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車營,咻咻咻
一萬騎兵呈扇面鋪開,狂風驟雨一般席卷而來,地動山搖摧枯拉朽。 冷兵器時代,什么兵種戰(zhàn)斗力最強?非騎兵莫屬! 中原王朝乃是農耕文明,缺乏優(yōu)良的戰(zhàn)馬,幾千年來吃盡了北方外族入侵的苦頭,就是因為中原王朝很難組建起強大的騎兵。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就連千古一帝秦始皇也要興修長城抵御匈奴,不就是被匈奴的騎兵給逼迫的嗎? 騎兵這種古老而強悍的兵種,可謂聲名赫赫威風凜凜。騎兵機動靈活,速度快,沖擊力大,這是它天然的優(yōu)勢。 并非火器出現(xiàn),騎兵就會迅速退出歷史舞臺。事實是直到二戰(zhàn)時期,許多戰(zhàn)場上還能看見騎兵馳騁縱橫,發(fā)揮著它最后的余光。 明軍裝備了大量火器,也發(fā)明了三段擊的戰(zhàn)術,可面對著蒙古和建奴的騎兵,仍舊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因何在呢? 一是限于當時的生產技術,無論是三眼火銃還是鳥嘴銃,殺傷力都極為有限,且精準度太低; 二是初期的火槍、火炮cao作復雜,每發(fā)射一次,需要耗費不少時間重新復位、裝彈、點火,一套繁復的cao作下來,騎兵已經沖到身前了。 三段擊戰(zhàn)術只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火器運用的效率,并沒有解決實質性問題。只有等到馬克沁重型機槍的出現(xiàn),騎兵才算遇到了天敵。 話雖如此,但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否則也不會有衛(wèi)青抗擊匈奴的豐功偉績,也不會有諸葛亮以蜀國微弱之力數(shù)次北伐擁有強大騎兵的魏國。 絕非偶然,面對著彪悍的騎兵,衛(wèi)青和諸葛亮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一種利器,那就是戰(zhàn)車! 衛(wèi)青的戰(zhàn)車名為“武剛車”,諸葛亮的戰(zhàn)車名為“偏廂車”,所謂的諸葛武侯八陣圖,其實就是由八輛戰(zhàn)車組成的作戰(zhàn)陣型。 到了明朝,經過俞大猷、戚繼光等著名將領的改進,戰(zhàn)車的運用登峰造極。尤其是戚繼光,總結了前人的經驗,在軍中大量裝備火器,組建了聞名遐邇的車營。 隨著周遇吉一聲令下,車營將士們開始有條不紊布起陣來。 先是上千個兵卒驅趕著許多騾馬,從軍中拖拽出幾十門攻戎炮,安置于大軍前面。 攻戎炮三丈之后,布置上五十余輛架火戰(zhàn)車。架火戰(zhàn)車后面灑滿鐵藜,安置上拒馬(削尖了的木樁捆綁成三腳架的樣子,其實就是鹿砦)。 而后就是車營的主體,由一百輛偏廂車組成的防御陣型。戰(zhàn)車連接起來,車廂木板張開,宛如一堵厚墻。 每輛戰(zhàn)車配備兩門佛朗機銃(也就是大將軍炮),鳥嘴銃、虎蹲炮若干。二十名士兵,分為正、奇兩隊,每隊十人。 正兵隊中,有車正、舵工、鏜鈀手、佛朗機手等人,各司其職。 奇兵隊負責近距離搏殺,他們組成的隊形,就是戚繼光獨創(chuàng)的威名遠播的鴛鴦陣。 車營的組建,自然是李存明的旨意。遲早要面對建奴鐵騎,盡快組建起來車營,并投入大量的訓練,以后才能跟建奴正面硬碰硬。 只是時間倉促,車營還不成規(guī)模。也沒有想到,車營第一次投入戰(zhàn)斗,竟是為了攻打劉良佐。 李存明聽說劉良佐有一支上萬人的騎兵隊伍,仍舊下定決心要討伐他,就是因為最近一個月建立了車營,心里有底氣。 李存明看著士兵們熟練而有序地布陣,很是欣慰,暗想:“車營到底能不能有效克制騎兵,打過之后才會有具體的了解,以前都是紙上談兵。也罷,就拿劉良佐的騎兵來練手吧,哼,這老小子真是長臉了!” …… 車營布置完畢,騎兵先鋒部隊已經沖到了幾百米之外。 “那是車營,想不到崇禎還有這樣的家底!”李成棟喊道。 劉良佐騎著一匹雜色馬,“花馬劉”的外號就是這樣來的。他高坐馬背,蔑笑道:“不過是戚繼光玩剩下的東西,有啥好大驚小怪的!區(qū)區(qū)幾輛木頭車子圍成一圈,就想擋住老子的騎兵,癡人做夢!” 繼而拔出刀子,吶喊道:“兄弟們,老子把你們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要錢有錢,要女人有女人,今天該是你們建功立業(yè)的時候啦!活捉崇禎,封王封侯!” 騎兵們哇哇喊叫著,打了雞血似的,裹挾起一陣陣風,猖獗地沖殺過去。 李存明騎馬立于中軍深處,被數(shù)百個士兵保護起來。寫有“大明”二字的大纛迎風鼓蕩,呼啦啦翻卷不休。 他身為統(tǒng)帥,卻不直接下達作戰(zhàn)指令。有周遇吉這樣身經百戰(zhàn)的勇將在,無需李存明事事躬親,他相信周遇吉比自己更懂得如何打仗。 當皇帝的,關鍵在于用人! 此時的周遇吉站立于最中央的戰(zhàn)車上,面沉似水。敵人越來越近,從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到漸漸的能看清楚他們的面容,周遇吉卻無動于衷。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者,可為上將軍也!”李存明看著不動如山的周遇吉,覺得無比踏實。 八百米,七百米,五百米,四百米…… 敵人似乎觸手可及,馬蹄踏起的泥塊,似乎就在眼皮下面翻飛,馬背上甩出的汗水,似乎要飛到人臉上來。 周遇吉終于舉起長刀,猛力一揮道:“開炮!” 陣營最前方的那幾十門攻戎炮同時點火,炮彈呼嘯而出,前排的敵軍頓時死傷一片,墜落在地。 攻戎炮是一種車載炮,火炮安置在木車上,用鐵箍固定住。使用時鐵錨嵌入土里,能一定程度上防止發(fā)射炮彈后帶來的炮身錯位移動。 幾十門攻戎炮接連各自發(fā)射了三枚炮彈,敵人攻勢有所緩解。士兵們扔下炮車不管,飛速回營。 cao作攻戎炮的士兵剛撤離戰(zhàn)斗崗位,后面五十多輛架火戰(zhàn)車便開了火,萬箭齊發(fā)。 架火戰(zhàn)車是一種多管火箭炮,利用獨輪車裝載和發(fā)射火箭,車上裝有六個長方形箱體,分為上下兩排,每一個箱體里裝著鋒銳的長箭,共有一百六十余支,類似于明朝火器“一窩蜂”、“火龍箭”的構造。 點燃總引火線,火箭破空而出,咻咻咻的聲音不絕于耳。 李存明聽著火箭飛出的聲音,覺得悅耳動聽,看著萬箭齊發(fā)的場面,覺得蔚為壯觀。 可敵人就慘了,有的人被貫穿了腦門,有的人被射成了刺猬。更慘的是馬匹被長箭射中,慘烈悲鳴,轟然倒地,騎兵被死死壓在戰(zhàn)馬身下,免不了骨頭斷裂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