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jié)
張用自己則跑到左門洞附近瞅著,等了半晌,見秘閣那個年輕瘦文吏班升走了過來,他忙大聲叫住,隨即過去扯住他,不管他愿不愿意,拽到旁邊沒人處。這才笑著問:“你是原本就這么瘦,還是在秘庫那一個月熬瘦的?” “什么?”班升目光一緊。 “你恐怕要問我證據(jù)在哪里,恭喜,沒有。這事險極難極,你卻做得極周密,根本無從查證?!睆堄靡姲嗌抗庖痪彛中χf道,“起先我懷疑你是貪錢,才甘冒這國家頭等重罪。不過隨即想到,若真是為錢,你告假時,恐怕不會借父親病重這個由頭。你父親若真病了,親友去探病時,始終不見你,必然要問,若是和秘閣兩下里對起話頭,這謊便破了;你父親若沒病,這謊更不好圓,得買通大夫,還得瞞過鄰居、親朋。許多雙嘴眼,哪里能全部封住? “這樁事首尾謀劃得如此嚴密,要緊處卻如此含糊。就如辛辛苦苦雕了一件玉器,怎會隨意擱到一個歪斜不穩(wěn)的座子上?除非是——逼不得已。 “想到這四個字,我忽然記起一件事——工部召集‘天工十八巧’共同商議《百工譜》,除了我,酒巧班老漿也沒有去。接著,那十六巧手里都有了摹寫的《守令圖》,而后,十六巧全都失蹤不見,包括班老漿。他姓班,你也姓班,這么巧?班老漿是不是你父親?” 班升垂下眼,并不回答。 “你父親不是病了,而是被人劫走。那人以此來脅迫你,要你潛入秘閣竊傳《守令圖》。其他環(huán)節(jié)都是那人謀劃,唯獨父親病重這告假由頭,恐怕是你自己尋的。這由頭立不穩(wěn),正可見逼不得已之處。你雖替那人盜了圖,他卻并沒有放還你父親。其實,他原本便不想放還……”張用見他頹然欲喪,又笑道,“你放心,我一不討賞,二不生事,這事我并沒有告訴其他人,秘庫那三個小孔我也已經(jīng)填死。不過,這事情牽連太大,你得跟我說實情,我才能設(shè)法找回你父親和其他十五巧,將這些窟窿全都填回去。你先告訴我,那人是誰?” 班升猶豫半晌,才低聲道:“我并不認得,只見過一面。去年臘月初八,我回家過節(jié),他在路上攔住我,說我父親在他們手里,我得替他做成一件事。他細細交代了一遍,而后給了我一個小布袋,里頭裝著要用的器具——我先不信,回家后不見父親,等了一整夜,都沒見回來。我這才慌了,忙去宮中法酒庫打問,庫監(jiān)說,頭天我娘托人來告了病假。我不敢多問,忙又四處去尋,卻到處尋不見,才知道那人所言是真的。” “那人什么模樣?” “四十來歲,精瘦男子?!?/br> “你是用燭光照數(shù)目字,投影到對面銀臺司的墻上,是嗎?” “嗯……” “剛才在路上,我忽又想起來,燭火照影即便能投到對面墻上,畢竟相隔有兩丈遠,燭光有些弱,那影子一定極暗淡,難看得清。你點蠟燭投影時,蠟燭后頭還立了一面小銅鏡?凹面的?” “嗯。我在秘庫里摸索了兩三天,才學(xué)會將影子投過去?!?/br> “你用小孔明暗,跟銀臺司的夜值打訊號?他是用手勢?” “嗯?!?/br> “那夜值的模樣你認得出嗎?” “每天都是夜里見他,他在房里打開窗,那樓上太暗,始終沒瞧清楚面目,只隱約瞧著是個五十多歲的老吏……” “小相公!”