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節(jié)
楊中元嘆了口氣,輕聲道:“師父,過去終究過去了,而過去屬于你的榮華,如今又再度歸來,放寬心吧?!?/br> 曾經(jīng)紫荊巷中豪門大宅累世風光,后來遭逢大難,家破人亡不復往昔。二十年過去,當韓世謙把一切興衰榮辱都已看淡,卻不想曾經(jīng)的榮華再度而至,歸于他懷。 韓世謙慢慢抬起頭,一雙總是沉穩(wěn)淡然的眼中蓄滿淚水,他不是為自己傷心,也不是為自己難過,只是為韓家祖輩奮斗而來的富貴榮華,終于又再現(xiàn)生機。 熬到今日,實在太難。 “榮華歸,榮華歸……爹、父親……你們都瞧見了嗎?”韓世謙說著,眼中的淚水便成串滑落,在他的膝頭砸出水痕。 豆豆原本還為兩位父親的突然離開而生氣,此刻見韓世謙哭了,又忘了自己那點小心思,轉(zhuǎn)而沖韓世謙伸手:“韓爺爺,抱抱,不哭不哭,豆豆,吹吹?!?/br> 有道是童言無忌,這一句簡單的話,卻把韓世謙說得再復笑顏。 韓世謙用衣袖擦了擦臉上的眼淚,然后便站起身,走過來彎腰抱起豆豆。 孩子軟軟的小身體是那么溫熱,讓他一顆心都跟著平靜下來。 豆豆撅著小嘴親了他一口:“羞羞臉,哭鼻子?!?/br> 韓世謙輕聲笑笑,伸手拍了拍他的后背:“好,爺爺不哭了,豆豆是最好的寶寶?!?/br> 因為這么一茬,豆豆便也沒再生氣,當楊中元又再度討好似地向他伸出手后,豆豆這才憋著嘴投入爹爹的懷抱:“嗚嗚嗚,爹爹壞壞,不要走?!?/br> 楊中元聽了孩子純真的話,險些也跟著掛淚珠,又怕豆豆跟著一起哭得更傷心,便忍著安慰他道:“都是爹爹不好,再也不離開你了,再也不了。” 程維哲走過去環(huán)抱住他們兩個,他親親兒子,又親親夫君,覺得此生最圓滿不過。 晚上的時候,一家人坐在院中吃酒。 這酒是夏家新送的桂花釀,醇厚香甜,很是宜人。 豆豆早就困了,這會兒正趴在父親的懷里酣睡。 月色怡人,荷塘瀲滟,良辰美景,似水流年。 楊中元靠著程維哲,兩個人安安靜靜看著月色,誰都沒有講話。 過了許久,楊中元才開口道:“阿哲,我們做成了皇商。” 程維哲低頭看著他,把懷中的兒子抱得更穩(wěn):“是的,我們做成了皇商。” 那一年楊中元歸家,在街口巧遇程維哲。 雖然許多年未曾見過,可他們卻清晰喚出彼此姓名。 從兩小無猜到高堂紅燭,再到如今佳兒在懷,他們緣定三生,從來都是彼此的唯一。 從丹洛接頭的小鋪子,再到如今的大皇商,他們一起攜手共度,成就美好良緣。 大梁風物間,美食與茶,竹馬與他。 大皇商,榮華歸。 街頭茶鋪子說書先生言到最后,不由問: 累筆至今,不過一段佳話。 不知各位看官,滿意與否? 作者有話要說:后記: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寫這么長的長篇,開頭的控制力有點差,在開這本的連載之前,我真的沒想到可以日更那么長時間,堅持到今天剛好六個月。為了能按時更新,每天都放棄了很多別的娛樂,卻也覺得值了。 想對一直給留言打分支持的正版讀者說,真的非常非常感謝你們的支持,說真的,我的文連載時訂閱都很差,但是評論卻能有不少,有了評論就相當有動力,再次感謝。 最后,想給其他看到這篇文的姑娘說一句,如果看了覺得喜歡,請到晉·江專欄來支持一下作者,無論是收藏作者還是補訂閱補評論都行,至少,能讓我一直堅持下去。 最后,明天開始更新番外,每篇番外的標題和內(nèi)容提要都寫好了cp,大家可以選擇觀看~謝謝! ☆、161番外一·南巡上 天啟二十五年春,開挖十一年的羅虞運河終于完工,由南自北的商路水道都被打通,自此成就大梁盛世。 天啟二十五年五月,穆琛下旨南巡祭天,為羅虞運河祈福。 同日,帝令太子穆繹監(jiān)國理政,康親王穆玨輔政。 天啟二十五年夏,一行二十八輛馬車從永安宮緩緩而出,馬車上黑底紅字的御帆肅穆莊嚴,彰顯了皇家至高無上的威儀。 已經(jīng)束發(fā)的太子穆繹領著弟弟穆維站在宮門口目送兩位父親離開,他們身側,文武百官行大禮跪拜于地,恭送帝與君起駕南巡。 這一次,同十五年前的那場南巡,已經(jīng)完全不同了。 那時候穆琛與沈奚靖會倉促南下,一個是因為沙羅水患已經(jīng)危及數(shù)萬百姓生命,再一個,也是因為宮中不太安穩(wěn),穆琛想要保護沈奚靖,保住他們兩個的長子,只得帶著他一同南下。 當時情況倉促,一路上他們憂心水患,也時刻小心提防別的危險,等到最后回了宮,也不過是到了南方匆匆走一遭,什么都沒游歷。 這一次卻不同了。 十五年過去,他們已經(jīng)是而立之年,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更是這個國家至高無上的主人。 他們這一次的南巡,卻是想要好好見證他們當年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這條平靜寬敞的羅虞運河,承載著北地上虞百姓對水的渴望,也帶給沙羅沿岸數(shù)十萬百姓安定富足,辛辛苦苦十數(shù)余年,終歸帶給大梁一次新的繁榮。 這一次南巡,穆琛便要和沈奚靖一起,坐著福船從北往南而行。先從萬溪沿鳴春江一路到達衢州,然后便從沐澤湖拐道沙羅河,順羅虞運河返京。最后依舊從萬溪上岸,坐馬車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