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漢之國 第47節(jié)
主人道:“可不是如此!金兵生在苦寒之地,哪有見過我們宋人的好物?占了鄧州,把周圍的綢絹之類都搶了。再者說,現(xiàn)在正逢亂世,綢絹存起來可比金銀。” 張均點頭。嘆了口氣。 此時的綢絹不止是制作衣服的原料,還可當金銀。與金銀一樣,綢絹被稱為輕貨。長途販運的商人經(jīng)常帶著,作為自己的本金。 鄧州地理位置優(yōu)越,周圍有大片平原,勉強算得上魚米之鄉(xiāng)。加上南邊的襄陽,綢絹很多。不過張均只是拿此事做個借口,雖然買不到,也不發(fā)愁。 主人道:“其實鄧州也不是沒有綢絹,不過平常買不到?!?/br> “為何?”張均抬起頭來,隨口問了一句。 主人道:“現(xiàn)在的綢絹都在官府,市面哪里見得到?知州是個伶俐人,知道亂世之中,綢絹是值錢東西,大多都收入了官庫。市面上縱然是有,很快也被官府收走?!?/br> 張均點了點頭:“也有道理?!?/br> 綢絹是用來做衣服的,但這衣服不是平常人穿的。此時的百姓穿的是布,所謂布衣,就是指尋常的百姓。當然,不是棉布,而是麻布。 現(xiàn)在非常時期,與金銀一樣,綢絹也被官府和富貴人家收起來。 主人道:“不過,若客官要買官府綢絹,也有辦法?!?/br> 張均笑道:“官府的生意最難做。有什么辦法?” 主人道:“就看你的本錢是什么子。若是用銅錢只怕不行。但若是金銀,就不一樣了?!?/br> 張均想了想,便就明白主人的意思。儲存綢絹,怎么也比不過金銀。自己若是拿著金銀,縱然是官府,也會把綢絹賣給自己。 見主人看著自己,張均搖了搖頭:“知道我有大筆金銀,官府何必賣綢絹給我?他們有兵,直接搶了我的不就好?沒本錢買賣,才是真的好買賣?!?/br> 主人家聽了就笑:“客官說的什么話!知州是個本分人,不會做這種事的。” 張均只是笑笑,沒有回答。買綢絹只是自己的借口,沒有必要多說。 見主人沒走。張均心中一動,問道:“聽說金兵攻破鄧州,劫掠并不嚴重。自靖康時候起,朝廷就議論遷都來此,聚集物資不少?,F(xiàn)在的鄧州官庫里,應該堆積如山吧?” 主人家搖頭:“劫掠雖然不重,值錢的東西還是被搶走了。官庫里剩下的,多是刀槍弓弩,值錢的一概沒有。一州之地能養(yǎng)多少兵馬?對知州沒多少用處?!?/br> 張均聽了暗暗點頭。王宵獵最在意的,就是存在鄧州的刀槍弓弩。什么金銀寶貨,王宵獵還不在意呢。有了武器,有了人,就有了武力。亂世之中,武力在手,什么搶不來? 說到這里,主人家嘆了口氣:“我家三兒,以前就在官府當差,與現(xiàn)在的知州熟識?,F(xiàn)在得了知州的提攜,也有官在身。可惜現(xiàn)在鄧州商旅不通,市面蕭條,卻沒多少在手?!?/br> 依宋朝制度,中上等戶要服差役。這主人在城中繁華之地有一家客棧,有人在官府當差是必然。不過能與知州搭上關系,就是自己福氣。不過看主人樣子,當著這官,并沒有撈到多少錢。 張均道:“亂世之中,留得性命就是福大。等金兵退了,一切自然都有。” 主人家聽了搖頭:“金兵如何能退?去年金軍來襲,我看得分明,他們極是兇悍。小老兒活了五十多年,何曾見過那樣兇悍的軍隊?我大宋的軍隊,萬萬比不過的!” 說完,看著遠方,好似回憶當日情景。 張均卻不發(fā)為然。都說金軍強勁,自己卻沒有見過。王宵獵一軍,連勝金軍兩次,自己可是見得多了。鄧州靠南,以前就沒有宋朝的強軍駐這里。這老兒目光太短淺。 過了好一會,主人才道:“當日金軍到了鄧州,只向城頭放了幾箭,官軍便就四散而去。金軍幾乎未死一人,便就占了這偌大的鄧州城。如此厲害,如何抵擋!” 張均道:“那是城中沒有合格將領,不敢迎戰(zhàn)。若是緊閉城門,不信金軍能攻下來。鄧州城里又有人,又有軍械,金軍難道飛進去?” 主人聽了,上上下下打量張均。搖了搖頭:“你當過兵么?知道如何打仗嗎?城里的官兵都知道打不過金兵,早早逃了,你一個百姓又知道什么!” 張均渾不在意,笑瞇瞇地看著主人。 攻破太原,特別是破了開封府之后,金軍南下幾乎沒有遇到阻礙。在河東和河北,還有一些城池金軍攻不下來。過了黃河之后,金軍兵鋒所指,幾乎無人可擋。很多時候到了城前,向城上射一兩箭,宋軍就乖乖打開城門投降。真正望風披靡。 在很多宋朝百姓眼里,金軍就如同惡魔一般,不可阻擋。