犄角兒忽然高聲喚他。 張用扭頭一看,犄角兒和一個老吏走了過來,他笑著跟班升說:“你先進去。那人對秘閣制度構(gòu)造如此精熟,里頭恐怕另有暗線。你只裝作無事,莫跟任何人講?!?/br> “多謝張作頭。”班升滿眼感愧、滿懷心事地走了。 犄角兒引著老吏走到近前:“小相公,這是銀臺司的胡老伯?!?/br> 張用笑著拱手:“恭喜胡老爹!” “啥?你是?” “恭喜你正月間夜夜辛苦,得了那些錢。” 老吏越發(fā)驚愕:“你究竟是什么人?” “一個知情人。不過,你放心,你的事,除了買通你的那人,便只有我一人知曉。我又是個沒開嘴的葫蘆,任何事只裝在肚里,不會跟任何人講?!?/br> “你究竟想做什么?” “你恐怕并不知道那些橫橫豎豎是什么,所以我估計,那人給你的價,最多不過一二百貫錢。可那秘閣里頭任一樣物件都是無價之寶,何況你幫著竊取的又是軍國機密。這事一旦揭開,不但你,連你的兒女也難逃死罪?!?/br> 老吏臉色頓時蠟白。 “老爹莫怕,我只是來問那人是什么人。這背后牽連了許多條人命,我必須找見那人?!?/br> 老吏垂下頭,幾次要開口,又都吞咽回去。正在這時,旁邊忽然奔來一個老婦人,氣喘吁吁,面色慌急:“孩兒爹!將才一輛車子停在咱們鋪子前,車上一個大眼睛女娃兒掀開簾子,說咱們孩兒小喜在什么銀器章家書房的書架后頭,讓我們趕緊找去。說完,那車子就走了?!?/br> 張用不等老吏答言,大笑起來:“那鼻泡小哥原來是你們的兒?難怪出得起二百貫聘禮錢,哈哈。一個鼻泡爆出四瓣花!我知道銀器章家,你們跟我走?!?/br> 他仰頭便走,那兩個老夫妻惶惶跟在后頭。到了銀器章家,伸手一推,院門沒關(guān)。他大步跨過門檻,穿過庭院,走進書房,站到那書架前,上下左右細細看了一道,隨后笑起來:“原來在這里!”他伸手握住書架中間鑲的那朵銅菊,用力旋了旋,聽到咔嗒一聲。他走到書架一側(cè)一推,書架應(yīng)手旋轉(zhuǎn),露出一間暗室。 暗室里躺著兩具尸首,都不是胡小喜。他又環(huán)視室內(nèi),見墻角地上有塊木板,邊上有個木鎖扣,他撥開鎖扣,摳住木板溝槽,一掀,板子應(yīng)手而起,底下是個黑洞。他高喊:“犄角兒點燈!” 這時,那對老夫妻也趕了進來,一見地上尸首,老婦驚喚一聲,隨即哭叫起來:“小喜!小喜!” 這時,那地洞里忽然冒出個頭來,正是胡小喜,面色瞧著極委頓哀悴。張用大笑著伸出手將他扯了上來。 老婦人立即哭著撲過來抱住胡小喜:“兒啊,唬死娘了!你咋會在這底下?若不是那個大眼睛女娃報信,你死在這里頭,哪個能曉得?” 胡小喜先有些發(fā)木,聽到“大眼睛”三字,忽然一顫,隨即呆住,神情又傷又怕,似乎被一只花雀啄傷,卻又舍不得它飛走一般。 張用在一旁瞧著,不由得笑著嘆了口氣。從這神情看,這鼻泡小哥往后恐怕再也笑不出鼻泡了。 第十一章 理 太祖皇帝常問趙普曰:“天下何物最大?” 普熟思未答間,再問如前,普對曰:“道理最大?!薄?/br> ——《夢溪筆談》 張用租了兩頭驢子,帶著犄角兒,來到南城外蔡河灣。 胡小喜說宣主簿的尸首被丟在那個地洞中,他父親也承認了自己傳送那些數(shù)字,讓他做這事的人生了一對肥厚耳垂。