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16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病名為愛[娛樂圈]、舔蜜、我養(yǎng)成了最后一位神明、時少,你老婆A爆了、這功德,我要了、皇位與忠犬[重生]、渣女翻車之後 NP、末路、傅先生和傅太太(高H,1V1)、極晝(骨科)
卯時就是凌晨五點,蘇澤疑惑的問道:“為何這么早?” 陳朝源嘆息說道:“還不是怕不中的士子鬧事,第二場也叫做晨試,中午之前就能考完?!?/br> 蘇澤也是無語了,由此可見大明朝的官府信用如何了。 固然有科舉考試競爭激烈,士子們都對考中的不服氣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確實科舉舞弊嚴重,縣中的讀書人不信任官府。 其實別說是縣試了,就連會試也是鬧過舞弊案的,比如著名的明初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眾說紛紜,于家書鋪里也有常有印刷的《南北榜秘辛》的小冊子賣,這種地攤文學頗受歡迎,就是有可能被官府查禁,所以書鋪都是到了傍晚才拿出來賣。 南北榜案是洪武年時候的事情,當時朱元璋以陳三省為主考官,最后會試結(jié)果中進士的全部都是南方人。 這引起了北方士人的強烈反對,朱元璋親自審理案件,推翻了南榜的結(jié)果,欽點的進士全部都是北方人。 參與此案的主考官,同考官,監(jiān)考官,陪考官全部獲罪,而上書檢舉的大臣也同樣獲罪,這場明初的科舉弊案,看似得到了很好的處理,其實還是留下了很大的后遺癥。 南北方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從南北榜案之后,朝廷就默認了南北士子的錄取比例。 后來南北相爭,反而給帝國的精英心中劃下了隔閡。 科場弊案的處理結(jié)果也是疑點重重,第一次北方一人不取確實是有舞弊,但是朱元璋親判又南方不取一人,其實還是他疑心南方士人在朝廷中勢力太大,所以提拔北方士人的平衡術(shù)。 也就是說原本的腐敗問題,最后用政治問題處理了。 這樣的處理結(jié)果,固然是平衡了當時的朝廷局勢,可是也加劇了普通讀書人對于科舉公正和嚴肅性的質(zhì)疑。 皇帝親自判卷的會試結(jié)果都是這么兒戲,后面的科舉考試又有什么公正性可言呢? 后面幾朝更是科舉舞弊案件頻發(fā),更是加重了普通讀書人的不滿,朝廷的公信力已經(jīng)喪失,再怎么做都是錯的。 這之后,主考官提攜同鄉(xiāng),以鄉(xiāng)人抱團結(jié)黨的行為越來越嚴重,這都是明初留下的禍根。 縣試就是沒有公信力,第二場考試都要在天亮前進場,蘇澤也是服了。 返回編輯部,蘇澤開始養(yǎng)精蓄銳。 雖然用了糊名、號牌登記制度,但是有心人已經(jīng)打探到了第一場考試結(jié)果了。 登記考簿的書吏是人,縣衙本身就和篩子一樣,都不需要刻意打聽,消息就傳出去了。 就算是號稱鎖院的考院內(nèi),白知縣也知道了榜首的甲六是蘇澤了。 聽到是蘇澤,白知縣也是非常錯愕。 他本以為蘇澤是答不出來提前交卷的,卻沒想到他答的這么好。 一想到蘇澤當日在縣學的精妙破題,看來此子還真的有幾分急才。 再拿起考卷,看著內(nèi)容,白知縣更是覺得欣賞,他將蘇澤的考卷謄抄下來,準備寄給幾個同年同道好好觀摩一下。 知府衙門后宅,方知府也知道了蘇澤是榜一的事情。 一般來說,第一場縣試的第一名,不出意外就是縣試第一。 縣試第一也叫做案首,府試的時候,縣試案首一般都能中試。 這也算是官場潛規(guī)則了,你縣試點的第一名,府試都考不過,那不是說明縣試中有水分嗎? 這不等于知府說知縣工作做的不好嗎? 方知府微微點頭,可惜要等到考試結(jié)束,才能看到蘇澤的卷子。 若是能考上秀才,也算是勉強合格了。 舉人可以慢慢考嘛,反正自己也身體康健,倒是也不著急。 “把這個消息送到小姐房里去,別太刻意。” 貼身書童立刻會意。 當天晚上,方知府的晚餐多了幾道他喜歡的rou菜,飯后還多了一道甜湯。 而彭安又帶著滿滿一個大食盒,送到了蘇澤暫住的地方。 吃著食盒中的食物,蘇澤又看到香囊。 這位方大小姐的廚藝至少是lv10水平,怎么刺繡女工等級這么低? 想到對方書法詩詞的造詣,看來是和女工八字不合? 第二天凌晨,林清材陪同兩人來到考院,這一次衛(wèi)所哨兵的搜檢沒這么嚴格了,還是按照上次的號牌,蘇澤坐進了甲六的考棚。 此時天還沒亮,書吏開始分發(fā)蠟燭。 第二場考試的內(nèi)容是詔浩表判論,其實就是四種公文寫作。 縣試的要求很低,只要格式正確,內(nèi)容上不做要求,主要就是考的公文格式。 