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只爭朝夕
“那可不,到了江邊你就知道了,那情景……就跟五十年代差不多,那叫一個熱火朝天啊,嘿嘿?!?/br> 李涵之牽著林嘯的坐騎,兀自興奮地小聲說著。 老兄弟們都四出打仗去了,基地就剩他一個人留守,一個多月來都沒人和他毫無禁忌地侃大山,乍一見林嘯他們回來,這小子就跟見了失散多年的親人似的,那話匣子一開,就像開了閘的江水般滔滔不絕。 一路聽著李涵之絮叨,林嘯的心情也特別美好,經(jīng)過鎮(zhèn)子中心的時候,林嘯招招手把何守信叫上前來: “你回家看看吧,見了你爹讓他來白沙島找我,我有事和他商量?!?/br> “不用了吧總指揮,我還要安頓隊伍進營房呢……” “少啰嗦,把部隊交給副連長帶,去吧,叫上司徒正一起回去,不過今夜必須歸隊,部隊明晨就開拔。” “是!遵命!” 何守信敬了個禮,轉身找副連長和司徒正去了。 …… 快到防城江邊的時候,林嘯讓部隊直接開往白沙島軍營,自己則帶著張晨楓、段正宏和李涵之,陪同瞿式耜來到了江邊。 一眼望去,首先映入林嘯眼簾的,是江對岸拔地而起的數(shù)幢高大的廠房,以及一座平頂樓房,江面上好幾艘渡船正忙碌穿梭,不斷有人坐著船來往于兩岸…… “樓房都建起來了?是鋼筋混凝土的嗎?”.. 林嘯又驚又喜的問道,看起來,周工的冶煉廠,不僅成品鋼材已正式出產(chǎn),而且還能拉出鋼筋來了? “是混凝土框架加樓板的混合式結構吧,主體還是磚墻,那是生產(chǎn)調度室,和技術工人的研究實驗大樓……知道周工為啥要大量擴招工人嗎?一座更大的煉鋼爐建成了,諾,就是那個大煙囪旁的廠房……軋鋼車間獨立出來了,肥皂廠和水泥廠也分離了,最后那一座,是新建的玻璃制品廠?!?/br> 李涵之隔空指指點點,快速地地說道。 “玻璃試制成功了?” “應該成了吧,我也不太清楚,聽說是吹出了油燈座子和燈罩,還催著曹工那邊增開一個五金車間生產(chǎn)燈頭呢,害得曹工也不得不大量招工……對了隊長,曹工的兵工廠,那個,中正式投產(chǎn)了,平均每天可以出產(chǎn)一百多支……” 最后李涵之壓低了聲音,比劃著手指神神叨叨地說道,害得站在身后聽不清的段正宏連翻白眼。 林嘯聽著扭頭望向海中數(shù)公里外的白沙島,發(fā)現(xiàn)那里也多了一座大型混凝土廠房,再遠端,同樣高大的倉庫也已拔地而起。 “這幫家伙,簡直是拼命三郎啊……這么糟蹋水泥,日產(chǎn)量應該不小了吧?” 林嘯喃喃說道,眼角卻無法掩飾nongnong的笑意。 “那可不?現(xiàn)在知道民居區(qū)為啥沒什么人了吧,肥皂廠和玻璃廠招了不少女工,何老爺子的建筑隊也多招了不少小工,馬不停蹄地為他們四處開工,一天要干十幾個小時呢……”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林嘯瞇著眼,昂首挺胸,嘴里竟然豪氣勃發(fā)地吐出了一句*****詩詞來…… 旁若無人地憧憬一番后,林嘯終于回頭望向了身后。 他們身后不遠處,沿著防城江岸,一所氣派的新式學館早已蓋好,他們駐足之處,便是學館大門外的江邊。 足足占地五十多畝的學館校區(qū),進門便是一條麻石大道,兩側是移植來的數(shù)排松柏和香樟樹,樹影間各坐落著三排帶有臺階和走廊的高大青磚瓦房,每排有四個教室,這些教室可以容納上千人同時上課。 三排教室后面,一側是一座精致的小院,這是安置聘用來教授文化課的秀才們及其家眷的宿舍,周工和曹工他們時間有限,只過來上科學課,識字掃盲的任務,就落在了這些文化課老師的肩上。 小院旁是一所小型食堂和幾間雜物間;另一側,則是一個不算小的cao場。 這所學館,光建造費用,就花掉了上萬兩銀子,當初設計的是夜校,主要用于對招收來的工人進行職業(yè)培訓,所以還特地拉了電線過來,裝上了極為寶貴的電燈,便于夜間開課。 后來,由于那些秀才老師白天閑著也是閑著,李涵之和何翼他們商議后,便把防城鎮(zhèn)所有適齡的男女兒童招收進來免費就讀,這樣一來,也解決了進廠忙碌的工人們的后顧之憂,有助于他們安心工作。 老師們倒是很認真,把這些兒童分為男女兩組,各開設了數(shù)個初級班和一個中級班,安置在后排教室上課。 林嘯招呼瞿式耜一起向學館走去,他求學的環(huán)境,同時,也讓瞿式耜感受一下新式學館的模樣,便于以后在各地推廣,畢竟這件事,當初也是通過瞿式耜極力相助才促成的。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想要使大明快速重新崛起,林嘯認為全面提高百姓的識字率,尤其是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因而辦學這件事,在林嘯的腦海中,是通盤計劃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只有徹底改變愚民政策,讓最貧苦的農(nóng)民子女也能接受免費教育,才能打破士紳豪族的文化壟斷。 只有讓泥腿子們真正覺醒,才能擊碎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中的糟粕的禁錮,自下而上地發(fā)動勢在必行的政體改革。 屆時,那些士族縉紳們、富商巨賈們,就成了絕對的少數(shù)派,他們即便想反抗,也再難煽動百姓盲從他們搞事了。 另一方面,只有全民接受科學意識,才能跟上西方正徐徐開啟的科學啟蒙大幕,并在林嘯他們掌握的黑科技的助力下,使華夏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巔峰。 …… 林嘯一行來到學館門前的時候,耳中便隱隱傳來學童們稚嫩的讀書聲,一個名叫包福的老漢帶著他老婆從門房中急急忙忙地奔了出來。 這對老夫婦是來自福建的難民,兒子、媳婦都死于戰(zhàn)亂,他們便帶著唯一的孫子一路逃到了此地。 孫子去年底堅決要求從軍,軟磨硬泡下終于入了伍,他倆便成了真正的空巢老人,何翼看他倆手腳很勤快,身上也收拾得利索,便聘他們來學館負責做飯,以及值守門房。 (提問:李定國和鄭成功,抗清失敗后,于同一年郁憤病故,請問他倆去世時的年齡分別是多少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