聽說金軍來了,快快逃走就是,根本就沒有反抗的念頭。此時正是金軍最強的時候,未遭敗績。 金軍真這么厲害?未必見得。但風頭正盛,對戰(zhàn)斗力確實有很大加成。理性分析,宋軍的人力物力都不弱于金軍,只要真地有勇氣與金軍作戰(zhàn),金軍不可能有這么大戰(zhàn)果。但戰(zhàn)爭往往不是理性的。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出來的,很多時候與分析相差甚遠。 從一觸即潰,到后面慢慢開始敢與金軍對抗,再到后面勢均力敵,宋朝的改變是一步一步來的。歷史上,先是和尚原,再是黃天蕩,這兩場大勝挫了金軍銳氣,給了宋軍信心。有更多的將領,愿意站出來與金軍死戰(zhàn)。一點一點地,改變了雙方局面。 第105章 困惑 王宵獵坐在位子上,微閉雙目。案上放著這幾天吏人整理的文書,堆積如山。 文書包括以前的州縣條例,實際實行的制度,各城、鎮(zhèn)、渡口等等的攬子等等。還有仔細整理出來的包括各種苛捐雜稅的稅額,實際收的數(shù)額,各地城廓和鄉(xiāng)下百姓的實際負擔。除此之外,汝州到底有多少主戶,多少客戶,有多少形勢戶,五等戶各有多少。不同的戶等實際負擔多少。 地方不大,這些內(nèi)容卻五花八門,名目繁多。整理清楚,實實在在是個大工程。更復雜的事情還在后面??辆桦s稅肯定要減少,許多名目要取消。但到底要減多少稅,減哪項,數(shù)額怎么減,都要仔細地斟酌。各種名目的吏人、公人、差役,以及形形色色的攬頭、監(jiān)當官、專知官,還有那些斗子、稱子、揀子和庫子等等,哪些當省,哪些不能省,都要考慮。 必須明白,官府管理地方,一定是需要人手的。這些人手,要由地方百姓來養(yǎng),也不容質(zhì)疑。王宵獵要做的,是把人手降到最低,百姓負擔盡量減少。同時,還要打擊地方豪強。百姓收入增加的同時,官府的收入也增加。這些事情,千頭萬緒。 一直困擾王宵獵的,其實是一個理論問題。 前世學來的,人類社會是向前發(fā)展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一直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chǎn)主義社會。再之后呢?之后就不知道了。 坦白講,這種把人類社會分階段的辦法,是根據(jù)歐洲,特別是西歐的歷史分析的。世界上的其他地區(qū),都很難被套進去。是資本主義社會比封建社會強,還是西歐強,僅因為西歐被分類為資本主義,是很難說清楚的。社會階段更高,就比低階段的強?一敗再敗的宋,和剛剛走出原始社會沒有多久的金,顯然都不同意。解放生產(chǎn)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不能如此簡單。 中國的事情,還是要看中國的歷史與事實。新中國的建立過程,教給王宵獵的,不是那幾個社會階段,而是幾個重要的理論。 歷史唯物主義,換一種說法,就是人民是歷史的主人。同樣,新中國也是人民當家作主。不管是歷史還是現(xiàn)實,站在人民一邊,也就站在了勝利一邊。只不過中國大部分的時期,人民主動或者被動缺席了而已。當人民站起來,團結成一體,也就真正左右了歷史。 這個理論在中國文化中并不稀奇。從孟子就講,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重視人民,發(fā)掘人民的力量,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思想。 這個思想非常重要。歐洲的文藝革命,思想啟蒙,同樣也是從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開始的。不管是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還是議會、選票政治,都是一步一步,認識到普通人是政權的主人。 如果說在此之前,人類的政治權力從理論上來說是一個鏈條,人民登上政治舞臺后,政治鏈條開始慢慢閉合成一個圓環(huán)。 政治鏈條,歐洲有君權神授,中國有受命于天。皇帝君主從天命或者是神那里得到統(tǒng)治權,而后有任命的官員,或者是分封的領主,統(tǒng)治整個國家。