張用聽了之后,整樁事件的脈絡(luò)頓時清楚分明了許多。他立即想起李度監(jiān)造的那座飛走的樓,諸多頭緒恐怕都收束在那里。 還未走近那院子,便已見院外圍了許多人,擠滿了河岸,都在朝里張望議論,連對岸都站了不少人。張用高聲叫著,擠出一條路,挨近了院門邊。院門關(guān)著,張用伸手用力拍門,門打開了一道縫,伸出個頭來探看,是個中年衙吏,嘴生得又寬又扁。他一見張用,忙將門拉開了半扇,咧嘴贊嘆起來:“張作頭?程介史才打發(fā)了一個小廝去請您,您這么快就到了?金牌急腳遞都沒這么神速,我有個表弟就是遞夫,他娶的是廣備橋蚊煙張家的女兒,我這弟媳諸般都好,就是那一口牙生得有些像狼牙……” 張用見這衙吏扁嘴一開,竟如河潰,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和犄角兒驅(qū)驢走了進去。那個扁嘴忙關(guān)起了門,隔著門大聲給外頭圍擁的人講他嬸娘的鞋子如何掉進隔壁家的鍋里。張用無比好奇,正要回頭去聽,卻見阿念快步奔了過來。 “張姑爺,今天早上劉嫂跑到我家,說有個人去報信,清明那天傍晚,他在蔡河灣見到小娘子進了韓車子家的院子。娘趕忙叫劉嫂去喚我,讓我趕忙去尋你,一起趕忙去尋小娘子!我趕忙去了你那里,你卻不在。我只得一個人趕忙來了這里??墒沁@里原有座樓,他們都說小娘子進了那樓,那樓又飛走了。張姑爺,小娘子上天上去了!” “哈哈,去天上做仙姑,豈不更好?” “那有啥好?小娘子早就說過,凄涼莫過織女,寂寞唯有嫦娥。神仙不吃不喝,不走不動,整日坐在那里,石頭枯木一般,有什么好?小娘子才不愿過那等日子。她還說過,假僧藏山中,真佛走紅塵。既然同是夢,何必擇涼溫?” “哦?這么說來,我們還是把她從天上喚回來?!?/br> “那些人是‘天工十六巧’的家人,他們也都接了信,說十六巧那晚全都進了那座樓,一起飛走了?!?/br> “哦?這樣最好,一齊說完,省得跑腿?!睆堄脛偛乓贿M院門就已瞧見,院中間一大片水池,池子北邊水上搭了個大木臺,臺子上聚集了一大群人,圍在一起爭嚷。他笑著驅(qū)驢來到池邊,那些人有一大半他都認得,果然是十六巧的家人,全都面色憂急,圍擠在一起,爭著向中間一個人問話。那人身材高挺,是程門板,他被眾人問得有些發(fā)昏,不過,竟然沒有惱,臉上反倒盡力帶著些僵笑。 “張相公?”人群里一個人忽然瞧見張用,忙走過來,是李度的家仆,“張相公,他們說我家小相公飛走了,你知不知道這事?” “我也才聽說。我這就去瞧瞧?!睆堄锰麦H子,笑著走到木臺上。 那些人也大半認得他,轉(zhuǎn)而向他圍過來,紛紛爭問:張作頭,你沒進那樓?你為何沒飛走?這是不是真的?丟在臺子上的這件綠錦褙子是我父親的!這本《瓷器譜》是我哥哥的,上頭有他寫的批注!這只黑絲鞋是我弟弟的!這張帕子是我丈夫的……張用被吵得頭皮直跳,他將拇指食指撮個圈,含在嘴里,用力吹了一聲尖銳響哨,那些人才一起住了嘴,四周頓時安靜下來。 張用笑著高聲說:“大家莫慌莫吵,一人叫,驚飛鳥;兩人吵,嚇跑貓;三人以上,鬼神遁逃。不管這樓是鬼搬走,還是神召去,你們這般吵鬧,哪里還尋得見?