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安風(fēng)得令,即刻去查,不敢貽誤時機(jī)。蕭玉山孤坐殿中,沉思半晌,忽而高聲喚王公公進(jìn)來:“宣晉安王來?!?/br> 蕭玉琮之死已成定局,在事情發(fā)酵以前,蕭玉山要想方設(shè)法穩(wěn)住晉安王。與此同時,這是壞消息里也蘊含著良機(jī),只看掌握消息之人能否好生利用。 晉安王稱病不出多時,如今再現(xiàn)身宮闈,竟真是清減了一圈??蓱z老者自云愧對陛下,連道兒子不成器,鑄成大錯。 蕭玉山見他真情實感,不免心中有所動容,蕭玉琮死訊徜徉在唇畔,幾經(jīng)猶豫,幾番考量,才想好了言辭說出來。 “皇叔請起。”蕭玉山親自扶晉安王起身,送他入座,“皇叔,玉琮他——” “他如何了?”晉安王只以為蕭玉琮自恃身份,不服罪責(zé),“若是仍有忤逆之意,老臣愿意說服,只望陛下留他一條生路?!?/br> 到底是父子連心,那些個大義滅親之事,終究只存在于戲文里。 蕭玉山不忍再聽,卻瞞不住蕭玉琮死訊,不再猶豫,將話說出口來:“玉琮,自盡了?!?/br> 晉安王還以為聽錯了去,愣了一瞬,短暫的茫然散去后,方知何為椎心泣血之痛。 蕭玉山見他神情漸悲,知曉套問實話的時機(jī)已然成熟,問話之前,猶記得安撫:“皇叔,玉琮之死必有蹊蹺?!?/br> “近年來,鐵礦賬簿真假摻半,礦石流向存疑,不知皇叔知或不知?”蕭玉山說得直截了當(dāng),好似深信晉安王定不會參與其中,所謂投石問路,便是如此。 此話無異于驚雷入耳,晉安王悲傷未盡,又聞此大事,驚得自椅上起身,跪伏于地:“陛下明鑒,老臣不知?!?/br> 方才那一剎那,蕭玉山將晉安王神色瞧得一清二楚——只有驚駭與不敢置信,再無其他。 難道這一切皆是蕭玉琮暗中謀劃,當(dāng)真與晉安王無關(guān)? 蕭玉山心中存疑,但即便想知曉真相,也不可急于一時,復(fù)又安撫起晉安王來:“快請起快請起,寡人怎會懷疑皇叔?” “只是昨日玉琮才交代此事,今日便——”蕭玉山一面扶晉安王起身,一面將話說得有模有樣,全不似信口編造的,“依照玉琮的心性,怎會輕易尋短見?” 這一席話說罷,如若晉安王當(dāng)真不曾參與其中,定會因蕭玉琮之死而全力追查;反之,必會與深藏其后之人反目成仇,自行路出馬腳。 怨恨蕭玉山心狠也好,譏笑蕭玉山薄情也罷,選此喪子之痛時布下計謀,幾番試探,也是迫不得已。 要知曉,機(jī)不可失,失不再來。如若蕭玉山今日狠不下心,來日便是旁人狠下心來反戈一擊。 第13章 十三、身家難保,性命堪憂 (上) 虛?dān)Q觀晨鐘暮鼓,一如往昔,哪會管外頭風(fēng)云變幻?只見那香霧繚繞,只聽那誦經(jīng)吟唱,轉(zhuǎn)眼之間,又是翌日清晨時。 只可惜,往來香客多有貴胄子弟,幾番談笑,多言幾次時事,便又將紅塵引入清修之地。 儲棲云隱約聽到些言辭,并未上前打探,只一甩拂塵,緩步而去。 不多時,他將常往宮中送符箓的師侄喚來,竊竊私語一番,又塞了錦囊一枚,與上回一模一樣。 師侄名曰陸子茸,年紀(jì)尚輕,方一十三歲,還存了幾分孩童心性,因而與這位小師叔格外親厚,笑問道:“小師叔如何還我屢次跑腿的人情?” 原來,這儲棲云有許多小心思,每回要與蕭玉山互通有無,都請旁人代送符箓,免得教有心人察覺他們的好事。而送信人里頭,就屬陸子茸最為單純、最好打發(fā)。 “一串糖葫蘆還喂不飽你?”儲棲云見這孩子可愛,有意同他調(diào)侃,“一天到晚跟只饞貓似的,還怎么修道?” “小師叔不也道心不定?”陸子茸不僅不以為然,反倒拽儲棲云下水,“一天到晚往宮里送東西,還不知是瞧上了哪位宮女jiejie!” 儲棲云聽得此話,非但不惱,反而笑意漸深,眸中都斂著星辰似的光亮:“那又怎樣?” 陸子茸見他應(yīng)了那玩笑之言,神情又半真半假,一時之間,竟當(dāng)真以為儲棲云瞧上了宮女:“長相如何,快同我說說!” “傻小子,你竟當(dāng)真了?”儲棲云實在憋不住,驀地嗤笑出聲,“快些送東西去,回來有你的好處?!?/br> 陸子茸只覺得沒趣,本還以為能探得驚天消息,誰知又遭小師叔戲弄,實在沒趣得很。 儲棲云這廂還兀自輕笑,只想著蕭玉山容顏如玉,心道,有了這人,哪還用得上惦記“宮女jiejie”? 儲棲云正得意著,忽聞師兄在不遠(yuǎn)處喚他,只道師傅有事吩咐。儲棲云不疑有他,忙不迭去了,當(dāng)瞧見師傅手里握著方才那枚錦囊時,便知曉大事不妙。 只是蒼陽道人未露怒容,將錦囊送回儲棲云手里頭:“回去吧?!?/br> “師傅——”儲棲云攥著錦囊,長眉輕蹙。 蒼陽道人之意不言而喻,儲棲云自幼敬他重他,縱使素來頑劣,也斷不敢觸怒師尊。只是,現(xiàn)如今朝堂之上波譎云詭,蕭玉山必?zé)灢灰?,儲棲云也沒有什么大心思,只想看那人開懷一笑便好。 一盞蜜茶也好,一封密信也罷,哪怕稍盡心意,儲棲云也會安心些許。 可是,師傅素不愿虛?dān)Q觀與朝堂之爭有所牽連,每逢皇帝前來齋戒,必提及此地乃清修之所,或是直言不諱,或是旁敲側(c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