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把老攻搞到手前人設(shè)絕不能崩、酷哥親了我一口[娛樂圈]、[希臘神話]海妖、小學(xué)長、仙尊她寵了一個黑心蓮、糙漢娶夫記、發(fā)光體、大力出奇跡、禁止恐A、逆襲死亡航線[重生]
在魏大嫂看來是很正常的,蓋新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就不說磚瓦這筆開支的,就單單是過來幫忙親戚們的飯菜都需要攢不少時間。像魏大嫂前些年蓋新屋,糧食都是提前備好的,又讓她的小兒子大孫子去河邊溝里摸了不少泥鰍魚蝦,腌了一大壇子,這就是幫忙的人吃的葷菜了。 魏大嫂將自己過日子的經(jīng)驗都傳授給了楊冬燕,喝了一大碗糖水后,一抹嘴就走了。 楊冬燕親自將她送出院子,返身將院門的門捎插上,這才回到了堂屋里。 結(jié)果,一進門就看到滿臉絕望的小楊氏。 “娘?。」冒?!咱不聽大伯娘的行不行?。课蚁氤詒ou,我想住新屋……” 楊冬燕翻了個白眼:“咱們兩家的情況從根子上就是不一樣的,聽啥啊?” 部分內(nèi)容還是可以聽聽的,全部聽從就沒這個必要了。 蓋新屋的事兒先不著急,畢竟著急也沒用,北方的冬天土地那是比石頭還硬,就是再有錢,都得等來年開春以后再動工。 目前最要緊的就是做好過冬的準備。 “大牛二牛你倆先將各屋的炕道給通了,試試看能不能燒起來,不行的話,趁著還沒到年關(guān),還能再修一下?!?/br> “棉被褥子都做好了,棉衣棉褲最遲后天就能到手了。只有棉鞋麻煩一些……二牛媳婦,你也別真就閑著啥也不干,棉鞋你不穿???這樣吧,你就負責(zé)做棉帽子,每人一頂?!?/br> 小楊氏弱弱的點頭,她會的呀,就算是家中小閨女,那也不至于啥都不會。反正女兒家該學(xué)的事兒,她都學(xué)過的,頂多也就是做得不好而已。 楊冬燕覺得問題不大,只要夠暖和就成,丑就丑點兒吧。 把小楊氏安置在家里干活,方氏當(dāng)然還是要忙活屋前屋后那些事兒,洗衣做飯喂雞打掃…… 好在大牛二牛如今在家里,像掃院子之類的事兒,還能交給他倆去做。 楊冬燕主要考慮一個保暖問題,她對北方的冬天充滿了恐懼,印象中上輩子年幼時候,那種大雪皚皚的場面,非但沒給她任何美的享受,反而只留下了凍到骨頭縫里的感覺。 在那時,整個國家都處于狂風(fēng)驟雨之中,南方洪災(zāi),北方旱災(zāi),在糧食顆粒無收的情況下,還遭遇了幾十年里最寒冷最蠻長的冬日。 前朝皇帝昏庸無道,聽信佞臣讒言,覺得這是天災(zāi)人力不可干預(yù),無視百姓生死。殊不知,在被逼到了極致的情況下,便是手無寸鐵的普通百姓,也會揭竿起義。 楊冬燕還記得自己上輩子在北方所度過的最后一個冬天,饑寒交迫之下,無數(shù)親朋都沒能等到春天。 糧食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其實光老魏家秋天收上來的那些糧食,就足夠一家子吃的了。 以前總是饑腸轆轆,那是因為北方這邊的糧食只有一季,春天來得晚,春耕就會順勢往后推,連帶收獲的時間也比南方要晚上許多。偏冬天來得又早,等于說秋收的糧食是要一直吃到來年秋收的。 也因此,多數(shù)人家都會將秋糧仔細的分配好。 每個月吃多少,每天吃多少,甚至精確到每頓多少糧食下鍋。 曾經(jīng)的老魏家也是這么過日子的,不這么過,活不了啊! 眼下就不同了。 次日一早,楊冬燕打發(fā)大牛二牛去通炕道,自個兒則帶著倆兒媳婦準備和面包餃子。 