程介史,請你說一說這樓的原委?!?/br> 程門板眼露感激,清了清嗓,才沉聲開口:“這院子的主人是車巧韓車子,他請了樓巧李度,在這平臺上蓋起一座高樓,名叫百藝樓。這樓打算用來收藏百工技藝和精奇器具,原定是四月魯班祭日開樓。樓才修好,彩畫都未及繪,清明那晚便凌空飛走,周圍許多人都親眼目睹,樓飛上半空時,還能瞧見樓里有人影飛舞。此兩人是修造這樓的工匠團頭,這樓一共招了五個團頭,兩個鑿鋸木構(gòu)件,三個造樓。”程門板指了指身邊一高一矮兩個中年男子。 張用問那兩人:“你們真的在這木臺上蓋起了一座樓?” “嗯。我們兩個匠團輪班修造的。那房主原本是要在北岸這里起一座樓,南岸那邊造幾間房舍。到二月底時,樓還沒造完,根本沒有余力修南邊的房舍。房主便另尋了一個匠團,去修對岸那幾間屋舍?!?/br> “你們各自輪到最后一班時,那樓修造到哪一步了?” “我最后那回出工是檐頂,那檐頂是歇山式,正脊和垂脊已經(jīng)造好,我們那天將戧脊、出檐、套獸做完了?!备邆€子說。 “我是鋪瓦,三月初九傍晚鋪完了最后一片瓦,整座樓便全部完工了?!?/br> “好?!睆堄寐牶?,低下頭默想,見自己站在臺子正中間,兩只腳剛好在中縫兩邊。他環(huán)視四周,又望了望水池和對岸那幾間臨水房舍,而后踩著那中線走到木臺邊沿,見這木臺周邊有兩級臺階,中縫下面有兩根木樁并排支撐,并用一塊橫木釘住兩根木樁加固。橫木上拴著一只小舟,他跳到舟中,見艙里擱著幾把錘斧鑿鋸和幾捆麻繩,船身邊斜靠著一只長篙。他解開纜繩,抓住長篙,用力一撐,池水七八尺深,小船行起來極輕快,幾篙便到了池子中央。 他停住船,見水波倒映南邊那一帶房舍,景致甚佳。他又回身望向那個大平臺,臺子搭在池子正中間,寬度正好是池子的一半。若是真有一座高樓,從此處望去,自然更是峻闊。 他想象那飛樓景象,在心中演練了幾十種方法,皆不可行。遠遠望見剛才那塊固定兩根木樁的橫木,心中一動,頓時解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這飛樓的法子一定是李度所設(shè)。 他忙又執(zhí)篙,撐船回到大木臺邊,那些人全都聚到臺子邊望著他。他大聲問那兩個工匠團頭:“這平臺是你們搭造的?” “不是。我們來時,這池子已經(jīng)挖好,臺子也搭造好了?!?/br> “原先有幾階?” “原先是三階,樓便是建在第三階上?!?/br> “好!”張用將船里的麻繩抱了兩捆,扔到木臺上,“勞煩兩位老兄各拿一捆,到木臺左右兩邊,把麻繩拴到最中間的木樁上,拴牢一些,而后牽著繩頭走到池子兩邊去?!?/br> 兩人都有些納悶,卻沒有多問,各自抱起一捆麻繩,分頭走到木臺一側(cè),趴下來,把麻繩一頭拴到下面的木樁上。張用見他們都拴好后,便從船里抓起一把鐵錘,用力將那塊固定兩根木樁的橫木砸落,而后高聲喊道:“大家都離開木臺,到岸上去。勞煩年輕力壯的各分幾個,到兩邊岸上,和兩個團頭一起用力拉拽麻繩!” 那些人盡都茫然驚愕,程門板忙在一旁高聲說:“請各位照張作頭所言,回到岸上去!”那些人這才隨著他一起離開木臺,站到了岸上。一些青壯男分了兩撥,走到兩頭池岸邊。 