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jié)
李恪問的并不是什么不能說的事情,或者說并不是不能對李恪說的,曲晨仔細(xì)半天才說道:“那天……大郎喊三郎過去說是想要和三郎比較一下書法,只是三郎過去之后發(fā)現(xiàn)大郎居然并沒有在那里,就在這個時候,薛萬徹忽然從后門闖入直奔大郎院落,或許是薛萬徹將三郎當(dāng)成大郎了吧?!?/br> 大郎?李承乾? 李恪萬萬沒想到這件事情居然還跟李承乾有關(guān)系,而且根據(jù)曲晨的敘述,這事兒怎么看怎么像是個套啊,怎么就趕那么巧李承乾喊李恪過去比試書法?薛萬徹是怎么知道李承乾所居之處? 李承乾……到底是有意還是無意? 第8章 曲晨透露出來的消息讓李恪十分疑惑,甚至他都在懷疑李承乾是不是穿越者! 只是他在過來之前跟教導(dǎo)主任確認(rèn)過好多次,這里應(yīng)該并沒有穿越者,或者說他穿過來的這個時間點并沒有別的穿越者。 最主要是就算有穿越者那也應(yīng)該是去跟李泰或者李治死磕,怎么會將目標(biāo)放在李恪身上?只要長孫氏的孩子有一個活著皇位就輪不到李恪。 李恪心里存了個疑問,卻沒有著急去認(rèn)證,目前而言他還算是安全,最主要的是原主的尸骨下落要去告訴楊氏,然后等曲晨將另外幾個人擺平之后也就是曲晨的死期了。 楊氏在得知兒子尸首下落之后有一瞬間的激動,繼而又穩(wěn)住了。她看著李恪說道:“這件事暫且先放放,最近發(fā)生了太多事情府內(nèi)哪怕不是風(fēng)聲鶴唳也是十分緊張,此時不宜生事。” 李恪對楊氏倒有些佩服,上一次他和楊氏接觸的時候,楊氏已經(jīng)整個人都十分安靜,整日吃齋念佛,在李世民偌大的后宮之中活的悄無聲息。 如果不是她這樣低調(diào)的話,有關(guān)于她的歷史記載也不至于那么少,不管怎么說好歹都是楊廣的女兒,亡國公主多么有記載價值啊。 而現(xiàn)在的楊氏顯然還沒有那種聽天由命的消極,或者說李恪的謊言又激起了她的斗志。對此李恪心里多少有點心虛,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只可惜他知道的只有一個楊政道是楊廣直系后人,甚至楊氏一族在之前的動亂之中都死傷殆盡了,他也找不到真的,只能繼續(xù)冒充了。 曲晨的手腳很快,其實他本來也沒想留著那幾個人,知道真相的只有他一個就夠了,人多了反而變數(shù)也多,所以并不是聽從李恪的吩咐,只不過李恪的想法跟他的利益正好符合罷了。 那幾個人原本就是跟著曲晨混的,本身也沒多大見識,之前曲晨膽大包天的讓一個乞丐冒充秦王府三郎他們都已經(jīng)快要嚇傻了,在回來被懲罰之后一個兩個都不敢往外走,生怕哪天那個假三郎被發(fā)現(xiàn)了會連累他們丟掉性命。 更甚至有兩個人正在商量著要不要離開王府另謀生路!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王府是什么地方,怎么可能任由你來去自如? 李恪一直關(guān)注著曲晨的動向,只可惜新分到他身邊人他暫時不太相信,主要是這些人是長孫氏的人而不是他的人,就算要拉攏過來也要天長日久,長孫氏待人并不苛刻,想要從她那里把人拽過來也不容易,跟何況說不定這人的一家都要仰仗著長孫氏活著呢。 曲晨顯然是個行動力十足的人,他定下計劃之后,蟄伏了一小段時間就直接將人騙出來殺掉了。李恪是有些遺憾的,要是他手上多兩個信任的人,一定能夠接著這個機會把曲晨也干掉,不過沒關(guān)系,等一等總有機會的。 結(jié)果還沒用他等呢,轉(zhuǎn)頭楊氏就出手干掉了曲晨,也不算完全是楊氏出手吧,長孫氏也出了一把力,主要是曲晨做事情就算再隱秘也扛不住后院有兩個大頭都在盯著他。 幾乎是他前腳殺了人,長孫氏后腳就派人將他抓了起來。 曲晨被抓起來的時候,李恪正在讀書,只不過最近他是個失學(xué)兒童,薛萬徹這個坑爹貨當(dāng)初反撲秦·王·府的時候順手就把王府西席給干掉了,如今李世民有太多事情要忙,長孫無忌也跟著忙,小孩子的功課都是定好了的,所以一時半會秦·王·府的小郎君們都只能當(dāng)個失學(xué)兒童。 李恪帶著李愔讀書,不過……李愔大概天生就不是個讀書的料子,或者說這個年紀(jì)的男孩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有大人在還好一點,沒有大人在那簡直就是個人來瘋半刻都不閑著。 “三兄,我們?nèi)ネ饷孀ハx蟲好不好?!”