完全不吃rou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仔細算好了每頓的量。最省事的法子就是將豬rou剁成餡,添上蔬菜包餃子。 北方也不是全無優(yōu)勢的,起碼在冬天,完全不用擔(dān)心吃食壞掉。 取了三斤鹽分較少的豬rou,楊冬燕又吩咐方氏拿了大白菜、蘿卜,聲勢浩大的開始剁餡兒。 剁了豬rou剁白菜,剁完白菜剁蘿卜,剁完蘿卜……別著急,還有蔥和姜,韭菜也有不少呢! 一開始楊冬燕還覺得這活兒特容易,畢竟比起搟餃子皮和包餃子這種細致活兒,剁餡兒啊,完全不費腦子的。 所以她是準備自己剁餡兒,方氏搟皮子,小楊氏包餃子。 結(jié)果很快她就后悔了。 她的膀子??!不能要了??! “二牛!二牛你過來!”她很快就呼喚了外援。 鄉(xiāng)下地頭一般沒那么多講究,女兒家是要干活,男孩子也不例外。像魏家哥倆,廚藝肯定是不行的,但像生個火煮個粥燒個水之類的,完全沒問題。 剁餡兒自然也沒問題。 于是,隔壁魏大嫂就開始陷入了新一輪的思考人生之中。 她不知道包餃子是楊冬燕新想出來的“節(jié)約過日子”的好法子。 在楊冬燕看來,餃子多好啊,既能當(dāng)主食又能當(dāng)菜吃,一下一大鍋子,全家的飯菜都解決了,還省了油和柴禾。 可換個人來看這事兒…… 你家是有多大的家底? 居然打算一口氣包它個千八百個餃子凍瓷實了,每頓下一鍋?? 餃子啊,過年的大菜??! 難道不是吃年夜飯時,每人略分幾個吃的嗎? 魏大嫂不好了,她連自家兒媳婦都懶得教訓(xùn)了,滿腦子都是隔壁家的。 忍著憋著,看隔壁那敗家婆娘還能咋折騰! 作者有話要說: 楊冬燕:我可真是個會過日子的小機靈鬼兒~~ 魏大嫂:隔壁那個敗家婆娘→_→ 第024章 讓魏大嫂沒想到的是, 楊冬燕這邊還沒干啥呢,另一門平常不太走動的親戚就上門了。 來的是魏家已經(jīng)嫁出去二十多年的大姑姐。 魏家這頭,原是三姐弟, 別看楊冬燕總是喊隔壁魏大嫂,但事實上隔壁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 楊冬燕她男人則是最小的老三。不過, 他們這一片習(xí)慣了將男女分開序齒,因此叫大哥大嫂也沒錯。 據(jù)說魏家這位大姑姐,她娘生她前正在吃涼拌薺菜,生完后就順口起了個名兒,叫魏阿薺。 魏阿薺嫁的倒是不遠,就是本村的老劉家。 沒錯,當(dāng)初楊冬燕罵罵咧咧劉大劉二時,就曾被小楊氏質(zhì)疑過,好端端的罵姑家干啥? 劉這個姓氏本來就不算罕見,趕巧碰上倒也尋常。 然而, 兩家離得近卻不代表關(guān)系親近, 事實上兩邊早就沒什么來往了。 結(jié)果, 魏家這頭還忙著包餃子呢,人就上門來了。 “喲!這正忙著呢?離年關(guān)還有那么多日子, 就開始包餃子了?還是rou餡兒的?嘖嘖, 別人跟我說,我娘家侄子掙了大錢了, 我還不信呢,瞧瞧這些……” 此時,二牛還在灶屋里繼續(xù)剁著餡兒,楊冬燕則帶著倆兒媳婦, 坐在堂屋的飯桌旁,搟皮子、包餃子。 楊冬燕是先聽著聲音,扭頭才看到了人,微微一愣,很勉強才從原主的記憶深處挖出了這個人來:“他姑?” “繼續(xù)忙繼續(xù)忙,別停??!”魏阿薺笑瞇瞇的掃視了一圈,眼里有精光閃過。 魏家的房子只是簡單的修繕了一番,并未來得及擴建,因此很多東西都是堆在堂屋里的。像角落里堆放的米糧、炭火,還有橫梁上掛著的腌豬rou等等。 再看已經(jīng)包的那上百只餃子,魏阿薺不由的吞了吞口水,隨后才嗔怪道:“早先家里要修房子,怎么也不支會我一聲?早知道,我就讓我家富貴來幫忙了!” 楊冬燕沉默了。 饒是在原主的記憶里,跟大姑姐相關(guān)的事情沒多少,可有一點卻是記憶深刻。 