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不過在椴木棺材與梓木棺材之間的夾縫中,依舊沒有放置任何填充物,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殉葬品。 而吳良通過這個梓木棺材的大小與材質(zhì)判斷。 丘穆公的棺槨應該就是“兩棺一槨”的士大夫規(guī)格了。 因為此前“齊哀公”的棺槨從外到內(nèi)的材質(zhì)依次是:獸皮槨、椴木棺、椴木棺、梓木棺、梓木棺。 而丘穆公的棺槨到了第三層便已經(jīng)是周制棺槨標準中最好的梓木棺,這便已經(jīng)說明了一些問題,也比較符合吳良所知的周制士大夫級別的下葬規(guī)格。 “再開,這一次要格外小心,錯開一條縫你便立即退開,待我仔細確認過后再進行下一步?!?/br> 忌于頭頂上的那面古怪銅鏡,吳良要比平時更加謹慎,語氣嚴肅的對典韋說道。 “諾!” 典韋應了一聲,一雙手扣在棺蓋下面,發(fā)力之前還特意確認了一遍,“公子,我要開了?!?/br> “開?!?/br> 吳良也向后錯了一步,微微點頭。 “吱咯——” 伴隨著一個摩擦聲,棺蓋立刻向旁邊移動了幾寸,棺材隨即露出一條并不是很寬的縫隙。 接著典韋也并未有任何遲疑,一個閃身便又跳到了吳良面前,手持工兵鏟凝視著那條縫隙,以防發(fā)生什么意外情況。 “菁菁,你可曾聽到什么動靜?” 這個過程中,吳良沒有聽到什么動靜,于是先向白菁菁詢問道。 “沒有?!?/br> 白菁菁微微搖頭。 “可有人聞到異味?比如腐臭的味道。” 吳良又問。 正常情況下如果棺木沒有明顯的破損,入殮了死尸的棺材重新打開之后都會散發(fā)出比較濃郁的腐臭或是腐朽氣息,這是尸體在棺材里面腐爛之后長久積郁下來的氣味,根本不可能避免。 但這口棺材掀開之后,除了梓木特有的味道,吳良卻并未聞到任何與之不同的異味,因此有此一問。 “沒有聞到?!?/br> 眾人依舊搖頭。 就連典韋也是搖頭,若是有什么味道,負責開棺的他無疑是最容易聞到的。 看來,是真沒有味道。 這是怎么回事? 吳良隨即蹙起了眉頭。 或許是因為丘穆公的遺體在遷移的過程中重新進行入殮,彼時已經(jīng)只剩下了腐爛殆盡的枯骨? 如果只是枯骨,就已經(jīng)不會再有腐爛的過程,自然也不會產(chǎn)生什么味道了吧…… 就在這時。 于吉帶著楊萬里快步跑了過來,一邊跑一邊舉著幾片簡牘驚喜喊叫:“公子,公子!我在《穆公傳》中找到了與太公印有關(guān)的記載!” “哦?你先說來聽聽。” 吳良見棺材里面沒什么動靜,心中已是安定了不少,又想先聽聽于吉從《穆公傳》中找到了什么信息,興許對他進一步探索這座墓也有幫助,于是便暫時開棺的事放在一邊,回頭問道。 “原來這太公印乃是姜太公親自托人所制,雖然書中并未記載究竟是托何人所制,但卻言明此物其實是為了防止呂氏后人被姜太公的那些方術(shù)所害!” 于吉興沖沖的說道。 “被姜太公的方術(shù)所害?” 吳良聞言一愣。 這話聽著怎么那么矛盾? 姜太公的那些方術(shù),就算要傳肯定也會優(yōu)先傳給自己的后人,那就只有呂氏后人害別人的份,怎么還要防范呂氏后人被他人所害? 除非,是為了防止呂氏后人自相殘殺? “不錯!” 于吉接著又道,“《穆公傳》上說,姜太公一生共有十三子,分別是呂伋、呂壬、呂印、呂枋、呂紹、呂駱、呂銘、呂青、呂易、呂奇、呂其、呂年、呂佐?!?/br> “其中除了長子呂伋繼承了姜太公的衣缽,成為齊丁公之外,剩下的子嗣大多比較平庸,一生寂寂無名,不過……這其中也有兩個異類。” “一個便是第三子呂印,也就是丘穆公?!?/br> “另外一個則是第十三子呂佐?!?/br> “此二人在方術(shù)方面擁有異于常人的天賦,年紀輕輕便學會了姜太公畢生所習的方術(shù),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br> “丘穆公呂印心性純良,怎奈那呂佐卻是心術(shù)不正之人?!?/br> “呂佐自恃天賦異稟,不服長兄呂伋繼承公位,竟以方術(shù)暗害呂伋與其他兄弟,好在丘穆公呂印及時出手,保住了呂伋性命,但仍有幾個兄弟因此丟了性命?!?/br> “后來遠在鎬京的姜太公得知此事,雖并未將呂佐處死,但卻將其綁到船上,發(fā)配去了倭國,命其永世不得踏足中原?!?/br> “而丘穆公呂印則因為在此事中有功,遂留在齊國舉監(jiān)國之事……”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我全都要! 說到倭國的歷史,吳良觸類旁通,倒也有一些簡單的了解。 據(jù)他所知,天朝處于春秋時期時,倭國仍處于最為原始的“繩紋時代”。 這個時期的倭國人仍在住著洞xue,處于相對落后的部落社會形態(tài)之下,過著采集、捕魚、狩獵的生活,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形成。 而所謂的“繩紋時代”,是后世根據(jù)出土的繩紋陶器而命名的時代。 那時,齊國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已經(jīng)與倭國有所來往。 而現(xiàn)在。 也就是東漢末年,倭國已經(jīng)進入了“彌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