李愔拿著書本偷偷看了看李恪,發(fā)現(xiàn)李恪也在走神并沒有認(rèn)真看書,立刻心里活分了。 李恪轉(zhuǎn)頭看了一眼李愔:“你書都背好了?” 李愔現(xiàn)在年紀(jì)小,所以啟蒙讀物就是《千字文》,而李恪已經(jīng)開始學(xué)習(xí)《昭明文選》,李愔理直氣壯的說道:“三兄不也沒有認(rèn)真看書嗎?” 李恪將書一扔似笑非笑的看著李愔:“那是因為我都會背了,你呢?” 李愔愣了一下剛想說什么,這邊就聽到楊氏說道:“六郎又在鬧什么?” 李愔頓時縮了縮頭乖乖喊了句:“阿姨?!?/br> 李恪也站起來對著楊氏行禮,楊氏走過來看了一眼李愔說道:“六郎不乖,今天沒有小點心吃?!?/br> 李愔聽了之后頓時苦著臉說道:“阿姨,六郎……六郎認(rèn)真看書,六郎要小點心。” “那你去西房老老實實讀書,牡丹跟著他,別讓他在這里打擾三郎讀書?!?/br> 李愔聽了之后頓時更加低落了,于是這個團子就垂著大腦袋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拎著他的《千字文》唉聲嘆氣的跟著牡丹走了。 李恪一看楊氏在變相清場就知道她有話要說,果然還沒等他問,楊氏就開口說道:“曲晨已死,知情人都已被他滅口,你以后不用提心吊膽了?!?/br> 李恪看著楊氏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楊氏看了一眼那本書說道:“你寫幾個字我看看?!?/br> 李恪提筆就寫了《昭明文選》第一句,楊氏低頭一看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李?。骸澳愕淖舟E……” 李恪嘆了口氣:“既然要冒充就要努力做到天衣無縫,只不過在阿姊你的眼中只怕處處都是漏洞?!?/br> 楊氏沉默了一下,有些心情復(fù)雜的看著李恪,半晌才放下紙默默的走了。 李恪看著她有些僵硬的背影揉了揉額角,頗有些郁悶,這都什么事兒啊,還不如讓他當(dāng)一個世家子或者三代清白的小康之家的孩子呢。 李恪身邊最大的危機解決了之后,李世民也終于要被立為太子了。 武德九年六月七日,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又詔:"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后奏聞。"十二日,詔定太zigong屬:以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長孫無忌、杜如晦為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齡為右庶子,尉遲敬德為左衛(wèi)率,程知節(jié)為右衛(wèi)率,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洗馬。 這些人都是最早就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而且在玄武門之變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的人,這樣的安排沒有人有意見,只不過讓大家很意外的是李世民居然盡棄前嫌的引魏征為詹事主簿! 李世民當(dāng)了太子之后自然是要頒行一系列新政策的,雖然說現(xiàn)在他只是太子,但是誰都知道李淵已經(jīng)預(yù)備退位當(dāng)太上皇了,連禪位的各種準(zhǔn)備都已經(jīng)開始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廬江王李瑗反了。 第9章 李恪在知道廬江王李瑗謀反的時候,他并沒有太意外,卻也是松了口氣,畢竟歷史上李瑗就的確是謀反了,那么證明歷史進程沒有被更改,或者說就算有穿越者對方也沒到能夠更改歷史的程度。 而李瑗……李瑗也只能說該他倒霉,歷史上不能登基的太子那么多,偏偏就讓他攤上了一個,這個人本身性格比較軟,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爭奪的最兇殘的時候,他思來想去很久還是投靠了李建成。 畢竟誰都看得出來李淵還是站在李建成那一邊的,結(jié)果誰都沒想到李世民居然孤注一擲的弄出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就這么被他給弄死了! 