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蔡瑁的反擊
(連著兩個活動,總算結(jié)束了,還剩端午的,但時間總會好一些,端午節(jié)那天,啥也不干,就碼字,u have my word) 孫策所言自然有威脅之意,他不相信諸葛亮?xí)辉诤踝约旱拿?,古人最渴望的,就是青史長留。 但是孫策低估了熱血青年的莽勁,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被其幾句話就嚇住,但唯獨有一點,說到了他內(nèi)心深處。 諸葛亮學(xué)過易經(jīng),也學(xué)過奇門遁甲,深曉五行之術(shù),更兼文韜武略,一身縱橫之術(shù)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貨賣帝王家這個說法,可是諸葛亮是有想法的,他需要一個寬廣的平臺,一個能發(fā)揮他報復(fù)的平臺,所以他才寧可站在孫策的對立面,因為只有戰(zhàn)勝孫策,才能證明他的厲害之處。 但現(xiàn)在看來,似乎孫策的平臺更大,而且他還悲哀的發(fā)現(xiàn),自己與孫策的眼界起點根本不在一個層級。 “好了,說這么多,無非就是想告訴三位兩件事,第一,我要交州,第二,阻擋我的人會死,至于你們要給我什么樣的答案,那就是三位自己的問題了,三位可以走了” “齊王讓我們走?” 別說諸葛亮不信,士壹士袛兩叔侄也不信,后兩者是很好的談判籌碼,最不濟也可以脅迫士燮做一些妥協(xié),至于諸葛亮,他孫策不是說自己是人才嗎? 這算什么意思? “對,你們可以走了,本王說過,交州我要定了,無論什么情況!” 孫策可不會安置一個定時炸彈在身邊,諸葛亮的忠誠度雖然不是特別拔尖,但畢竟對象還是劉表,那兩叔侄就更不用說了。 真要說殺諸葛亮,孫策還是下不去手的,好歹也是名留青史的人物。 至于士家,那是不屑。 再說,現(xiàn)今孫策手下能和諸葛亮一較長短的,不說兩只手?jǐn)?shù)不過來,七八個還是有的,而且天下大勢已盡在他的掌控之中,一個剛出草廬的諸葛亮而已,孫策還不放在心上,他又不是曹cao。 不過,孫策不把諸葛亮放在心上,并不代表別人就不把諸葛亮記在心里。 蔡??墒且恢庇浐拗T葛亮,自從王守仁和于謙分領(lǐng)左右都督之后,他的權(quán)勢與日俱下,而于家和王家則隱隱有成為荊州大家族的趨勢。 這一日,蔡瑁接到消息,從南征武陵的于謙那里傳回消息,孫策占領(lǐng)了南海番禺,士袛、士壹、諸葛亮被一鍋端。 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直接從躺椅里彈起來,說不出的解恨。 但沒過多久,又傳來消息,諸葛亮被放了,蔡瑁當(dāng)即就憤慨起來,直罵孫策是個蠢貨,把那小子殺了,或者一直關(guān)在牢里,不是挺好的?放他出來做甚! “兄長,這諸葛亮壞我家族大事,現(xiàn)在又能完好無缺的從交州回來,如果再讓他立一功,豈不是就要騎在我蔡家身上了?” 說話的是蔡瑁親meimei,她嫁給了劉表做夫人,雖然貌美如花,國色天香,但因為蔡瑁的原因,日子并沒有像以前那樣,得心應(yīng)手。 “meimei的擔(dān)心,也不無道理,只是現(xiàn)在劉景升對我,頗有不信任,加之于謙、王倫二人也確實有章法,如之奈何?” “于、王二人有能耐,自然動不得,但區(qū)區(qū)一個愣頭小子也動不得?能安全無事的從齊軍之中出來,我就不信他們沒有什么秘密,即使真沒有,兄長也可以……” 最毒婦人心,并不是說說而已,像蔡氏這種過慣被人追捧的女子,是最恨被人輕視的,更別說被刻意疏遠了。 蔡瑁沉思了一會,恨諸葛亮是一方面,可陷害諸葛亮的話,他需要端詳端詳。 最近聽說黃承彥有把女兒許給諸葛亮的說法,如果是真的,這事就有點麻煩。 