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節(jié)
果然是喜事!平安又驚又喜,“莫非已經(jīng)找到了新的種子?” 張東遠咳嗽了一聲,矜持的道,“是搜羅了那么幾樣,這幾日才送到的。只是我不知道是做什么用,因此想請平安你也去看看。你見多識廣,又多奇思妙想,或許便能看出來呢?” “那咱們什么時候去?”平安也很積極。 相對于發(fā)現(xiàn)新的農(nóng)作物種子這件事,趙璨的婚事就要往后排了。反正他自己肯定心里有數(shù),平安即便不管也沒事。 “我看陛下今日心情好,待會兒我去告假,咱們明日就過去吧。” 平安連連點頭。 這件事實在是意義重大。雖然還不知道張東遠都弄到了些什么種子,但平安還是很激動。之后在皇帝面前當值時就總是免不了走走神,嘿嘿傻笑,很快讓皇帝看出了端倪。 “他這是怎么了?遇上了什么好事?”皇帝指著發(fā)傻氣的平安問張東遠。 張東遠無奈,這件事他本來是打算等確定了,或者說最好是種出了成果之后,再稟報皇帝的。免得空歡喜一場,影響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形象。誰知道平日里那么沉得住氣的平安,卻在這個時候出了問題? 這實在是因為張總管太不了解大吃貨國國民的追求了。 雖然大楚朝的美食發(fā)展得也算是不錯,民間的特色小吃且不說,身在宮中平安更是吃到了許多秘制的美味,都是后世不可能吃到的。不過在食材和調(diào)味料方面,平安覺得還可以更加完善些。 如今的大楚沒有辣椒,沒有西紅柿,這可都是做菜調(diào)味時不可或缺的東西。除此之外,土豆,玉米這種風靡全球的物種同樣沒有傳入大楚,實在是令人遺憾。 最重要的是,土豆和玉米的產(chǎn)量極高,又不太挑剔生長環(huán)境。像沙地這種很難出作物的土地也可以種植,在糧食產(chǎn)量還很低甚至一部分百姓根本吃不飽的大楚,自然是十分值得推廣的。 只要一想到這些,平安怎么能夠平靜下來呢? 他跟張東遠是不一樣的。張東遠是將這些東西當做政治資本來運作,他知道這些東西好,但是更具體的事便不會再去想,反正只要自己能拿出這些東西,在皇帝面前的地位便越發(fā)鞏固,話語權也會更重。 但平安想的卻是這些東西對大楚長遠的影響。 圣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所以吃飽了飯,才會有平安所謂“天下人都能讀書”,開啟民智,推動整個社會發(fā)展,否則的話,一切就都是空談。 不過既然平安暴露了,張東遠覺得趁機將事情報備一番,也是好事。雖說達不到一鳴驚人的效果,但是事事都向皇帝匯報,卻可以達成另外一種效果,讓皇帝覺得自己可靠。 所以他據(jù)實相告,“回陛下的話,事情是這樣的……” 這件事說來話長。張東遠從很久之前開始說起,“陛下記得老奴幾年前獻上的能抗旱的種子吧?這也是多虧了平安的提醒,才能弄出來。如今我那里還在挑選高產(chǎn)的種子,只是暫時進展不大。不過這一次,是因為老奴從番人那里弄到了許多種子,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因此讓平安去看看。據(jù)說其中有高產(chǎn)作物,若是能在我大楚種植,便是造福億兆黎民的好事?!?/br> “抗旱的種子朕記得。你怎么想著去搜羅番人的種子?”皇帝問。 張東遠道,“老奴只是想著,世界之大,即便是我大楚境內(nèi),南方種植水稻,北方種植小麥,作物尚且不同,何況是番邦之地?或許那些地方便有其他的作物,況且老奴聽說番邦乃是苦寒之地,若是能在那里生長的作物,想必在我大楚也能生長,說不定還能提高產(chǎn)量?!?/br> “有理?!