張用高喊了一聲:“拽!”兩撥人各自用力拽起來,木臺竟從中間裂開,移向兩邊,岸上的人全都驚呼起來。那兩撥人越加用力,片時之間,兩半木臺各自移到了兩岸。 張用將船撐到空出來的水面,笑道:“那樓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水?!?/br> “樓沉在這下面?”程門板和眾人忙向水里望去。這水是引自蔡河,有泥沙,看不清水下。 “非也。這池子水深最多八尺?!睆堄门ゎ^向池東岸大聲問,“團頭,那樓高幾尺?” “一丈七尺!”那個高個團頭跳到木臺上,湊近了張用。 程門板越發(fā)納悶:“你說下了水,卻又不是沉在水底,那能去哪里?” “大家往池子南邊看,那排房舍便是那座飛走的樓!” “???!”眾人一起驚望驚呼。 “一樓沉在水底,二樓則立在水面。” “這?!”眾人驚惑之極。 張用見矮個團頭也湊近,便問:“你們初九最后完工那天,南岸的房舍建得如何了?” “才將梁柱運來,正在立柱子?!?/br> “哈哈,這便是了。初九才立柱子,十一是清明,才兩天便蓋好幾間房?” “張作頭這么一說,南岸那房舍,間架、檐頂?shù)拇_和這邊二樓極像。我們兩個去瞧瞧?!眱蓚€團頭分別回到岸邊,一起快步向池南走去。 程門板問道:“張作頭是從哪里看出破綻的?” “哈哈,這世上哪里有能飛的樓?這便是最大破綻?!?/br> “可是有上百人看到那樓飛走了?!?/br> “萬事萬物,外有跡,內(nèi)有理,跡可騙人,理卻騙不得人。在此處,理便是世上無能飛之樓,只有能燒、能沉的樓。若是在水上,則還有能漂的樓,那座樓并沒有燒,也沒有沉,那便只剩漂。漂又有散漂與整漂,散漂是拆散它,任它順流漂走??蛇@么大一座樓,大大小小有數(shù)萬塊木件,若是漂進蔡河,自然會被人察覺。整漂則是讓整座樓漂到某處,那座樓自然無法漂到外頭,那便只能漂到這院子某處。” “這只是理,若沒有跡,依然無法查尋?!?/br> “自然有跡可循。第一個跡象是那塊橫木。剛才我見大平臺中縫下面兩根木樁離得極近,便覺得奇怪。通常立樁,都是平均相隔,哪里會挨得這么近?都這么近了,仍怕不牢,還要釘一塊橫木加固。一般匠人都不會如此蠢,李度哪里會蠢到這地步?其間自有不得不蠢的緣由。這塊橫木其實在蠢叫:‘千萬莫壞了我!一旦壞了我,這臺子便要裂開!’那我便反其蠢而行之,壞了它試試,哈哈?!?/br> “原來如此?!?/br> “第二個跡象是,李度并沒有請這兩個匠團造這木臺,而是自己先造好,再請人來造樓,這又是在蠢叫‘我這臺子見不得人!’。 “第三個跡象是,木臺寬度正好是池子的一半,這是第三聲蠢叫:‘我這尺寸是算好的,剛好夠把木臺往兩邊完全拉拽開!’ “第四個跡象是池南那幾間房舍。李度造樓無數(shù),若是有心蓋造南岸的房舍,自然知道所需工時,便會預(yù)先籌劃好,哪里會等到工期將盡,才想到另招匠團趕工?這是第四聲蠢叫:‘我根本沒造那幾間房舍!’。 “于是,我就照著前三聲蠢叫,把這木臺拉拽開了。第四聲蠢叫則自行告訴人,飛走的那座樓在池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