因為天還沒亮,這場考試又不是五經(jīng),大家考試內(nèi)容都是一樣的,就由縣衙的禮房吏員宣讀考試內(nèi)容。 內(nèi)容也很簡單,這次考的是“浩”和“判”。 浩,也通誥。 這次縣試的題目,是《節(jié)止酒浩》。 內(nèi)容很簡單,就是號召百姓珍惜糧食,少用糧食釀酒的朝廷政令。 這個文章算是送分題了,原因很簡單,這是有范文的。 《尚書,周書》中就有一篇《酒浩》,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也是所有讀書人必背的書目。 由此看來,白知縣在第二場考試算是放水了,按照周公的思想寫,套用現(xiàn)在的浩的格式就行了。 蘇澤莞爾一笑,這《酒浩》也是很有意思的。 《酒浩》是中國第一篇禁酒令,除此之外,歷史上一次經(jīng)典的政治刺殺,也是通過《酒浩》來完成的。 北周權(quán)臣宇文護,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繼位初期的權(quán)臣。 北周武帝宇文邕為了殺宇文護,就向宇文護說太后最近嗜酒,請宇文護入宮宣讀《酒浩》勸諫太后。 宇文護并不知道刺殺計劃,欣然入宮。還未等讀完,宇文邕用玉笏從后面打他,宇文護倒在地上。侍衛(wèi)上前將宇文護殺死,一代權(quán)臣就這樣命喪皇宮。 你以為的權(quán)術(shù),《瑯琊榜》以天下圍棋盤,人心為棋子,天羅地網(wǎng)步步緊逼。 實際上的權(quán)術(shù),騙進宮里宰了。 而實際上,前者只見于家,后者才是政治斗爭常態(tài)。 康麻子除鰲拜也是這套方案,可見這套方案的實用性。 當然,這也是因為鰲拜不讀書,從宇文護之后,秉政的權(quán)臣就很少獨自去后宮,就像是現(xiàn)代黑老大釣魚都要戴頭盔一樣。 蘇澤迅速寫完了《節(jié)止酒浩》,然后就是判了。 判,就是判詞。 不過這個題目考的也不是怎么判案子,而是怎么寫判決書。 這個格式也是蘇澤突擊訓練過的,案情也是很清楚明晰的,蘇澤迅速寫完了,然后改了錯別字謄抄到了考卷上。 這期間,白知縣也在蘇澤的考棚前轉(zhuǎn)了一圈,看到蘇澤字跡工整,寫的浩和判也都非常標準,心中也是很滿意。 九點不到,基本上大家都考完了,出了考院就迅速回家。 第二場的批改也很快,第二天就再次貼出紅榜,這次甲六依然在“中”字的中央,前十名的排名都沒有什么變化。 不過意外的是團案外圈的幾個人被黜落了,也不知道他們是格式不對還是考卷出現(xiàn)了問題,陳朝源竟然遞補進入到了主榜中。 陳朝源欣喜若狂,第三場論考完就是最終名次了,自己還有機會! 彭安再次送來食盒,很快就到了最后一場考試。 最后一場考論,也就是策論。 不過明代的殿試之前都不重策論,所以題目都很簡單,算是走個形勢。 依然是考卷格式和避諱別出問題,基本上排名就定了。 有時候出題的縣令,也會出一些題目,來詢問年輕讀書人的看法。 但是按照明代的規(guī)定,不能考實務。 原因很簡單,你知縣是個什么品級的官員,伱也配問策? 問策是我老朱家才能做的事情,你一個知縣就要問策了,以后還得了?難不成要攝政? 所以明代除了殿試的策論,其余策論不能談論實事。 不過這種東西,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不談實事,那就談歷史好了。 白知縣的題目是《論定宋元倭亂策》。 好吧,現(xiàn)在抗倭不能寫,那就寫宋元的好了。 蘇澤提起筆,寫下一套四平八穩(wěn)的平倭策。 大體上就是整頓海防這一套的,至于開放海禁這種東西,那屬于祖宗之法,是不能寫的。 本身就是鍵政文章,自然也談不上什么可實施性。 比如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今年趙文華上的《條陳海防疏》。 文章自然是寫的極好的,但是內(nèi)容是啥呢? 一守、二攻、三撫,三策并用,可以取勝。 這就是所謂的正確的廢話。 等到晚明那些大臣動不動就上什么平遼策,基本上也都是這個套路,反正就是車轱轆話。 就看誰的文采好,誰的文章寫的好,能夠打動皇帝。 蘇澤寫的《平倭策》,也是這樣的正確的廢話。 白知縣巡視考場的時候,也在蘇澤的考棚外停留了一會兒。 蘇澤所寫的《平倭策》內(nèi)容也是中平,但是文采倒是不錯,還引用了元代平倭的經(jīng)驗,這已經(jīng)讓白知縣非常滿意了。 南宋末年就已經(jīng)有倭寇出沒東南海域了,到了元代愈演愈烈,明初倭寇非常猖獗,當年朱元璋處死大臣,最常用的罪名就是“通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