黃承彥的老婆是他蔡瑁的jiejie,如果黃家和蔡家聯(lián)姻,那諸葛亮就成了劉表的侄兒,同時也成了蔡瑁的侄兒。 舅舅搞侄兒,這事怎么想,都有些奇怪…… “兄長你還在猶豫什么?想讓蒯家看我們笑話嗎?” 還別說,經(jīng)蔡氏這么一鬧,蔡瑁還就真下定了決心,正所謂有仇不報非君子,蔡瑁當(dāng)即推門而出。 襄陽楚王府。 “于將軍那邊傳來消息,武陵和長沙郡已經(jīng)被其攻克,沿路果然只受到了齊軍微末的抵抗” “很好,告知于謙,下一步繼續(xù)纏食桂陽和零陵,而后看情況再做定義” 從荊南發(fā)來的戰(zhàn)報,令劉表很是舒心,果然棄用蔡瑁,啟用于謙和王淪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連帶著他對諸葛亮也高看一眼,因為這個提議是由后者建議而來。 荊南一直是劉表心中的一根刺,堂堂荊州牧,卻只有荊北,這一彈丸之地,尤其是在加位楚王之后,這更成為一個笑柄。 “啟稟楚王,蔡瑁將軍求見” 正和蒯越、蒯良商議在興頭上,侍衛(wèi)來報蔡瑁求見。 “嗯,宣進來” 看得出,劉表心情非常之好。 蔡瑁進殿之時,劉表正聽著伊籍的回報,后者才出使去交州回來,一時間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時機搭話。 不過蔡瑁也聽出來了,伊籍此次出使任務(wù)很成功,與士夑達成了互不侵犯,攻守同盟的條約,雖然只是一紙協(xié)議,但這個時代的人,講信用,重承諾,大多時候都會因為一紙條約,而舍身取義,當(dāng)然某些人除外。 這樣看來,諸葛亮確實立了一記大功,因為他可是頂著副使的名頭去往交州,尤其是當(dāng)猜想變?yōu)楝F(xiàn)實之后。 “主公,聽聞諸葛亮被齊軍放了,不知這件事是否屬實?” “嗯,確有此事,德珪何以言此???” “屬下也是關(guān)心一下,黃公要這小子當(dāng)婿,論起來還是我們的子侄輩” “哦?黃公還沒有站出來澄清此事?” “自然沒有” “哈哈,那看來就是真的了,諸葛亮這小子不錯,有才華,有思維,更難得的還一表人才,可惜本王還未有女兒,不然到也可以和黃公搶一搶這個女婿” 劉表說得是意氣風(fēng)發(fā),蔡瑁卻聽得牙齦癢癢,暗恨自己怎么提這一茬。 “嗯,能從齊軍中脫困,倒也實數(shù)正常,水鏡先生門下弟子,多有入仕齊軍,有他們說情,想來孫策也不會置之不理,只是……” “只是什么?” 劉表本不是一個多疑的人,但蔡瑁說起了鹿門其他人的下落,這就令他很不安生。 “據(jù)聞龐德公的侄兒龐統(tǒng),在齊軍任職,還有孟公威,加之徐庶,這幾人向來要好,會不會有什么往來?” “蔡瑁!休得血口噴人,那諸葛孔明,一心為我大楚,楚王對他有禮遇有加,怎會心生叛逆” “唉,伊大人,我可沒說諸葛亮?xí)褦?,這可是你說的,我只是認(rèn)為他們鹿門情誼深厚,或有書信往來,主公或許可以從中探聽一些齊軍的虛實,何況諸葛亮的兄長在齊國身居高位,應(yīng)該能打聽一二才對” 蔡??诳诼暵曊f沒有認(rèn)為諸葛亮投敵,可話語中又無不體現(xiàn)諸葛亮與齊軍的淵源,當(dāng)即,就連劉表也不由心中一忐。 “主公,這是蔡瑁的殺人誅心之計,諸葛亮自比管、樂,斷不會做出離經(jīng)叛道之事,楚王切莫相信蔡瑁的片面之詞” “伊大人,你這就冤枉蔡某人了,我自然相信諸葛亮沒有投敵,我只是在建議楚王可以利用這條線,多了解一些齊軍的動向。不過楚王,經(jīng)伊大人這么一提醒,屬下倒是建議,如果諸葛亮真的一心為我大楚,他不是自比管樂嗎?早就該想到此法,為何時至今日,卻只字不提。楚王,這伊大人該不會是在替諸葛亮掩藏什么吧?否則,為何我才剛提這件事,伊大人就像被誰踩了尾巴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