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jié)
看來上疏沒用了,得上訪! 聽麾下報告朵顏三衛(wèi)近期的動向,孟清和沒有任何意外。 鄭和把皇帝的密令告訴他時,他就料到會有這種結果。 朵顏三衛(wèi)不是軟柿子,不是隨便一捏就裂的??删退闶鞘^,也架不住朱棣拎起電鋸來一下狠的。 三衛(wèi)首領敢鬧騰,敢各種撒潑打滾,卻絕對不敢輕易和朱棣動刀子,刀子一亮,百分百是在找死。 或許是上—訪有效? 朱棣安撫了三衛(wèi)首領,遣使赍璽書往諭韃靼可汗鬼力赤,表示,不久前,可汗麾下的幾個部落到大明邊界實施了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給歸附于大明的兀良哈諸部造成了嚴重損失。 如今犯人已被抓獲,并被感化,愿意歸附大明,同時供認此次搶劫活動是受“上頭”指使。至于上頭是哪頭,大家做了這么多年鄰居,彼此也算了解,話往深處說,委實傷感情。 但兀良哈求到跟前,哭天抹淚,撒潑打滾,作為天子,也不能不為下邊的人出頭。 所以,如果韃靼愿意賠償兀良哈的損失,并交出本次犯罪活動的主謀,大明可以既往不咎。 大家繼續(xù)和平共處,友好生活。 如果不愿意,那就不好意思了。 不久前,韃靼剛去遼東那片溜達過吧?大明的步騎也想到草原上體驗一下生活。若是不小心擦出點火星,傷到了花花草草,可就別怪他了。 簡單歸結起來,也就是兩句話:賠錢交人,你好我好大家好。頑固不化,管殺不管埋! 想死還是想活,自己掂量著辦。 這是恐嚇,赤裸裸的恐嚇! 璽書送出前,特地將內容透露給了朵顏三衛(wèi)大小頭領。 頭領們很滿意,對于天子授官給怯烈帖木兒等搶劫犯不再提出異議。 從怯烈帖木兒那里才能挖出多少油水?頂多把被搶走的牛羊再要回來。找韃靼要求賠償就不同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鬼力赤再窮,也是可汗級別,大帳里絕對有不少好東西。 朵顏三衛(wèi)不鬧騰了,主動返回駐地,秣馬厲兵,一天磨刀三遍。 韃靼答應條件很好,不答應更好。直接抄刀子去搶,油水才更多。 如果皇位上還是朱允炆,朵顏三衛(wèi)絕對不會生出這樣的想法。換成朱棣,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游牧民族敬奉甚至迷信強者。 在這些蒙古壯漢眼中,朱棣是最強的,只要是朱棣麾下的軍隊,絕對是戰(zhàn)無不勝! 至此,孟清和設計并著手實施的計劃已經發(fā)生了本質性的改變。 他只想將朵顏三衛(wèi)的目光從草場上引開,然后再提出開互市,以利益捆綁住他們。 有了永樂帝,高陽郡王和沈瑄的擦手,預期中一定范圍內的邊境摩擦,很可能會演變?yōu)橐粓龃髴?zhàn)。 邊軍積攢下的火氣需要發(fā)泄口,朵顏三衛(wèi)失去的財產也需要找補。永樂帝更可借機將朝中的矛盾轉嫁出去。 馬上就要和韃靼打起來了,立皇太子和遷都再不是滿朝文武關注的重點。 武官不論,就算是喜歡在朝堂上噴口水順便群毆的文官,面對外敵也能暫時擰成一股繩。 孟清和又一次見識到了永樂帝的厲害,也刷新了對朝中文臣的認識。 偶爾不著調,喜歡找人掐架,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上疏彈劾,但在大事上卻不會拎不清,遇到外敵更是不會低頭。 