瓦哈比派,并臣服于沙特家族,形成瓦哈比國家的雛形。瓦哈卜勢力的增長,引來了包括內志以外和漢志地區(qū)哈薩、納季蘭統(tǒng)治者的強烈不滿。1764年,這些瓦哈卜的反對勢力組成聯軍,企圖撲滅瓦哈比運動。危急關頭,沙特家族的首領用錢財疏通聯軍的指揮官,雙方和解,瓦哈比國家才得以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一年之后,穆罕默德·伊本·沙特逝世,他的兒子阿卜杜勒·阿齊茲繼承父位。此人文治武功都超過他的父親。 阿齊茲在1765年登基后,對外積極宣傳瓦哈比派思想,以伊斯蘭教“圣戰(zhàn)”的名義鼓舞軍隊,軍隊獲得新的動力。在他的征戰(zhàn)政策下,瓦哈卜軍隊所向披靡,吞并了利雅得、蓋西姆等地;1801年,攻克什葉派信徒的圣地之一卡爾巴拉;1802年占領塔伊夫;l803年又進軍圣城麥加,麥加的烏里瑪被迫宣布接受瓦哈比教義。歷經數十年的爭斗,瓦哈卜軍隊取得半島的大片土地,為瓦哈比派教義的迅速傳播和沙特王朝在半島上的優(yōu)勢地位奠定了基礎。隨著軍事上的節(jié)節(jié)勝利,瓦哈卜的傳教活動也進展順利。他在德拉伊葉用石頭砌筑了清真寺,人們紛紛來到德拉伊葉,向瓦哈卜求教。由于他傳教的成功,德拉伊葉城的各種偶像被搗毀,名人墳墓上的豪華裝飾被拆除,《古蘭經》規(guī)定的戒律得到貫徹,人們每天自動進行5次禮拜,并在齋月封齋,禁止喝酒和吸煙等等。瓦哈卜以伊斯蘭“圣戰(zhàn)”的名義代替了過去的部落混戰(zhàn)及其他名目的戰(zhàn)爭。 1792年,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突然病逝,他被稱為是繼先知穆罕默德之后最偉大的原教旨法學家和認主獨一論思想家。阿卜杜勒·阿齊茲繼承了他擔任的瓦哈比派教長的職務,瓦哈卜的兒子則成為了德拉伊葉的法官。這樣,沙特家族就初創(chuàng)了由家族的酋長來兼任瓦哈比派教長的先例,如今沙特的政教一體的政治體制由此確立而來。瓦哈卜的后人,以瓦哈卜的尊稱“謝赫”為家族的稱號,占據了后來半島上高級宗教首領的職務,這也和沙特家族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1803年,阿卜杜勒·阿齊茲在德拉伊葉清真寺主麻日做禮拜時,被一個波斯人所刺殺。他的嗣子大沙特繼位。 大沙特是忠實的瓦哈比派信徒,又具有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他在位期間,瓦哈比運動達到巔峰,1804年~1806年,大沙特再次同漢志軍隊展開激烈對抗,奪回了對城麥加和麥地那。在占領麥加和麥地那后,立刻根據瓦哈比派恪守的信條,對麥加和麥地那進行了清洗。他們砸碎了圣陵上的豪華裝飾與建筑,毀壞了除克爾白以外的非瓦哈比派信仰的講壇和設施,劫掠了大批珠寶和遺物。通過對半島波斯灣地區(qū)和半島西部紅海沿岸的漢志征服后,大沙特建立了一個東至波斯灣及伊拉克邊界,南臨印度洋,西接紅海,北到阿勒頗,以德拉伊葉為首府的瓦哈比國家。這是自先知穆罕默德立國以來,在半島上出現的最強大的王國。阿拉伯史學家稱這個時期前后的瓦哈比國家為第一沙特王國,或前沙特王國。 在瓦哈卜軍隊奪取圣城麥加和麥地那之后,在奧斯曼帝國政府內引起極大恐慌,麥哈邁德二世命令新任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作為他的代表組織遠征軍,要滅了瓦哈比國家。從1811年10月起,埃及遠征軍開始與瓦哈卜軍隊進行多番交戰(zhàn),1814年4月,大沙特因熱病死于德拉伊葉。繼承父位的阿卜杜勒生性懦弱,剛一執(zhí)政,沙特家族內就爆發(fā)了爭奪王位的內亂。上層內訌使沙特家族的內聚力大為削弱,而在軍事上,沙特軍隊逐漸被武器精良的埃及軍隊逼得步步敗退。1818年9月,阿卜杜勒在彈盡糧絕、守城無望的情況下,被迫向埃及大將易卜拉欣投降。易卜拉欣在當地居民中搜刮出大量錢財后下令徹底毀壞德拉伊葉城,城中的每一根房梁屋柱都被大火化為灰燼,莊園和庭院每一株花草樹木都被砍倒。 