被实埸c頭,“既如此,那朕也跟著你們?nèi)タ纯茨切┬缕娴姆N子吧。” “這……是。”張東遠只好點頭應下。 于是也不必等明日了,皇帝將奏折一放,便命人去做準備,他要出宮。 等到平安從傻笑之中反應過來時,事情已經(jīng)定下來了。 張東遠的莊子在京郊。這是上次他種出了抗旱的作物時,皇帝賞賜的,因為原本是皇莊,所以距離京城很近,出城之后走不到半個時辰,就到了。 因為皇帝是微服私訪,所以鑾駕從省。即便如此,也是浩浩蕩蕩好幾十人,出城時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 等到了莊子上,張東遠即命人將種子取出來,交給平安查看。 一共是五個袋子,就是五種作物了。平安有些激動的打開其中一個,捧出了略帶白色的玉米粒,顆顆晶瑩,看上去像是什么裝飾品。在這異時空中見到熟悉的東西,平安差點兒喜極而泣。 “這也是種子?”皇帝十分好奇的問。 平安點頭道,“回避下,是。” 因為還沒有種植過,他也不好多說。否則自己十歲就進宮,從哪里知道那么多東西?他弄出來的炸彈和水泥都可以說是就地取材,說不定陰差陽錯就弄出來了。畢竟這時候大楚已經(jīng)制窯燒磚,他不過是改良了一下配方和燒制方法而已。 可是這番邦來的作物,他就不應該認識了。 平安依次檢查了其他的袋子,看到了西紅柿種子,辣椒種子,還有一種豆類的種子,一種應該是蔬菜種子,但平安光是看的話,可分不出來到底是哪一種。 皇帝一開始還饒有興致的看了看,但后面的幾樣,看上去都不如玉米這么有趣,不免大失所望,“單是這么看,恐怕看不出是什么東西?” “是,所以老奴正命人平整土地,這幾日就將之種下去,想來等到秋天,就能見到實物了?!睆垨|遠道。 平安笑了一聲,“張總管有所不知,”他指了指玉米,“除了這種不知是什么東西之外,其他似乎都是蔬菜瓜果類,最多三月便能成熟了,不必等到秋日?!?/br> “如此說來,夏天便能見分曉了?”皇帝聞言十分滿意。為此還破天荒的將負責管理這里的莊頭叫了過來,勉力幾句。 不過這人也是太監(jiān),并不是單純的農(nóng)民,所以見到皇帝也不算失態(tài),倒是讓皇帝龍顏大悅,更加贊賞。 平安便也明白了張東遠如此安排的意思。 果然在哪個位置都不好混?。〔贿^這跟他沒什么關系。見袋子里的種子并不少,便勸說皇帝在皇莊上也種一些。 他的理由十分充分:“到時候種出了蔬菜,陛下可以賞賜給朝中親近重臣,以示恩寵。況且種得多,到時候還可以多留種子,分送出去,明年繼續(xù)推廣種植,想必不幾年,整個大楚便都能吃上這些東西了。豈不更是陛下的恩德?” 第129章 隱士住在終南山 種子沒一會兒就看完了,就這么打道回府,似乎有些過于倉促。 好在這里山野之間正是春風初至,踏青訪春的好時節(jié)。所以最后張東遠邀請皇帝在周圍游覽一番,皇帝也沒有拒絕。 對于皇帝來說,平日里難得出宮一趟。即便出來了,多數(shù)時候身邊還是跟著許多人,根本不可能自在的行走。所以這個機會也算是難得。 莊子的地理位置很好,有山有水,在附近逛了一圈,平安自己都覺得心情舒暢了許多。雖然古代的空氣污染并不嚴重,但山里的空氣跟城里的,還是不太一樣。 不過說到空氣污染,自己居然是古代空氣污染第一人,也不知道將來后世人生活在霧霾之中,會不會咒罵他。 但是在當下,要發(fā)展就只能這么做。只有等到科技發(fā)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找到、獲取并使用清潔能源。前頭這一步無論如何都是不能省略的,想再多也沒有用。 所以平安感嘆了一會兒,就將之放下了。 “這附近風景不錯。”平安看了一會兒,指著前面不遠處的一座山問,“那也是屬于莊子的嗎?”這時候的莊子,都會附帶山林和土地,如此才能吸引佃戶們在附近建房屋居住,然后租賃土地來種植。 如果那座山是屬于莊子的,那么山上的出產(chǎn)也就屬于莊子。