魏阿薺嫁得早,可她運氣不太好,一開始是懷不上,嫁過去第三年才開了懷。結(jié)果一生是個閨女,再生還是閨女。等她終于生出兒子時,二牛都已經(jīng)兩三歲了。之后倒是又生了一個,仍然是個閨女。 也因此,這唯一的兒子,就成了老劉家的金疙瘩。別家給孩子起名都是往土了起的,唯獨她倒是好,直接叫兒子劉富貴。 劉富貴小胳膊小腿兒的,長得比小姑娘還白嫩,一點兒也看不出來是鄉(xiāng)下泥腿子。 就他這樣的,還來幫忙?就是他敢來,楊冬燕也不敢讓他干活,萬一摔了碰了,大姑姐能翻天了。 不過客套話還是要說的。 “哪能讓富貴兒……來幫忙呢,咱們老魏家又不是沒人干活?!?/br> 提到富貴兒時,楊冬燕可疑的停頓了一下。 她想起來了,上輩子的大兒媳婦院子里就也有個富貴兒,呃…… 是一只繡球狗。 那邊的富貴兒日子就過得太好了,吃食分外精細,連狗衣裳都有一柜子。當(dāng)楊冬燕還是王府老太君時,就不止一次的感概過,她兒媳婦養(yǎng)只狗都比她養(yǎng)孫子細致多了。 每次聽到楊冬燕這么說,王妃那臉色就如同好幾天沒解大手一般。 如今想起這些往事,楊冬燕還是挺懷念的。 魏阿薺可不知道楊冬燕在想啥,她只是順著話茬繼續(xù)說道:“這話說的,咱們兩家是親戚,互相幫襯一把不是很平常嗎?正好眼下農(nóng)閑,他在家待著也是待著,要不我喊他過來?” “不用了,家里沒啥活兒了?!睏疃嗥ばou不笑的說道。 這已經(jīng)跟有沒有心眼沒關(guān)系了,實在是這畫風(fēng)太熟悉了。 楊冬燕上輩子是永平王府的老太君,雖說她和老王爺?shù)闹劣H都沒能熬過戰(zhàn)亂,可遠親還是有的。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打著親戚的名頭過來打秋風(fēng)。 打秋風(fēng)也沒啥,老王爺在戰(zhàn)場上是殺戮果斷,但對老親還是比較寬容的。甚至別說親戚了,同鄉(xiāng)都能從他手里得到救濟?;蚴堑昧舜蛸p回家置辦幾畝地,或是直接安排個差事,總歸不會讓人空手而歸的。 可那是上輩子! 手握重兵的永平王府,既不稀罕那幾個小錢,也不用擔(dān)心就此被人訛上了。 可如今呢? 眼見楊冬燕一開口就是拒絕,魏阿薺的臉色就不是那么好看了:“看來弟妹你是嫌棄我家窮,怕沾上了甩不脫?” 沒錯! 楊冬燕在心里狂點頭,面上倒是不顯:“嫌棄劉家窮?這不是開玩笑嗎?誰不知道老劉家那家底,全村數(shù)一數(shù)二的!再說了,我能嫌棄誰窮呢?整個村子就屬咱們家最窮了!” “那是以前了?!蔽喊⑺j并不高興。 劉家是曾經(jīng)富過,要不然她爹娘也不會把她嫁過去,可如今卻不成了,是談不上窮,但也沒多少余錢了。 自打魏阿薺的公婆離世后,她本人不善經(jīng)營,她男人又是個好逸惡勞的,閨女早早的打發(fā)嫁出去,兒子又是金玉疙瘩。家里倒是有十幾畝田,都賃出去了,只靠佃租過日子。 如果是那等江南水鄉(xiāng),有十幾畝地也能勉強稱一聲小地主了。可北方不是這樣的,你把地給人家種,人家肯定是要糊口的,若是佃租高了,辛苦勞作一年都不能糊口,那還折騰什么?可佃租低了,日子自然也就緊巴巴的。 以前公婆還在世時,有公公壓著,她男人還是會下地干活的,家里的地自己種一半,另外一半則是賃出去。她婆婆還養(yǎng)了十幾只雞,每年都喂兩頭豬,家務(wù)活兒則由她兩個閨女來做。 到如今,她小閨女倒是還能幫著做些家務(wù)活兒,可其他的事兒卻都要她來cao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