1810年,埃及遠征軍中作戰(zhàn)的騎兵。 1819年8月,英國人薩德勒途經德拉伊葉城。他看到“廢墟上人煙蕩然無存”,整個城市已被夷為平地。 動亂與流亡 一個王朝的開啟,往往是數代人流血與奮斗的結果。在那些流亡與動亂的年代,沙特家族的后裔們經受著血與火的考驗,有得民心的才干者,在歷史契機下,建功立業(yè),銘記于史。 ◎動亂中的沙特家族 第一沙特王國投降之后,約有400名沙特家族和謝赫家族成員被俘,后被押解到埃及開羅。阿卜杜勒誓死不叛教,在伊斯坦布爾被處以極刑。被俘者先后被流放到半島各地,其中一部分人后來又輾轉回到了他們的阿拉伯故鄉(xiāng),還有一部分人則永遠留在了埃及。 在埃及軍隊消滅第一沙特王國后,大部分軍隊撤回到漢志,內志只保留著幾處駐軍,雖然形式上歸奧斯曼帝國和埃及總督統(tǒng)治,但仍處于權力真空狀態(tài),內志陷入部落不斷沖突的混亂中。此時,有一個名叫穆罕默德·本·穆沙里·本·麥阿麥爾的富商來到德拉伊葉,他懷著政治目的,用自己的錢開始重建城市,德拉伊葉人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擁戴他為埃米爾(首領)。正當他躊躇滿志,意欲統(tǒng)治德拉伊葉的時候,一個沙特家族成員麥沙里·本·沙特從押解開羅途中逃了出來,重新尋得其他部落的幫助,在沙特家族的威望下,原先支持麥阿麥爾的人都轉而投靠了麥沙里。麥阿麥爾佯裝先將統(tǒng)治地位讓給他,然后卻卑鄙地將他出賣給土耳其人,麥沙里·本·沙特被抓進監(jiān)獄,很快就死去了。麥阿麥爾把管理城市的職位交給了他的兒子,然后又率領部隊攻占了利雅得。 然而沙特家族人并不甘心失敗,在逃往南方的沙特家族成員中,大沙特的堂兄特爾其·伊本·阿卜杜勒聽說麥沙里被俘之后,馬上集結余部,向德拉伊葉和利雅得發(fā)起進攻。他們在利雅得殺死了麥阿麥爾及其子,為麥沙里報了仇。當埃及總督風聞特爾其東山再起后,立即組織軍隊,殺氣騰騰地奔向利雅得。為了保存實力,特爾其帶著部隊被迫逃到了沙漠腹地。 ◎第二沙特王國的建立和滅亡 從1820年到1823年,特爾其等人在沙漠里整整隱藏了三年。1823年,特爾其得到賈拉吉爾地區(qū)蘇代爾部落的酋長薩維德的賞識,在他的幫助下特爾其籌建了一支軍隊,軍事力量得以大大增強。1824年,特爾其率領部隊向利雅得進軍,并奪取了利雅得。特爾其執(zhí)政后,經過短暫的擴張,在內志地區(qū)建立了第二個沙特王國。 1833年,特爾其在做完禮拜五禮拜后被暗殺身亡。他的大兒子費薩爾聞訊后趕緊從哈薩趕回來,處死了刺客,并撲滅了叛亂,從而成為沙特王國新的埃米爾和教長。費薩爾總共統(tǒng)治了第二沙特王國23年,曾在1838年被埃及大軍打敗后,在開羅度過了5年的監(jiān)禁生涯。到1865年他重整旗鼓,奪回政權。同年,費薩爾去世。 他的長子阿卜杜拉繼承了王位,三子穆罕默德,四子阿卜杜勒·拉赫曼表示支持,次子沙特卻起兵反對阿卜杜拉,沙特王國陷入長達11年的內亂中。此時,北部地區(qū)的沙馬爾部落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趁費薩爾的兒子鬧內訌之機兼并了沙特家族的大部分土地。1884年,沙馬爾統(tǒng)治者率軍攻占了利雅得。沙特家族后裔或死或逃。 1890年,費薩爾的小兒子阿卜杜勒·拉赫曼率領沙特家族殘余人員離開利雅得,逃進魯卜哈利沙漠避難,第二沙特酋長國最后覆沒。 撒哈拉沙漠中的阿拉伯駝隊,荷蘭鹿特丹海洋博物館藏。 統(tǒng)一與獨立 經歷了約200年的動亂,沙特家族在動亂中建國立業(yè),又在動亂中兵敗如山,國破家亡。挫折和坎坷并沒有打垮沙特家族頑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他們在流亡與動亂中蓄集力量,為將來的東山再起打下了基礎。 ◎少年英雄 沙馬爾部落的拉希德家族的軍隊到處追捕沙特的后裔,意圖斬草除根。