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回國建廠 第84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你以為我不想當人嗎[快穿]、去小世界度蜜月[快穿]、論抓成人宿主的好處、萬人迷炮灰在修羅場[快穿]、穿成男主的儲備糧、九州第一男友[穿書]、我的金手指是已故老攻[無限]、穿成海島大院奇葩婆婆[七零]、衛(wèi)氏風(fēng)云、乖軟小美人不想當萬人迷[穿書]
這的車真多啊,一天的車比郭生出生以來見過的車都要多。 這的工地也好,吃的比家里好,都是白面饅頭,有時候還能在菜里找到rou片,工資更是不得了啦,一個月能有一百多呢。 這個工資,等到過年回家,相親的時候,肯定好相親。 年輕人嘛,都喜歡熱鬧,也喜歡新奇,周日放假的時候,聽到工友們說,這附近的麥芒工廠,可是外資公司,工廠外面的供銷社賣什么的都有。 有時候還能看到外國人和豪車呢。 聽著工友們侃侃而談,郭生很是羨慕,他跟父親一樣,是個沉默寡言的人,不擅長跟人打成一片。 他們住在一個宿舍里,整個宿舍睡著十二個人,在這里是很常見的。 工友們約著周日一起坐公交車去麥芒工廠看看,說的時候還捎帶著問他去不去。 “去!”郭生聽到自己這么回答。 周日一大早,郭生就醒了,跟他爸說過之后,等著工友們收拾好,一行人在外面等公交車。 像他們這樣的人并不少,別說他們了,就是同市本地人,也會把麥芒工廠當做一個景點,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的景點。 所以等到公交車來的時候,車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人,他們好不容易擠上去,司機還在喊著別上了,等下一趟吧。 周日就這么一天,這公交車一個小時才一趟,多等一趟,時間就多浪費更多,誰也不想被落下。 最后實在擠不上來之后,站臺剩下的人才遺憾的退回去。 郭生被擠到了窗戶邊,緊緊的貼在窗戶上,眼睛看著外面不停后退的景色。 這一條路上比較荒涼,都是沒有開發(fā)的荒地,這很正常,原本同市跟樓縣之間就沒太多聯(lián)系,還是麥芒工廠出現(xiàn)后,聯(lián)系才密切起來的。 只是漸漸的,路上的兩輪車越來越多,看起來不太像是摩托車,郭生有心想問問那是什么車,又擔(dān)心被別人看不起。 正在他進退為難的時候,聽到旁邊座位上抱著七八歲大的孩子的一對夫妻,指著兩輪車給孩子講解。 “你看,那個就是電動車,充電就能跑,比摩托車更好呢?!?/br> 麥芒工廠也賣摩托車,不過推廣最多的還是電動車,畢竟,石油幾乎是不可再生資源,他們國家能開采的石油也不夠多。 最主要的是,人們發(fā)現(xiàn),摩托車事故率太高,更多人還是傾向于電動車,當然,對于本就追求速度的人來說,電動車簡直就是雞肋。 這對夫妻的對話里,很明顯,他們更喜歡電動車。 郭生也是第一次聽說了電動車這個概念,看起來確實不錯,跟他們這輛公交車的車速差不多呢。 這是輛直通麥芒工廠的公交車,他們下車后直接就是羅村。 映入眼簾的就是羅村商業(yè)街,這時間點,工廠的工人也放假,還有外來游客,導(dǎo)致商業(yè)街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 郭生還只有在附近免費放電影,或者是豫劇下鄉(xiāng)表演的時候,才見到過這樣熱鬧的場景。 “咱們分開轉(zhuǎn),等到下午四點在這集合,就算是沒來得及集合,記得最晚的公交車是五點,別耽誤回工地就行?!?/br> 所有人三三兩兩的分開,郭生原本還跟著他下鋪的兄弟,很快就被這街上的東西吸引了,回過神來,只剩下自己,他干脆自己看。 