上山打獵或者采摘野果野菜都可以。現(xiàn)在正式野菜發(fā)芽的時候,如果可以的話,平安打算下次自己過來,痛快的玩一次。嗯,不帶皇帝陛下…… 張東遠搖頭,有些驚異的看著平安,“你莫非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我應該知道?”平安有些疑惑,那是什么很重要或者說很有名氣的地方嗎? 張東遠說,“那就是終南山啊!” 終南山!在平安所生活過的那個歷史上,倒的確是有許多關于這個地方的傳說。這里是道教的發(fā)祥地之一。傳說尹喜為函谷關令時曾在這里夜觀天象,見紫氣東來。其后老子騎青牛而至,講授《道德經(jīng)》五千言,開道林之先河。此后終南山里待多隱士,許多歷史名人如陶淵明,孫思邈,王重陽,呂洞賓等,均曾隱居于此。 只是沒想到,原來大楚也有? 平安后知后覺的記起,如今的大楚其實跟他所生活過的那個時空,仍舊在同一個地球上啊。甚至春秋戰(zhàn)國之前的歷史,也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這里肯定也有老子的傳說,有道德經(jīng),有道教。 所以終南山繼續(xù)成為隱居之地,也就沒什么好奇怪的了。 “原來是終南山。”平安說,“只是曾聞其名,竟不知道原來就在京城之外?!?/br> 說到這個,他忽然想起一個典故來。 唐朝時,書生盧藏用因為沒有考取進士,便和哥哥盧征明隱居終南山。他通過此舉而賢名遍傳天下,后來果然被唐中宗請入朝中做官。自此以后,許多人都效仿盧藏,隱居在終南山上,但目的并不是真的歸隱,而是以求聞達。入李白杜甫這樣的歷史名人,也曾有過類似經(jīng)歷。 后來盧藏用的好友司馬承禎想退隱天臺山,盧藏用建議他隱居終南山,言:“此中大有佳處,何必在遠!” 司馬承禎答曰:“以仆所觀,乃仕宦捷徑耳?!?/br> 后世遂以終南捷徑來比喻追求名利或達成目的的捷徑,帶有諷刺意義。如果真的要隱居的話,天下那么多的名山大川為何不去,偏偏要隱居在京城門口的終南山上? 不過,大楚顯然并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的典故,所以張東遠對于山上隱居的士人們,還是滿懷崇敬的,“終南山乃有德之士隱居之所,怎么可能被私人買下?” 平安便面露愧色,“是我見識短淺,貽笑大方了。” 不過,他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便不著痕跡的追問道,“不知道這山上都有哪些名士隱居?” “如今山上住著十幾位隱士,不過最出名的,還是前朝傅家的后人傅彥先生。他今年才過天命之年,淡泊名利,只一心為經(jīng)義作注疏。如今已是著作等身,令人欽佩。此外幾位名士,也多與他交接,各有所長。”張東遠還沒有說話,皇帝已經(jīng)開口道。 這賢達的名聲都傳到皇帝的耳朵里去了,平安越發(fā)的覺得這些人未必就真的那么堅定的想要隱居?;蛟S他們未必想入朝為官,但是對于“青史留名”這種文人的終極夢想,顯然不會一點野心都沒有。 有野心就好。就怕他們真的淡泊名利,住在這山上就不愿意離開了。只要心里還有想法,那就有運作的余地嘛。 平安這么想著,便問,“陛下莫非不曾下詔,延請這些名士入朝為官?” 皇帝聞言嘆了一口氣,“這些清流士人,不可以名利相迫。朕登基以來,前后下過三次招賢令,可惜……”一次都沒有得到響應。所以現(xiàn)在皇帝早就死心了。 平安想了想,似乎上次京城文會,這位傅彥先生竟也沒有去參加。要知道他就住在那么近的地方,來往便利,這樣的盛會居然也忍得??!看來走皇帝這條路是不成了。 不過平安忽然記起,在文會結束之后,溫老爺子曾經(jīng)留在京中訪友,說不定跟傅彥也有往來。