沙特的小兒子阿卜杜勒·拉赫曼則帶著全家在魯卜哈利沙漠流亡了一段時間,隨后逃到半島的東北部,在哈薩沙漠、卡塔爾、巴林之間流亡。 伊本·沙特是拉赫曼的長子,出生于1880年12月3日的清晨,那時,正是沙特王室內憂外患的時候。伊本·沙特的母親薩拉·蘇達伊利,是個虔誠的瓦哈卜信徒。6歲以前,他隨著母親在后宮里度過了童年,對瓦哈卜的教義耳濡目染。第二沙特王國國破以后,走投無路的阿卜杜勒·拉赫曼帶著家人,逃進魯卜哈利沙漠避難。1891年,他將兒子伊本·沙特和女兒努拉綁在駱駝上,率領殘余沙特家族人來到科威特,一直在那里生活了10年,直至20世紀初。伊本·沙特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7歲時他在利雅得大法官的指導下讀書,喜歡騎射和刀劍,8歲就能騎馬射箭,11歲時能背誦全部《古蘭經》,12歲以后跟著師傅學習歷史、軍事知識,并參與一些社交活動。 在科威特期間,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沙漠周圍的游牧部落里度過的,因此深刻地了解到貝都因人的生活習性和軍事技巧。他父親常對他說:“一個真正的貝都因游牧人每天吃一把椰棗,喝一皮囊水,睡三小時覺就夠了。我們的祖先就是靠這種生活統(tǒng)治世界的?!币帘尽ど程氐耐晔窃诓话捕ǖ膭觼y和逃亡中度過的。12歲那年,他親身經歷了一場敵人對他家族的追殺伏擊。當時,他驚惶不安地躲在一個黑人衛(wèi)士身后,看到雙方短兵相接的血腥場面,那可怕的一幕他終生難忘。許多年后,他說:“這一場戰(zhàn)斗,使我學會了在受到威脅時必須先下手為強?!?/br> 那個時候的科威特在英國人的保護下,其酋長是薩巴赫·穆巴拉克,他與沙特家族世代友好,是沙特家族的庇護人。作為一個老練的政治家,他很喜歡年輕剛猛、意氣風發(fā)的伊本·沙特,閑暇時經常給他講解治國之道和他在外交斗爭中的體會。少年伊本·沙特由此學習到阿拉伯國家的政治謀略。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心中愛國、愛阿拉伯民族的意識和熱情也在進一步激發(fā)著。 1900年,年僅19歲的伊本·沙特繼承了父親沙特家族酋長的職位。然而,這是個空白的頭銜,除了名稱,沙特家族已經沒有國家和一寸土地。當時,在今天的沙特境內,吉達、麥加、麥地那、塔伊夫一帶是漢志王國即希賈茲王國的中心,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侯賽因統(tǒng)治;利雅得、哈伊勒一帶屬于內志的范圍,由拉希德家族統(tǒng)治;南部的阿西爾等其他地區(qū),則是一些獨立的小酋長國。從那時起,伊本·沙特就決心要恢復家族的榮譽!他也知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宿敵拉希德家族手中奪回利雅得!老練的穆巴拉克則提醒他,復國需要等待機會。 阿拉伯酋長會議 當伊本·沙特21歲時,決心進攻沙特家族曾經的政治中心利雅得。他集中精力研究怎樣收復被拉希德奪取了的家族領地,堅信有真主的幫助,定能收復祖宗的土地利雅得,相信人民會幫助他推翻拉希德家族的統(tǒng)治。他也知道,憑自己少得可憐的兵力根本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他籌措著招募一些志愿者,來與他一起完成這個需要勇氣才能履行的使命。但是,科威特的埃米爾穆巴拉克卻要他繼續(xù)等待時機。 ◎奇襲利雅得 皇天不負有心人,伊本·沙特終于等到了一個機會。在阿拉伯半島上哈伊勒地區(qū)的老埃米爾年老去世,新埃米爾穆特伊卜繼承王位。新埃米爾年輕自負,他違背老埃米爾的教誨,擅自向科威特發(fā)動戰(zhàn)爭。科威特首領謝赫穆巴拉克·艾爾·蘇巴哈忍無可忍,和阿卜杜勒·拉赫曼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哈伊勒的穆特伊卜勢力,進兵收復內志地區(qū)。