商業(yè)街上也非常好聞,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郭生沒錢買。 他剛跟著他爸來工地,還沒開始發(fā)工資呢,身上的錢還是出來的時候,他媽把家里的積蓄都給他們兩個帶上了,窮家富路。 有人在賣自己的二手商品,他看到有五十塊錢的自行車,還挺新的呢。 賣的人說自己家換了電動車,這自行車就不騎了,隨便賣點錢。 真便宜啊,郭生恨不得自己現(xiàn)在就掏錢買下來。 第74章 新品發(fā)布 這個年代,二手貨并不丟人,甚至能買到便宜劃算的二手貨都不容易呢。 畢竟,大家都是很節(jié)省,很多東西不是用到山窮水盡,用無可用的時候,是肯定不會淘汰下來的。 淘汰下來后,也有的是人等著接手,往往是首選認識的人和親朋好友。 而在這里,郭生看到了不止一個低價出售二手商品的,賣的時候,往往都會向大家出示自己的購車證明。 麥芒工廠的購車證明不是簡簡單單的手寫單據(jù),是一張?zhí)貏e大的售后卡,上面不僅寫著什么時間購買的,還寫了價格多少,自行車都有什么配件,平時如何保養(yǎng)…… 總之,這樣一張售后卡,別人就算是想要造假,也是價值不菲的。 這購車證明可以保證,這車不是贓物,不用擔(dān)心有一天會惹上事,還能有售后保證。 像郭生這樣想買的人有很多,也有不少人來這里,就是聽說這附近有很多出售二手商品的才過來的。 甚至還有人靠著這點信息差,買二手商品來回倒騰點錢。 郭生之前看到的那對夫妻,他們在挑挑選選,殺價之后,以54塊錢的價格,買到了一輛二手成人自行車,還有打氣筒。 “這下回家可以騎著回家了?!边@個年代,人的力氣是不值錢的,或者說,沒那么值錢。 十幾公里的路,純靠自行車騎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他們來也是想給家里買個便宜自行車,雖說也有便宜的電動車,可再便宜的電動車也比新自行車貴。 更不要說,電動車平時需要充電,他們沒有單位可以免費充電,自己花錢充電是絕對舍不得的。 就在郭生到處閑逛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喧嘩聲,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是麥芒工廠開了大門。 麥芒工廠的大門平時只打開一邊,足夠工人們進出就行,兩扇都打開,麻煩不說,還不方便管理,有些沒戴工牌的人容易隨意進出。 哪怕是李麥芒開車,一側(cè)大門的位置也足夠她進出的。 每次工廠大門完全打開的時候,往往都是要發(fā)生比較重要的事情。 大門是鐵柵欄門,就算沒有完全打開,也能看到里面。 寶藍色的轎車緩緩駛出大門,這是一輛嶄新的轎車,它甚至連車牌都沒有。 后面跟著的則是一輛白色的,比它寬大的車,同樣沒有車牌。 這是麥芒工廠剛剛下線的兩款車,工廠地方不夠大,不夠測試性能的,特地開出來到外面測試性能。 開車的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手,至少十年以上的駕齡,在這個年代算得上是妥妥的老司機。 車子很快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卻留下眾人不斷討論。 寶藍色的轎車跑在路上,坐在后面的老師傅在檢測車輛的舒適度、平穩(wěn)度、時速等一系列數(shù)據(jù)。 大馬路上也有他們的工作人員,一小節(jié)人跡罕至的路段上,轎車不停的來回奔跑著,并且做出各種動作,包括起步、剎車、轉(zhuǎn)彎…… 專用的鋼化玻璃也要測抗打擊力,這個年代的轎車大多用的是普通玻璃,這也就是為什么,在以前的電影電視中,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車玻璃輕易被人打碎的畫面。 