其實一個無法影響大局的李瑗對于李世民而言,連弄死他都嫌麻煩,只不過這個家伙還占據(jù)著比較重要的位置——幽州大都督。 李世民上臺肯定要將原本李建成的人都換成自己的人的,不過也不會殺太多人,就算殺也要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或者悄悄的殺,畢竟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就算李世民把自己洗成一朵白蓮花也不能掩蓋他殺了親兄弟的事實,影響實在是太不好了。 所以他當(dāng)了太子之后實行了一系列的仁政,比如說:縱禁苑所養(yǎng)鷹犬 ,并停諸方所進珍異,以及對于他名字的避諱問題也很寬容的表示只要不是兩字連續(xù)就不必避諱了,這一下倒是省了很多事,上流社會不好說但是百姓們對于這位太子的稱贊倒是不少。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李瑗只要不作死就不會有事情,頂多是讓他先當(dāng)一陣子閑散宗室或者是閑職之類的,結(jié)果在李世民派崔敦禮去召李瑗入京,然后聽了王君廓的話把崔敦禮給囚禁了,還把兵馬交給了王君廓指揮,最主要的是李瑗手下有明白人覺得他不應(yīng)該把兵馬交給王君廓,李瑗一猶豫,王君廓知道之后轉(zhuǎn)頭就把那個建議的人給砍了,然后說李瑗和那人合謀謀反。 然后王君廓就帶著李瑗的兵馬進了城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縊殺了李瑗并且上報朝廷,于是平叛有功的王君廓成為了左領(lǐng)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 李恪覺得,如果李瑗不是李氏宗親的話,估計這輩子他都混不到幽州大都督的位置,不過李瑗的經(jīng)歷也再次印證了一句話:只有贏了的人才有話語權(quán)。 李瑗之后,其他地方的各種官員調(diào)動變的越來越頻繁,李世民雖然成為了太子卻依舊住在王府,王府中人心里都清楚圣人馬上就要禪位,所以東宮什么的住不住也就無所謂了。 八月癸亥,高祖?zhèn)魑挥诨侍印?/br> 空置了一段時間的東宮到底是派上了用場,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繼位,而后派遣司空、魏國公裴寂告于南郊同時大赦天下。 李世民的登基大典李恪是參加了,不止他,凡在六歲以上的皇孫……哦,現(xiàn)在應(yīng)該說是皇子了,都去參加了。 其中李愔因為年紀(jì)還小剛四歲,不讓他去前面還小鬧過一場,因為他覺得李恪的衣服好看。 自從那次被擄回來之后,李恪跟李承乾基本上就沒有見過面,據(jù)說以前李恪是要跟李承乾、李泰一起上課的,畢竟是他們年歲相差不大,年紀(jì)越大這差的一兩歲就越是不明顯。 不過李恪因為受驚受傷,再加上西席被砍了,李世民還要有大前程也不適合隨便找西席,所以他們兄弟就各找各媽了。 這一次在大典之上按序齒排隊站列給他們親爹恭賀,李恪這才見到了李承乾。李承乾的氣色并不是很好,這讓李恪想起當(dāng)年聽說的李承乾幼年時期經(jīng)常生病的傳言。 李承乾此時還是個美正太,看到李恪之后也十分有兄弟情的噓寒問暖,只不過給他們兄弟交流的時間并不多,他們說什么話做什么事甚至走幾步路都是有嚴(yán)格規(guī)定的。 李世民命不錯他登基但是他親爹還沒死,所以李恪他們要先拜過李淵才行,對于李淵,李恪的感覺也挺復(fù)雜的。 說李淵沒本事吧,那絕對是睜眼說瞎話,但是他明顯缺少一種決斷能力,而李世民大概是遺傳自竇皇后,聽說當(dāng)年竇皇后也是個牛人。 之前李恪從來沒見過李淵,上一次來的時候也沒有,這一次見到發(fā)現(xiàn)李淵看上去十分蒼老,或許是之前的打擊太大了吧,畢竟本來老人家好好的還在宮里的海池里劃船,結(jié)果轉(zhuǎn)頭就發(fā)生了一個兒子干掉了另外兩個兒子的慘案,不衰老才怪呢。 只不過大概是隔輩親,李淵在面對李承乾他們的時候倒是非常和藹,還伸手摸了摸李承乾的腦袋。 站在李恪身后的李泰眼睛里透露出些許的羨慕,他此時已經(jīng)是個小胖子了,不過雖然胖卻并不討厭,看上去很富態(tài),遺傳自李世民和長孫氏的好長相真是幫了他大忙了。 李承乾他們只是在大典上露個面就被帶下去了,讓李恪沒想到的是李淵居然也是露個面就退居太極宮還讓人將李承乾他們帶了過去。 