這樣一來,伊本·沙特就可以與穆巴拉克的隊伍一起,在他的支持下奪取利雅得了。 紡織中的穆斯林婦女 1901年12月,穆巴拉克調集軍隊開往內志,占領了很多地方。12月下旬,伊本·沙特和40名忠心耿耿的戰(zhàn)友,從科威特出發(fā)奔襲千里之外的利雅得。他們在沿途沙漠中又招募了一些貝都因人加入隊伍。經過漫漫征途,1902年1月,伊本·沙特和他的兄弟會的戰(zhàn)友終于到達利雅得附近。他們在此發(fā)誓,要么占領利雅得,要么戰(zhàn)死在利雅得城墻外,這時宣誓效忠于他的士兵只有60余人。要說憑這么一點人就想收復利雅得,真的有點去送死的感覺??墒牵朗戮褪沁@么奇怪,它給了伊本·沙特這樣一個歷史機會,這個機會讓他成為現代沙特王國的開國英雄。 1902年1月15日,伊本·沙特和他的表兄率領30名駱駝騎兵直逼現在的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城下,潛到利雅得城下一段城墻附近。在夜色的掩護下,他們悄悄地挖穿城墻,2月12日,來到幾年前曾服侍過他父親阿卜杜勒·拉赫曼的一位部下的家里。那位部下的妻子見到他們,證實他們是拉赫曼的兒子等人后,就把有關利雅得統(tǒng)治者阿吉蘭的情況和住處告訴了他。打探好消息后,伊本·沙特和戰(zhàn)友們一起悄悄溜進了阿吉蘭官邸附近的一處空屋子。然后,他們攀上屋頂,從一個屋頂跳到另一個屋頂,來到了阿吉蘭的住處,潛伏下來等待時機。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卻不見阿吉蘭的人影,伊本·沙特等人越來越緊張,就在即將拂曉時,阿吉蘭終于出現在住所旁的馬路上。伊本·沙特一聲令下,眾人沖出阿吉蘭的住所,向馬路上的阿吉蘭包抄上去。阿吉蘭被追得走投無路,伊本·沙特的堂弟阿卜杜勒·本·賈盧韋一劍將他刺死。 阿吉蘭一死,守城部隊士氣大挫,他們以為沙特家族一定來了大部隊,武器精良,百姓也可能會擁戴沙特重掌大權,于是放棄抵抗紛紛繳械投降。黎明到來時,他們來到廣場上,高聲大呼:“安拉是至高無上的,由于安拉的幫助,王位屬于伊本·沙特。”最先出來擁戴伊本·沙特的是利雅得城內不滿拉希德家族統(tǒng)治的居民們。由此,伊本·沙特成功地奪回了利雅得的主權,建立了第三個沙特酋長國。他的父兄聽聞這個喜訊后,立即從科威特趕來援助他。作為兒子,伊本·沙特要求全城的宗教學者和達官貴人都向自己的父親阿卜杜勒·拉赫曼效忠,而他的父親則當眾宣布由伊本·沙特擔任利雅得的埃米爾。 伊本·沙特奇襲利雅得,為復興沙特家族的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成為沙特歷史上的重要轉折,而他攻占利雅得的這段歷史,也可以說是現代沙特阿拉伯歷史中最富于戲劇性的英雄篇章之一。此后,伊本·沙特南征北戰(zhàn),一步步控制了阿拉伯半島上的廣大地區(qū)。 ◎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 在伊本·沙特奪回利雅得后,他所處的形勢并不樂觀。在利雅得之外的各種敵對勢力包圍著他,南面和海灣地區(qū)由英國人控制,北面是宿敵拉希德統(tǒng)治的沙馬爾,東西面是奧斯曼控制的漢志和哈薩地區(qū),而內志和其他地區(qū)包括蓋西姆、阿西爾等地也不同程度地由土耳其政府cao控。他清醒地意識到,在四面受敵的情形下,下一步的行動關系到新沙特家族的生死存亡。他將目光盯向了拉希德,若與他交戰(zhàn),只是家族與家族間的復仇,而別的國家則不便于從中插手。如果拉希德沒有援助,那他的勝算就比較大了。 伊本·沙特打著復仇的旗號,1903年和1904年間,多次打敗了拉希德家族的軍隊,先后占領了阿尼則、布萊達、白吉里葉等納季德地區(qū)大部分土地,把拉希德家族趕到了內志北部他們的老家夏馬爾山區(qū)。拉希德家族本來向土耳其人求救,可是也門地區(qū)在1905年發(fā)生了反對土耳其統(tǒng)治的民族運動,土耳其人被迫調兵到也門應付事變,分身乏術。