從神授或者天命到最底層的百姓,是一層一層傳遞下來的,如同一條鏈條。天子或者帝王,以及各級官員和封建領主,處于這條統(tǒng)治鏈條的各個位置。最上面的天或者神,與普通百姓并沒有什么交集。 這樣開放的政治鏈條,決定了政治制度。不管怎么包裝,用什么理論解釋這種政治制度,都改變不了這種層層壓制、層層分封的制度。只是在不同的制度中,天命或者神的地位不同,帝王、官員和領主們面對天命或者神的地位不同。最底層的百姓,基本沒有政治權力。 當最底層的百姓,一步一步被融入政治中,天命或者神慢慢被移出政治。而由人民,來代替了原來天命或者神的地位。西方的議會和選票政治,從理論上,就是讓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同樣的,后來的蘇聯(lián)和中國,采用了代表大會制度,也是用人民來代替了原來的天命或者神。 從開放的政治鏈條,變?yōu)殚]合的政治圓環(huán),是近現(xiàn)代政治體制跟以前的政治體制最大的不同。致于實行什么具體的制度,其實沒那么重要。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體制分歧,更多的是盟友與敵對勢力的分歧。 政治制度與開放的政治鏈條越不同,與閉合的政治圓環(huán)越接近,政治制度也就越先進。階層固化和貧富分化對國家的影響,應該從這個方面來分析。 王宵獵前世,絕大部分的國家,絕大部分的政治家、理論家,對此都沒有清醒認識。大部分的人都在意識形態(tài)中,在政治制度中,從經(jīng)濟管理上,進行各種分析。這些分析其實沒有什么理論基礎,只能從生產(chǎn)力,從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低,從國家的軍事力量,諸如此類來分析。 人民是歷史的主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政府要為人民服務。這些話語聽起來非常簡單,耳熟能詳。但真正分析起來,卻都大有學問。能夠真正理解清楚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從前世,王宵獵學到的政治知識其實只有幾條。第一是在國家和社會之中,人民是主人。天命或者神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人民作為主人,把政治鏈條閉合成了政治圓環(huán)。第二社會是發(fā)展的,與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相適應,政治應該不斷改革。除此之外,不太重要。 困擾王宵獵的,是人民是主人,但到底誰是人民?農(nóng)民是,工人是,知識分子是不是?資本家是不是?官員是不是?軍人是不是?甚至是牢獄里的犯人是不是?街道上的乞丐是不是? 人民是主人。但是國家怎么知道人民的意見?怎么讓人民當家作主?即使分清了誰是人民,他們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是不是真地代表了心里的意見?即使代表了心里的意見,這些意見又是不是正確的呢?現(xiàn)在認為正確,結果一年后,十年后,或者更長時間后,卻發(fā)現(xiàn)錯了怎么辦? 如果問人,對這些問題,很多人都能長篇大論,說出無數(shù)的意見,提出無數(shù)的看法。但說實話,絕大多數(shù)基本沒有什么用。這些簡單的問題,涉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實際是大學問。 中國的儒學,在發(fā)展過程中,孔子之下有兩個人非常重要。一個是孟子,另一個荀子。他們兩人的思想,一個非常著名的分別,一個認為人性是善的,一個認為人性是惡的。 宋朝之前,荀子的地位比孟子高。宋朝之后反過來,孟子的地位比荀子高。 為什么?是有的學者昏了頭,朝廷跟著發(fā)昏?還是有深刻的社會原因?王宵獵說不清楚,因為他前世沒見過關于這方面的研究。 人性是善是惡,直接關系到政治制度,關系到社會治理。不管是國家還是社會,都是由人組成。