兄弟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過去了,李恪覺得李淵大概是寂寞吧,沒有皇帝愿意在意識清醒的時候退位讓賢的,只可惜他已經(jīng)沒有能力壓制住這個兒子了,為了避免兒子將來弒父…… 李淵在看到李承乾的時候明顯很開心,李承乾的名字還是李淵給起的,所有兄弟之中只有李承乾的名字是三字,也代表著李淵對他的期望。 李淵先是詢問了一下他們兄弟最近的生活,這才又問了幾句書上的知識點,李承乾嚴(yán)肅著一張包子臉回答,大多都能答上來,偶爾有不會的李泰就會補充上。 而李恪從頭到尾都鼻觀眼眼觀心在一旁聽著,只要李淵不問起他,他就不說話,因為他需要觀察,他從來不知道原主幼年時期到底是怎么生活的,每次穿越過來都要重新學(xué)習(xí)好多東西真是太虐了。 只不過……李泰大概從小就對李承乾羨慕嫉妒恨吧,否則為什么一直卯足了勁在表現(xiàn)自己?倒是李承乾的表現(xiàn)不太對,就李恪所知,李承乾本人的性格極其霸道兇殘,李泰這樣跟他較勁如果是李恪印象中的李承乾,肯定當(dāng)場就要給李泰一個沒臉,畢竟其實按照文化課的學(xué)習(xí)來說李承乾比李泰還是要好一點的,武力值方面就更是甩了八條街。 只是今天李承乾居然沒有變現(xiàn)出任何的不滿,任由李泰插話還微笑縱容的看著弟弟? 李恪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眼睛出問題了,要么就是李承乾出了問題! 第10章 李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疑神疑鬼所以覺得李承乾也有問題,但是李承乾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也的確是跟李恪認(rèn)知中的不一樣。 李恪決定認(rèn)真觀察一下,只是李世民雖然順利登基,然而等待著他的卻是更加麻煩的事情。 甲戌 ,突厥頡利、突利寇涇州。乙亥,突厥進寇武功,京師戒嚴(yán)。 到了李世民登基的時候,大唐在中原內(nèi)部的敵人基本上已經(jīng)都消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不過是突厥,而當(dāng)初在打天下的時候,大唐已經(jīng)跟突厥定下盟約。 然而盟約這種東西對于突厥來說大概有跟沒有是一樣的,更何況之前多年群雄割據(jù)的情況讓突厥也得到了許多好處,而等天下大定之后,突厥想要再像之前那樣幾方獲利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在很早之前突厥就已經(jīng)將大唐視為對手,甚至還扶植過其他勢力對抗大唐,只不過李世民太兇殘了,天命之子沒有人能扛得住。 突厥失敗了之后,在大唐建立之初國力還不十分強大的時候,連年進犯,經(jīng)常掠奪人口和財物,這一次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更是率兵十五萬由涇州攻入,擄走了大約五千口人, 整個長安城瞬間人心浮動,武功距離長安已經(jīng)很近了,幾乎可以說是突厥隨時可能會攻打長安城,而之前長安城內(nèi)剛發(fā)生過流血事件。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穩(wěn)定長安城內(nèi)的氣氛,李世民依舊按照之前卜算好的日子給自己的后宮升職加薪。 在史書之中只記載了八月丙子,立妃長孫氏為皇后。實際上在長孫氏之后的第三天,李世民的其他后宮就開始分封了,李世民剛剛登基為帝的時候女人并不是很多,畢竟親王的側(cè)室是有數(shù)量限制的。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分封的也只有六個人而已,比起李世民后期那龐大的后宮群這可以說是比較少的了。 楊氏在歷史上并沒有記載她的封號,但是李恪知道她會被封為淑妃,正經(jīng)排序僅次于貴妃之后,而貴妃則是韋珪,此時的韋貴妃還只生了一個女兒,就是之后的臨川公主。 而四妃之中其他兩位則是燕德妃和鄭賢妃。 按照常理來說,封后封妃應(yīng)該是大喜的事情,尤其是楊氏變成了楊淑妃,雖然上面還有一個皇后卻比當(dāng)初在王府之時自在了不知道多少,所住的宮室也是不錯的。 只是在突厥已經(jīng)兵臨城下的時候,就算是喜事都填上了些許的緊張,整個宮中都有一種風(fēng)聲鶴唳的感覺,就連小孩子都受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