伊本·沙特趁機再次對拉希德軍隊發(fā)動大規(guī)模進攻,兩軍為爭奪蓋西姆地區(qū)進行大決戰(zhàn)。1906年2月,拉希德部隊在戰(zhàn)爭中大敗,拉希德本人被殺,沙特家族終于一雪前恥。 手抄阿拉伯文《贊圣集》 在伊本·沙特奪取蓋西姆的同時,內志中部和南部地區(qū)的哈季爾、蘇代爾等地的各個部落紛紛歸順了沙特家族。1905年,奧斯曼帝國從內志撤軍。伊本·沙特新建的沙特政權得到了初步的鞏固。初占內志之后,沙特新政權下尤以游牧的貝都因人最不便于管理,這給社會秩序帶來了極大的不穩(wěn)定。為了使游牧人定居,深諳游牧人習性的伊本·沙特在1912年,開始著手組建宗教、政治、軍事合一的伊赫萬組織(意為“兄弟會”)。支持伊本·沙特的宗教學者發(fā)布教令,宣布從事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符合伊斯蘭教的規(guī)定,于是大批彪悍的游牧人加入了伊赫萬組織,后來成為伊本·沙特東征西討的主力軍。 1913年,歐洲各地反抗奧斯曼帝國的起義不斷,土耳其人疲于應付之中。伊本·沙特看準時機出兵半島東北部的哈薩地區(qū)。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一顆子彈擊中了伊本·沙特腰間掛著的彈夾,引爆了彈夾中的子彈,他的腹部被炸開了一個口子,腸子都流了出來。為穩(wěn)定軍心,他忍著劇痛將腸子塞回去,用腰帶包扎好。在他的堅持與努力下,沙特軍隊清除了土耳其的勢力,奪取了哈薩地區(qū)。一戰(zhàn)結束后,伊本·沙特從1918年開始攻打拉希德家族殘余部隊。1919年,他又打敗了哈希姆家族的軍隊。1920年底,伊本·沙特率領大軍包圍了拉希德家族的大本營哈伊勒城。1921年2月29日,哈伊勒城陷落,被并入內志的版圖,拉希德家族殘部完全投降。 1923年,伊本·沙特征服了南部的阿西爾,將阿西爾并入內志王國。1924年,麥加的侯賽因宣布自己為哈里發(fā),伊本·沙特當即決定進兵希賈茲即漢志地區(qū)。同年年底,麥加、麥地那、吉達相繼被收復。1925年9月,伊本·沙特大軍攻占交通重鎮(zhèn)塔伊夫,侯賽因之子阿里逃往伊拉克。麥加和麥地那的宗教學者和望族顯貴共同推舉伊本·沙特為漢志國王。1926年,伊本·沙特自立為國王,成為漢志和內志的蘇丹。 歷經30年的征戰(zhàn),伊本·沙特終于統(tǒng)一了東起波斯灣西至紅海之間的遼闊地區(qū),成為麥加和麥地那兩圣地的守衛(wèi)者。1932年9月23日,頒布國王詔令,將國名正式定為“沙特阿拉伯王國”,這一天是現代沙特阿拉伯歷史的開始。 1934年,伊本·沙特與美國石油部長在一起。 王國的誕生 作為現代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創(chuàng)建者——伊本·沙特,如果說攻戰(zhàn)利雅得有著偶然的機會成分,那么他后來的開疆拓土,征戰(zhàn)30年,統(tǒng)一內志和漢志,憑的絕對是真才實干。 ◎文治武功的開國君主 俗話說:“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币帘尽ど程爻宋涔?,文治方面也堪稱卓越不凡。他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政治形勢,雖然統(tǒng)一了半島,但沙特家族從來不是兩圣地的保護者,也非先知家族任何一支的后裔,要想得到阿拉伯世界的認可,必須謹慎地處理各種政治、宗教、內外關系。 1943年冬,沙特吉達王宮,伊本·沙特國王的衛(wèi)士。 1926年7月,伊本·沙特在麥加召開了近代歷史上第一屆世界穆斯林代表大會。會議專門解決朝覲事務管理問題,他還呼吁加強伊斯蘭世界的團結。他是第一個呼吁伊斯蘭國家要互助互愛的阿拉伯國家領袖,因此作為圣地保護者的地位得到廣泛認可,確立了沙特家族在伊斯蘭世界的地位。1927年5月,伊本·沙特與英國簽訂《吉達條約》。