這就是大明的風骨,民族的氣節(jié)。 孟清和曾一度看不上朝中的文臣,尤其是真實經歷過靖難,見識過建文時期的朝臣之后。即使嘴上不承認,心中也不免產生一些想法。 但是,隨著閱歷的加深,他的這種想法卻不斷被打破。 深吸一口氣,這就是大明。 矛盾,卻又讓人敬佩的歷史朝代。 現(xiàn)如今,孟清和關心的是,如果真和韃靼打一架,互市還開不開?如果搶下了韃靼的草場,朵顏三衛(wèi)是否會北遷? 孟清和心中有許多疑問,沒人商量,只能通過書信寫給沈瑄。沒等到沈瑄的回信,卻接到宮中旨意,天子御駕離京,不日將抵北平。過北平后,還將巡視開平諸衛(wèi)。屆時將駐蹕大寧。 接到這份旨意,孟清和半天沒說出話來。 永樂帝五出塞外,莫非要提前實現(xiàn)?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子北巡一 永樂元年五月,天子御駕北巡。 出發(fā)之前,朱棣連續(xù)兩日在華蓋殿宴請寧王朱權,谷王朱穗,周王朱橚和遼王朱植。 繼周王和谷王之后,寧王和遼王的封地也終于有了著落。寧王改封江西南昌,遼王落戶荊州。從北到南,跨越數(shù)省,縱有不適應,朱權和朱植也不敢抱怨。 萬一皇帝怒了,把封地再收回去怎么辦? 宴中,朱棣舉著酒杯,紅著眼眶,一邊和寧王等敘說兄弟情,一邊哭窮。 不是做哥哥的不仗義,實在是國庫空虛,皇帝家也沒余糧。 自去年開始,河北山東就鬧饑荒,直隸淮安及安慶等地又是蝗蟲成災,鬻兒賣女者眾。賑災糧不夠,還要從附近衛(wèi)所調給。剛緩過一口氣,韃子又來找麻煩,軍費是個大問題。 事已至此,當真是沒有多余的錢來為兄弟們興建王府。 所以,各地的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或是按察使司,挑一處先住進去吧。當然,改建裝修的費用朝廷還是會出的。 為了國家,為了社稷,兄弟們只能暫時委屈一下,全當支持為兄的工作。這份情誼,為兄肯定記著。 話落,舉起酒杯,仰脖,一飲而盡。 寧王等人還能如何?話說到這個份上,反對抗議都不會有效果,只能老老實實的點頭,端起酒杯,真誠表示,陛下有令,臣一定遵從。甭管是三司衙門還是前朝建筑物,總之能遮風擋雨,不是高危建筑就成。住哪不是??! 一切只為能早些離開京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生活實在太過壓抑。終日困在王府中,吃飯睡覺都不踏實。 朱權等人很識相,朱棣很滿意,大方承諾,裝修費用絕對不會吝嗇,工部派去的官員和工匠,盡管差遣。還在宴后賞賜四人寶鈔萬貫不等。 反正不需要準備金,鈔票可以隨便印。 票面價值和實際購買力不符,完全不在朱棣的考慮之中。 人無完人。 在打仗和處理國事上,除了作古的朱元璋,幾乎無人能出朱棣左右。遇到金融問題,朱棣卻和他老子一樣,隔行如隔山,容易犯錯誤,在亂印鈔票一事上最為明顯。 孟清和曾想提醒一下朱棣,奏疏寫好,卻又被他自己壓下。 他以什么立場,什么身份去提醒皇帝? 對錯與否暫且不論,在一力恢復太祖成法的永樂初年,質疑朱元璋親自定下的寶鈔制度,想砍頭還是扒皮?沒有萬全的把握,會危及腦袋的事情堅決不能干。 孟清和之外,朝中并非無人注意到寶鈔存在的隱患。 元朝也曾發(fā)行紙鈔,可元朝的紙鈔有發(fā)行準備金,有官府信用憑證,是可以兌換金銀的。 寶鈔則不然。