對人的認識,決定了政治制度和社會治理。 在經(jīng)濟學中,經(jīng)常把參與經(jīng)濟活動的人視為理性人,認為是自利的,是理性的。這個假設,同樣是對于人的認識,由此引出各種理論。 對人的認識,比如認為人是自由的,人是自利的,有天賦的人權。這樣的認識,直接產(chǎn)生了相應的理論,產(chǎn)生了相應的政治制度,產(chǎn)生了相應的社會治理方法?;蛘哒f,對人的認識,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研究的基礎。認為人是什么樣的人,應該是什么樣的人,就有了不同的政治思想。 換另一個角度,從人是什么樣的走出來,重新認識國家和社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又說,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其實比較明確。就是以“我”為一個存在,以他人、國家、社會等等作為一個存在,如何處理其中關系。最核心的,就是忠恕。對別人、國家、社會、宗族、家庭等,是忠。而對自己,要求則是恕。 孟子的思想比較復雜,也有些混亂。他提出了“義”。但義到底是什么,其實說不太明白。后世的人更加混亂,經(jīng)常仁義并提,失去了其具體的意思。 對人的認識,有一元論和二元論。二元論很簡單,認為人是自然人,有自然本性,同時人也是社會人,有社會稟性。國家制度,社會治理,是基于人的社會稟性,但也考慮自然本性。一元論則認為人是社會一元的,自然性本身也是社會性的一部分。對人的治理,不需要考慮自然本性。 王宵獵看來,人就是人,沒有什么一元論二元論。一元二元的分別,只是人對社會、自然等的認識不同。以認識者的眼光,去研究人類。怎么分,人還是在那里,人依然是那個樣子。 或者說,人的本性是什么,人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其實沒那么重要。 人就是這個樣子,或者那個樣子的,怎么認識是認識者的事。但一個人,和兩個人不同的,不是兩個人的簡單相加。因為兩個人在一起,有了相互關系,有了利益糾纏,有了他們的共同特性。這一個共同特性,是新生出來的,既與兩個人有關系,又有自己的獨立性。 一切對于人的研究、理論,家庭關系、宗族管理、國家制度,都必須把這個共同特性考慮在內(nèi)。而且要把這個共同特性與人區(qū)別開來,清醒認識,認真管理。 簡單的說,對人的研究,對于人的一切理論,必須清楚明白,集體與個體的不同。這不僅僅是強調(diào)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不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分歧,而是要把集體單列出來,進行單獨管理。 這個問題說起來有些繞嘴,很多人都會覺得是廢話,認為自己明白。實際不明白。 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一生二,二生三,那個三是什么。三不是由二再分一個出來。而是二的兩個個體,有了聯(lián)系,有了接觸,他們的總體就是那個三。用集合論來說,就是合集,這個合集中可能還有交集,還有其他,但有了自己的性質(zhì)。 認清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但不能簡單認為事情由百姓說了算。甚至把國家的所有人算在里面,也不能由這些個體來做決定,更加不能用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簡單投票的辦法。治理者既要面對一個一個的個體,同時也要面對這個由個體組成的整體。 誰是人民?人民不只是由國家的人組成的,不只是工人、農(nóng)民、商人、資本家、知識分子,不只是官員、軍人、學生等等,還包括那個整體。 很多時候,人們都認為整體是虛無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手段而已。其實不是。那個整體是真實存在的,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認識,自己的需求。 