條約廢除了英國的特權,沙特阿拉伯王國獲得了“完全和絕對的獨立”,從而擺脫了數百年來受異族侵犯的歷史。 建國初期,沙特王國主要由內志和漢志以及其他小部落構成。由于地區(qū)差異很大,伊本·沙特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鞏固政權。漢志由費薩爾王子管理,設立了六個基本部門,總代表是那里的最高行政長官,直接對國王負責。在內志利雅得,設立有16個“迪萬”(部)分管各種事務。直到20世紀40年代,政府才將漢志地區(qū)的管理機構逐漸擴大到全國范圍,形成了統(tǒng)一的國家行政機構。伊本·沙特深深地明白,處理好和各個部落的關系才能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安全。他通過宗教信仰、聯姻、軍事管理等辦法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團結。對納季德地區(qū)的部落,他要求酋長們到利雅得伊斯蘭法律與宗教學校學習;占領希賈茲后,要求部落酋長如數交納天課,準備隨時為國王服務。 為了與保守派緩和矛盾,伊本·沙特提出了開明的瓦哈比派理論,例如,主張任何新技術只要不與伊斯蘭教的精神相抵觸,即便在《古蘭經》上沒有明文規(guī)定也可以接受。然而,保守的貝都因人和宗教學者視收音機、電話為魔鬼的發(fā)明。他們保守到有的地方在第一次出現卡車時,人們一擁而上將它燒毀的程度。伊本·沙特讓人通過廣播誦讀《古蘭經》,用汽車運送朝覲者,逐漸地使這些現代西方設備和技術被人們接受。他希望既能利用先進的技術發(fā)展國家,又能夠保持伊斯蘭宗教原則??墒?,起先阿齊茲一手創(chuàng)立的伊赫萬組織卻對這一切強烈反對。伊赫萬組織以瓦哈卜教義奉行伊斯蘭原教旨義,參加的人多為游牧的貝都因人,在建國前曾跟隨阿齊茲南征北戰(zhàn),思想上落后保守。他們指責伊本·沙特跟英國異教徒打交道,將電報、電話和汽車帶進了伊斯蘭的土地,還容忍朝覲者播放音樂。他們的不滿愈發(fā)演變?yōu)榇笠?guī)模的sao亂和武裝叛亂。伊本·沙特果斷決定以武力鎮(zhèn)壓平叛,部隊裝備了裝甲車和無線電等現代設備,而狂熱的伊赫萬組織認為,只有刀劍和駱駝才是合乎伊斯蘭教規(guī)定的武器。在1929年9月的決戰(zhàn)中,裝備著機槍的裝甲車使伊本·沙特大獲全勝,而伊赫萬組織徹底崩潰。伊本·沙特在平定各地“伊赫萬”叛亂前后,致力于維護伊斯蘭教的各種傳統(tǒng),嚴守教規(guī),保護朝覲者,深孚眾望。1930年2月,伊本·沙特和伊拉克國王進行會晤并簽訂了友好條約。 1934年,阿西爾地區(qū)的埃米爾試圖脫離沙特的統(tǒng)治與也門聯合,伊本·沙特派兒子費薩爾率兵平叛。在英國的調停下,同年5月,沙特同也門簽訂了《塔伊夫條約》,沙特王國在取得了想要的邊界后,停止了戰(zhàn)爭,保留了也門的獨立地位。 ◎自先知穆罕默德以來最偉大的阿拉伯人 伊本·沙特是一位難得的賢明君主。他對阿拉伯半島的貢獻,如維護和平與統(tǒng)一、保護朝覲者、守護圣地等等,尤其在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等方面,充分展示出他作為一代開國領導人的卓越才干。 由于連年征戰(zhàn),沙特王國的經濟一直未能得以發(fā)展。境內絕大部分地區(qū)仍以傳統(tǒng)落后的農牧業(yè)為主體經濟。建國之后,這樣的生產力所能提供的財力遠遠不能支撐一個不斷擴大的政府活動和國家機器正常運作的基本需要。在1932年,沙特王國僅是為清償各種債務就必須支付21.9萬英鎊。政府拖欠公職人員的工資長達半年之久。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成為沙特政府的頭等大事。那時,政府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來發(fā)展主體經濟的農牧業(yè),在經濟困窘的時候,伊本·沙特決定發(fā)展圣地朝覲業(yè)來增加收入。