即便沒有,彼此肯定都知道對方的名聲。如果能夠通過溫老爺子那邊介紹,說不定自己的打算還有可能成功。 ——沒錯,平安打算將這些隱士全都請出山,加入自己的大業(yè)之中! 這個念頭當然不可能是剛剛才出現(xiàn)的。實際上他有這個想法很久了,不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計劃書也做得斷斷續(xù)續(xù)。這些隱士此時出現(xiàn)在他面前,可謂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如果把他們放走,恐怕老天都不肯答應! “陛下,這位傅先生性情如何?倘若我攜禮物上山拜訪,會不會被拒之門外?”平安問。 皇帝自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也沒有去過。倒是張東遠知道一點,“拒之門外倒是不會,只是傅先生身邊跟著好幾位弟子侍奉。貿(mào)然登門拜訪,恐怕只能見到這些弟子。” 連人都見不到,難怪皇帝的招賢令要失敗了。 不過這倒是讓平安堅定了自己的判斷。真正的隱士,怎么可能還會留人在身邊侍奉呢?既然收了弟子,就說明他是想將自己的學識和理念傳承下去的。 看來只有先跟溫老爺子那邊聯(lián)系一下了。 “你問這個,莫非是打算去拜訪傅先生?”皇帝很快反應過來,追問道,“平安你又有了什么想法?” “現(xiàn)在還不好說?!逼桨残Σ[瞇的說,“只是有了一點想法,能不能做成還不知道?!?/br> 皇帝并沒有追問他的打算是什么,平安從來都是很有分寸的,既然他有了打算,肯定就會盡力去做。只是不能保證能不能成。所以皇帝也不打算給他太大的壓力。 只是還是忍不住道,“若是平安能夠請動傅先生出山,便是大功一件,屆時朕重重有賞!” 平安不客氣的道,“臣一定盡力而為,陛下先準備好賞賜吧!” 他只要略略一想,就知道這件事情對于朝廷的意義了?;实壑匀绱岁P注這個傅彥,恐怕并不單是因為他多有能力?!煜履敲炊嗟淖x書人,有能力的比比皆是,未必非要他傅彥才可以。 之所以如此在意,恐怕還是因為傅彥的身份。首先,他是個在野的隱士,而且名傳天下,德高望重,是士林清流的代表人物。若是他的能夠接受入朝,那么朝廷在士林之中的評價自然會更高,會有更多讀書人想要為朝廷效力。 其次,方才皇帝提到過,傅彥是“前朝傅家”的后人。 平安現(xiàn)在還不知道這前朝傅家是怎么回事,但想想便知道,肯定不會簡單。說不定就是前朝遺臣,而且還是位高權重的那種。 如果傅家后人出仕,那么也會造成一種“大楚已經(jīng)天下歸心”的形勢,甚至能夠讓同樣跟他身份差不多的人,也踴躍入仕。 總之,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對朝廷來說,好處多多。 今天出門一趟,竟然能夠收獲那么多的意外之喜,平安的心情非常好?;厝ブ?,便立刻寫了一封信,讓趙璨幫忙送往江南。 其實普通人的書信想要遞到溫老爺子的手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他老人家地位很高,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能夠見到的。但誰讓平安認識溫成碧呢?通過這位大小姐,輕易就能夠?qū)⑿潘偷健?/br> 不過,前次徐文美的信里說,溫家已經(jīng)開始為溫成碧挑選夫婿了。大概是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所以這一次,是在書香門第的士子中間挑選,這樣將來成婚之后夫唱婦隨,日子自然就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