朱元璋立國之后,嚴格限制金銀在民間的流通,別說用寶鈔兌換金銀,連銅錢都兌不出來。 這樣的紙鈔不貶值,那才奇怪。 盡管寶鈔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有一點好處,隨用隨印,想印多少都成。當成給藩王和朝貢使臣的賞賜,成麻袋的發(fā),皇帝一點不心疼。 在受賞者看來,廢紙也是皇帝賞的,誰敢嫌棄?哪怕是做做樣子,也要感沐天恩,感激涕零,把這摞廢紙捧回去供起來。 對于領薪水的政府官員來說,領到寶鈔就不是那么高興的事了。票面金額定死了,用的時候卻要打折扣,相當于以光明正大的方式逐年減薪。 有爵位的勛貴武官尚且罷了,沒有雙份祿米可領的文官卻愁得直薅頭發(fā),為了養(yǎng)家,絞盡腦汁貪污腐敗,火耗、冰炭、踢斛紛紛出爐。 不能怪其思想覺悟不高,實在是老朱家給的工資太少,想吃點rou都難。最顯著的例子,海瑞。查查這位仁兄的生活水準,就不得不為明朝的官員們掬一把同情的淚水。 好在永樂帝比他老爹大方,對功臣的恩賞更是一茬接著一茬。 孟清和不需要鋌而走險,不用下邊人孝敬,生活水平也是蹭蹭拔高。以明初的物價水平,前后幾次賞賜的金銀,足夠他躺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活到耄耋之年。 但人生不能如此頹廢,總要有些追求。 勤奮工作,順便坑人才能體現(xiàn)人生價值。況且,皇帝賞賜總歸有限,等到鄭和下西洋時搭個順風船,銀子絕對是長著翅膀往家里飛。 賠本買賣堅決不能做,鄭和腦袋不轉彎,孟清和也發(fā)誓給他扳過來。 為了這個目的,拉上沈瑄猛刷永樂帝的好感度絕對沒錯。 皇帝北巡,送到跟前給他刷,不努力都對不起永樂帝的良苦用心。 接到皇帝北巡將駐蹕大寧的旨意,孟清和立刻召集都指揮使司上下,共同商議皇帝駐蹕期間的各項安排。 安保工作,接待工作都需要專人負責。 有朱高燧在,皇帝又習慣了軍伍,基本不會出太大的狀況。但事情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要是真出了問題,誰也跑不了。 孟清和的話如當頭棒喝,讓眾人從面圣的激動中清醒過來。 以大寧都指揮使朱旺為首,眾人皆表示,以興寧伯馬首是瞻。興寧伯說怎么辦,大家就怎么辦,絕對沒有二話。 張貴的口號喊得尤其響亮。他在大寧城外怠慢孟清和,本就不占理。即使挨了朱高燧一頓鞭子,被人捅—到皇帝面前,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孟清和計劃刷朱棣的好感度,張貴則拼命在刷孟清和同朱高燧的好感度。 立場?面子? 事到如今,想這些全都沒用。 世子妃如何?世子又如何?在天子面前照樣什么都不是。 經過許成的提醒,張貴想明白,也想透了。不能繼續(xù)給人當槍使,否則死了都沒人給收尸。 隨著皇帝北巡的日期漸近,北平,大寧,開平,全寧等地接連進入一級戒備。 境內清查,同時嚴防北邊的韃靼找茬。 皇帝的使者尚未從韃靼返回,如果不是中途出了意外,有極大可能被鬼力赤扣住了。 消息還沒確實,天子隱有震怒,朵顏三衛(wèi)卻笑咧了嘴,磨刀磨得更加起勁。 天子到北邊來了,開戰(zhàn)的號角聲還會遠嗎? 戰(zhàn)斗打響,搶牛搶羊各種搶的美好日子近在眼前??! 不想,沒等天子出發(fā),京城卻接連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