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走得近了,水芝發(fā)現(xiàn),這女人應(yīng)該是三十多歲的樣子,風(fēng)韻猶存,氣質(zhì)上佳。她穿著一身宮里女官的裝扮,想來地位是不低的。 我是上音局的浣清姑姑,今日聽說了你們的事,剛巧路過,便來看看。你沒事吧女人走到水芝面前,溫和的說道。 見此,水芝搖了搖頭。無事,勞煩前輩掛心了。說完,水芝恭恭敬敬的向她行禮并表示感謝。 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向來是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對方能在這個時候來看自己,且只是單純的沒有其他目的的,真的很不容易。 女人伸手扶起水芝,抬眼看了看周圍的蘭草,輕蹙眉頭,微微嘆了口氣。天道如此,陛下執(zhí)著,只是哭了你們了。女人說著,從衣袖里取出個荷包放的水芝手里。 這是我從家鄉(xiāng)帶來的幽蘭的種子,雖然不多,培育亦十分艱難,但興許能保你們一命。女人解釋到,夜色中水芝看不清楚她的表情,卻能猜到,她是個和善的女子。 留下了種子,浣清沒有再多留,隨即就告辭離開了。水芝很清楚,這個女人出現(xiàn)在這里并非偶然,她是特意過來希望救自己以及那些即將被斬首的人一命。 這世上向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水芝從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更不相信會砸到自己頭上。萬事皆有因,水芝敏銳的覺得,此人并非表面上的簡單。 次日,皇帝整理好儀容預(yù)備去上朝時,特意先召見了水芝。她照顧了幽蘭整整一晚上,皇帝本以為沒什么希望,卻不想下人竟回報說蘭草已經(jīng)復(fù)活,先前枯萎的莖葉已恢復(fù)了些翠綠。 聽這話時皇帝正在用膳,水芝跪在地上 正文 第657章:長亭賦 對于這樣的結(jié)果,她自然是心中有數(shù)。但這消息,著實讓皇帝驚訝。 他身居高位多年,見識遼遠,所以他心里其實很清楚,要想一日之內(nèi)復(fù)活原本即將死亡的幽蘭,基本是不可能的。 他先前會答應(yīng),不過是忍不住抱了一絲渺茫的希望而已。連他自己都說不清這希望有多縹緲,沒想到如今竟然真的實現(xiàn)了! 繞是他見多識廣,亦忍不住的刮目相看。 你是怎么做到的 皇帝將目光投向水芝,示意她起來回話。周圍侍候的宮女太監(jiān)雖表面未動,眼觀鼻鼻觀嘴嘴觀心的當(dāng)著雕塑,耳朵卻還是在敏銳的收集信息,他們也同樣好奇。 然而,水芝慢慢的從地上起來,理了理裙擺,看向皇帝,卻只是淡淡的回了六個字:無他,心誠則行。 這么冠冕堂皇的敷衍,皇帝竟然沒有追究,略一沉呤后,竟然點了點頭:那好,你不愿意說朕也不會勉強你,只是從此以后,朕的花園,都交由你來打理,切不可出錯。 這就是說升職了對于這意外的驚喜,水芝表現(xiàn)得很淡定,只見她微微彎腰行了個禮:謝陛下厚愛,只是奴婢還有一事相求,請陛下放過昨日那位少年。所有事情都與他無關(guān),他只是擔(dān)心奴婢,才會壞了規(guī)矩。 水芝現(xiàn)在最擔(dān)心的,就是景玉。觸及這個問題,皇帝反應(yīng)卻與昨日完全不一樣了。他沒有立即回答水芝,而是好一番沉默都開口回應(yīng)。 見此,身旁的太監(jiān)總管知道該自己上場了,于是一甩拂塵,踏出一步站到水芝面前,揚聲道:成福私自綁架宮人,擅闖東宸殿,已是死罪,陛下沒殺他,已經(jīng)是開恩了,爾等莫要多嘴,否則同罪論處。 太監(jiān)總管說完,皇帝也沒等水芝有機會回應(yīng),一甩袖便在眾人的簇擁中踏出大殿向前朝而去,對于景玉的事,根本不可能提及。 面對如此強橫的忽略,水芝一下子慘白了臉。她知道皇帝這是有意在回避景玉的問題,所以,景玉是真的出事了嗎水芝不敢想,她覺得好像有什么東西已經(jīng)超出了預(yù)料。 與此同時,天牢里被人惦記的景玉,此時正被綁著雙手掉在一根粗壯的梁木上,短短一晚上而已,他已經(jīng)走過了許多的刑法,如今是傷痕累累,鮮血淋漓。 說,誰是你的主子,你去東宸殿,到底有什么目的一獄卒拿著燒得通紅的鐵烙故意在景玉面前晃悠,意圖恐嚇?biāo)?/br> 然而翻來覆去的折磨,景玉卻并沒有說出什么有用的消息。這是皇帝親自下令壓來的犯人,獄卒自然不敢馬虎,可偏偏,折騰一晚上,景玉就是什么也不說。 獄卒無奈,將那塊通紅的鐵烙毫不猶豫的按在了景玉的胸膛,頓時一股難聞的焦糊味撲面而來。衣服與rou皮的聲音讓人無法忽略。 然而這么痛的酷刑,景玉除了在炮烙落下時身體條件反射動了一下后,之后 正文 第658章:長亭賦 一直緊咬著下唇不肯發(fā)聲。 獄卒見此,無奈,丟了炮烙,轉(zhuǎn)身去向上級稟報。景玉被吊在那里,周圍沒有了別的聲音,過了許久,他才艱難的睜開了眼皮。 入目是一片陰暗與潮紅,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那些人闖進他的家里,抓走他的家人,然后虐打屠殺。 心底抽搐,景玉復(fù)又閉上了眼。過了許久,牢外的甬道響起了細微的腳步聲音,太監(jiān)總管在獄卒的帶領(lǐng)下走到牢前,看著里面只能看出人形的血人,目光情緒沒有絲毫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