等到后來影視作品中就很少出現(xiàn)這樣的畫面了,就算是真的出現(xiàn)打碎玻璃,也比較費力。 這款車的線條相對市面上現(xiàn)行的轎車來說,都要柔和,沒有過多的棱角,流線型的車身,可以使汽車在奔跑中降低空氣阻力的干擾,同時也能更加符合人們的審美。 這個年代的汽車無法做出流線型的造型,一個原因是汽車審美起步階段,另一個原因是技術(shù)工藝達不到。 相比寶藍色的轎車,白色的面包車測試起來就粗糙了很多,甚至從這一小段公路上開下去,開到了旁邊還沒有進行平整路上。 道路兩邊都是荒地,隨時準備著平整之后,作為麥芒工廠的一部分。 上面長著低矮的雜草,甚至還有一些碎石、枯枝……總之,到處都是障礙。 面包車開上去之后,車里的人就感覺到顛簸萬分,但是可以接受,畢竟,也不是沒坐過這樣的車,沒跑過這樣的路。 隨著油門猛踩,汽車在荒地上飛馳,一些跟著過來的吃瓜群眾發(fā)出贊嘆。 跟寶藍色轎車相比,這輛白色的面包車在大家的心里才是一輛好車。 大家都更務(wù)實些,轎車雖好看,可總感覺沒有這面包車實用,你看它在這樣破的地里都能來去自如,想必是個種地的好手。 那轎車不就被對比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中間這面包車甚至還試圖沖上將近45度的斜坡,雖然最后一小段有點困難,可還是沖上去了,并且車子也沒壞。 測試完這個,還需要測試真實載重和在各個載重下的速度。 這個就需要廣大的人民群眾支持了。 一聽說可以免費坐車,雖然是作為測試用的,還要把他們拉回來,那大家也都是踴躍報名。 在老師傅那里報上自己的體重,興高采烈的鉆進車里,最早報名的幾個人都占到了座位,剩下的人只能坐在之前人的身上。 或者是在狹窄的縫隙處放上小小的凳子,讓人坐上去,還有的勉強彎腰站在車里。 李麥芒就在旁邊看著,乖乖,每次在她以為已經(jīng)到極限的時候,車里的群眾都能在老師傅們的指導(dǎo)下,騰出來位置,再上幾個人。 看著搖搖晃晃的面包車,李麥芒都替牛……啊不,是車感到累。 “這差不多了吧,這都已經(jīng)嚴重超載了?!?/br> “咱們又不上路,就是測試測試?!闭f完,老師傅一個用力,把后備箱打開:“來來來,再來幾個人!” 人有多大膽,車有多大產(chǎn),老師傅們非常完美的闡釋了這句話。 最后李麥芒看到老師傅的本子上足足記錄了五十八個人,實在是塞不下去了,才略帶遺憾的合上本子,讓車子跑起來。 其實,中間還有人提議,要不要在車頂上再放幾個人,被李麥芒制止了。 他們這就是測試,車頂上什么固定裝置都沒有,別跑起來人掉下來,他們可就罪過了。 車子雖然跑得不快,廢話,這么多人,他也不敢跑得太快,真出點什么意外,這一車面包人就都成面包片了。 可司機對自己的車最了解,這車還能提速,在不要命的情況下。 測試完之后,老師傅們欣慰的看著面包車,仿佛這就是自己的好大兒。 對于那輛花里胡哨的轎車,直搖頭,那么小的空間,那么低的地盤,也就能在好地方隨便跑跑。 “不實用啊。” “轎車要什么實用啊,又不下地插秧,重要的是造型、是體感、是車速……不是能不能干活?!崩铥溍⑻鎸毸{色轎車辯解到。 麥芒工廠的兩款汽車正式上線了,臨近秋交會,報紙上開始瘋狂報道麥芒汽車。 甚至還曬出來了麥芒工廠測試車輛時的具體數(shù)據(jù)和照片。 這些當然是李麥芒讓宣傳部的人發(fā)出去的,他們測試的時候,全程錄像的,就是為了方便以后宣傳。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世界各地的采購商到麥芒工廠來實地考察。 對于這兩款車,自然都是贊不絕口,不同的是,大家喜歡的風(fēng)格不同,就導(dǎo)致兩款車風(fēng)評往往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