在一定時期內,朝覲業(yè)確實為沙特王國提供了應急的資金,對穩(wěn)定初建的政局和經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墒牵P業(yè)的收入卻受到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限制。在20世紀的20年代和30年代間,一場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在全世界蔓延開來。朝覲者的銳減,使沙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減,許多國家都不愿意向沙特提供貸款。就在這時,中東地區(qū)出現了一道曙光,即人們在伊拉克地區(qū)發(fā)現了石油。 如果沙特王國境內也有石油,那么國家的經濟危機就迎刃而解了。伊本·沙特曾坦率對他的顧問菲比直言:“如果任何一個人現在給我一百萬英鎊,我將歡迎他在我的國度里得到他想要的所有特權?!敝蟮膸讉€月,一位美國慈善家為在沙特境內勘探石油而與伊本·沙特進行了會晤,他們商定由前者出資雇傭一位勘探工程師到沙特尋找石油和其他礦藏,從此,揭開了美國進入沙特王國開采石油的先河;1933年沙特阿拉伯特許美國的公司在沙特開采石油;1938年,第一口油井噴出石油,從此石油開采成為沙特新的經濟命脈,源源不斷的財富,隨著石油滾滾流出。 伊本·沙特曾經命人將這樣一首詩歌刻在議事大廳的墻上:“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榮譽,我們并非依靠父輩。我們要超過先輩一樣工作,我們要超過父輩一樣建設?!彼铝罱⒘撕芏噢r墾區(qū),把從沙漠地帶游牧的貝都因人引進“希吉來”農墾區(qū)居住,從事農業(yè)生產。后來這種農墾定居區(qū)發(fā)展成宗教、政治、經濟、軍事綜合體。他把土地租讓給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從而為沙特發(fā)展民族經濟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墒牵⒉幌胪耆兄赜谑彤a業(yè),他鼓勵民眾開展經貿往來,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fā)展現代科技;利用不斷增加的石油收入建設城鎮(zhèn)、港口、機場,購買民航飛機,成立阿拉伯航空公司,又成立空軍,建立學校、醫(yī)院,發(fā)展文教衛(wèi)生事業(yè)。這個新生國家,在伊本·沙特的領導下充滿了勃勃生機。 伊本·沙特有著對歷史超凡的悟性,以及更為靈敏的政治嗅覺。在阿拉伯半島的歷史上,伊斯蘭派別之間的矛盾可以導致國家動亂,伊本·沙特深諳這一點。在宗教方面,他實行寬容政策,允許不同教派存在,并使他們和平共處。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時,他明智地采取了中立,以及親英美的政策。這使沙特王國持續(xù)地獲得了英國的經濟援助。1945年2月,伊本·沙特接受了美國羅斯福關于其向軸心國宣戰(zhàn)的建議;3月,沙特阿拉伯正式向軸心國宣戰(zhàn),并因此成為聯合國的創(chuàng)始國之一。 1920年,伊本·沙特與敘利亞國王費薩爾在一起。 早年的征戰(zhàn)使伊本·沙特晚年傷病纏身,腿傷多年來一直折磨著他,羅斯??偨y(tǒng)便定做了一個和自己使用的一模一樣的輪椅送給他,伊本·沙特一直用到去世。 1953年11月9日,有“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父”之稱的伊本·沙特國王在塔伊夫病故。 強國之路 當壟斷著沙特石油的美國人為獲得巨額利益而瘋狂開采時,沙特王國的有識之士早已意識到:屬于民族的資源權益豈能讓異族人白白攫取。