認識到了這一點,就從分析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中跳脫出來。對于政治與社會的認識,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對于政治、社會、經(jīng)濟的分析,不再模糊,而能夠有清醒的認識。 如果你穿越一千年,來到了古代的中國,要做些什么,來讓中國避免歷史中的落后,讓中國站上人類文明之巔?沒有清醒的理論認識,而只是單憑歷史記憶,來改變某些歷史節(jié)點,其實是遠遠不夠的。現(xiàn)在打敗了金人,后邊還有更歷害的蒙古人呢。至于單純地照抄西歐洲制度和一些做法,同樣不行。不要說一個人對西歐認識不足,歷史上一直抄的俄羅斯是什么樣子呢? 應該承認,地球上的各個文明,不同人群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是那個樣子,都不是偶然的。同樣也應該承認,這種不同,人類前進的腳步,應該是不一樣的。認為人是一個樣子,人類社會也應該是一個樣子,是不正確的。人類的發(fā)展,本就是繽紛多彩。 認為自己是文明的,別人是野蠻落后的,是一種偏見。認為別人應該是自己的樣子,更加是一種傲慢。西亞、歐洲有自己的特殊情況,有一種傳教士情結,本就是不正確的。 人類文明有同化。同化是有條件的,是需要時間的。強行同化,本就是不正確的。 讓王宵獵困惑的,是他前世所生活的那個中國,從屈辱落后中走出來,有太多的外部因素。而對于中國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文化,研究不足。自己來到這個世界,要讓中國成為什么樣子,王宵獵其實并不知道。他要做的事情,設計的制度,都要自己去摸索。 人就是這樣。對于一件事情,只要有參照,就認為自己明白了。許多人覺得,外國人比我們富,比我們強大,他們這件事怎么做,我們當然就要這么做。外國人船堅炮利,國富民強,他們是這樣子的政治制度,我們也要這樣。甚至就連飲食穿衣,也要一樣才行。 照抄別人,沒有自己的思考,怎么能行呢?世界上哪里有一模一樣的國家?同樣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家庭。人類社會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強調(diào)自己的特殊性,也不要忘了人類的共性。 人很簡單,社會很復雜,國家更加復雜。很簡單的人就已難以認清,更加復雜的社會、國家,豈能是簡簡單單說清楚的。認識到復雜性,才能真正找出不錯的路。 第106章 楊進之亂 一個士卒急匆匆進來,叉手高聲道:“稟知州,有軍賊楊進,突然作亂。擁兵數(shù)萬,取道登封,已過穎陽,直向伊闕。聽聞欲取道龍門,進占河南府!” 王宵獵猛地睜開眼睛,看著下面的士卒。過了片刻,猛地一拍桌子:“說清楚,這個楊進到底有多少人?擁兵數(shù)萬,我整個汝州才多少人口!” 士卒被嚇了一跳,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么,在那里瑟瑟發(fā)抖。 王宵獵擺了擺手道:“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br> 士卒唱諾離去。王宵獵看著他的背影,又愣了一會。怪誰呢?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想得到準確的數(shù)字何其難也!對楊進王宵獵并不陌生,開封府的時候也算同僚,受宗澤招安。 楊進綽號沒角牛,身體魁梧壯實,如同牛一般。原來是王淵的部下,受招安之后,為開封府的統(tǒng)制之一。本來守鄭州,此次取道登封,避開了兩京大道上的兵馬。 統(tǒng)制官統(tǒng)兵數(shù)千。說楊進有兵三千王宵獵還信,數(shù)萬就離譜了。整個鄭州的人口全部入軍,能湊出幾萬兵來就是奇跡。此時打仗,想搞清對手人數(shù)都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