一場新的爭取民族經濟權益的較量又開始了…… ◎奪回民族資源的斗爭 自沙特王國將土地租給阿美石油公司以后,阿美石油公司憑著低廉的成本和高質量的產出而獲得了巨大利潤。在伊本·沙特晚年時,他意識到作為民族資源的石油開采權和經營權不能完全掌握在美國石油壟斷資本的手中:憑什么絕大多數的利潤都被美國人攫取,而本國的沙特人卻未能享受到自己土地上的財富。按照最初的協(xié)定,阿美石油公司支付給沙特的油田使用費為每噸原油1.66美元,只相當于其所得利潤的十分之一。這個差價無疑是驚人的。 2005年9月17日,沙特石油部長納伊米在維也納召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年度峰會上接受采訪。 為了維護民族利益,沙特向美國不斷提出要提高石油收益和改變石油稅制的要求。經過數番據理抗爭,1948年,阿美石油公司被迫將產地使用費上漲到每噸2.4美元。這個小勝只是沙特同美國石油壟斷企業(yè)的第一次交鋒。1950年初,沙特政府頒布法令,要求其境內經營的所有外國公司向沙特政府繳納占它們利潤50%的所得稅。同年12月,阿美石油公司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分出一半的凈收入交給沙特政府。至1956年,沙特的年均石油收入已超過2.5億美元。 繼沙特在獲得對半分成利潤的勝利之后,沙特政府繼續(xù)為爭取維護民族資源的權益而斗爭。1960年9月,沙特與第三世界國家的石油出口國團結起來,包括中東的伊朗、伊拉克、科威特等以及拉丁美洲的委內瑞拉等在巴格達舉行會議,宣布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制定了統(tǒng)一的石油政策,逐步削弱國際石油公司對油價和產量的控制權。 ◎維護民族利益的勝利 20世紀50年代后期,中東產油國與西方獨立石油公司簽訂了合營制的石油勘探開采合同。譬如,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于1957年8月,同意大利國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阿普及簽訂了雙方各占50%股份,以及阿普及上交一半利潤所得稅的合同。同年年底,沙特政府與日本的阿拉伯石油公司簽訂了合營制的合同。合營制的出現,突破了以往以租地為形式的制度,可以使沙特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從長遠來說,此模式可以使得中東產油國有機會收回所有石油開采權和經營權,也即將其國有化。 1953年,伊本·沙特臨終前把長子沙特和次子費薩爾叫到床前,要求他們發(fā)誓,團結協(xié)力治理國家。去世后,大兒子沙特即位任國王,隨即沙特的弟弟費薩爾親王被立為王儲,一同執(zhí)掌權力。在沙特國王在位的11年里,由于不善于治理國家,又一次引發(fā)了國內外的危機。1962年9月,在眾多王子的支持下,次子費薩爾接管國家的全部權力,成為攝政王。1964年11月,沙特國王終于在一片反對聲中被廢黜,費薩爾在多數王子的贊成下登上王位。費薩爾深孚眾望,是個賢明的君主,他提出了著名的治國“十大綱領”這個建設沙特王國的大政方針,對現代沙特阿拉伯的發(fā)展進步產生了深遠而重要的影響。 1975年3月25日,費薩爾國王不幸遇刺身亡,其弟哈立德繼任國王兼首相。在費薩爾執(zhí)政期間,制定下了通過逐步購買股權的方式,收回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控制權的政策。自1978年起,沙特阿拉伯每年增持阿美石油公司5%的股份,至1982年沙特阿拉伯政府持有公司51%的股份,實現控股。在支付了5億美元的賠償金后,沙特政府持股比例提高到60%。石油國有化的成功為哈立德國王時期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