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書迷正在閱讀:陳逸景、病秧子棄療后全員火葬場、玄學(xué)大師重生后、小美人O的渣A回來了、原始蠻荒[穿書]、我又弄崩了校園怪談[無限]、第二十七個夏天、冷漠與火、一本破鏡重圓電競文、豪門大佬的白月光其實是我
這兩個好像都不能空腹喝的,我就不該聽家里人的建議,一時興起兌著喝了一大杯,結(jié)果一整天肚子時不時地疼一下,午飯晚飯都沒吃好,雖說每個人體質(zhì)不一樣,但干啥都要先吃飯是真理【認(rèn)真.jpg】 第114章 撥云見日(一) 東方未白,霧氣朦朧,李宅內(nèi)一片寂靜,街道上傳來細(xì)碎的清掃聲,偶有幾聲犬吠雞鳴劃破云霄,一派歲月靜好之感。 顧惜朝同李尋樂踏入后院的飯廳,便見趙決明一襲絳衣坐在老位置上握著勺子,桌前擺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粥,看起來精神不錯。 但他一說話,聲音仍有些沙啞,帶著鼻音。 “你們來啦。” 半年未見,趙決明并未有太大變化,笑容一如既往,透著一股呆意,但由衷的笑意卻做不得假。 兩人便也忍不住露了笑。 他們在趙決明對面坐下,顧惜朝端詳片刻,問道:“你好些了嗎?” “好些了。” 李尋樂道:“病去如抽絲,決明還是要好生照顧自己,不如請王前輩空閑之余替你看看?!?/br> 趙決明搖頭道:“區(qū)區(qū)風(fēng)寒,不必勞煩前輩,我是請回春堂的藥師替我診治,買的藥也夠喝?!?/br> 李尋樂不再多問,閑談般地另起話題:“回春堂嗎?前輩曾經(jīng)夸過那里新來的藥師,說他頗通醫(yī)理,醫(yī)術(shù)不錯?!?/br> 能得王憐花一句不錯,說明不僅僅是真的不錯。 三人用過早飯,顧惜朝和李尋樂外出上班,趙決明說要散步,便一同出了門。 即將到達(dá)三人分道而行的岔路口,李尋樂走在前頭,顧惜朝慢下腳步,與趙決明并肩,由于湊得有些近,他聞見了極淡的澀香,他只當(dāng)是趙決明喝藥沾染的藥味,沒有多想,低聲問道:“王前輩之前寄信與你,你未收到么?” 王憐花等了許多日,明確不會收到來自趙決明的回信那日,笑容古怪,不見失落,眼中盡是莫名的了然。 這自然不足以讓顧惜朝于此刻向出聲詢問,然而除此之外,王憐花看向顧惜朝時的眼神亦有幾分意味深長,似是幸災(zāi)樂禍,又似是眾人皆醉他獨(dú)醒的諒解。 顧惜朝:……??? 那種天才看呆瓜的眼神讓顧惜朝一頭霧水,卻隱隱約約明白對方的反應(yīng)和趙決明有關(guān),卻怎么也想不到王憐花的一肚子壞水怎么能同時與他和趙決明有關(guān)聯(lián)。 趙決明一呆,大約是得了風(fēng)寒腦子不太清晰的緣故,他反應(yīng)比平常還要慢一拍,更顯呆相,顧惜朝見他開口,側(cè)耳傾聽,只聽得對方慢吞吞道:“信是收到了……但紙短情長,當(dāng)面說更好啊。” 顧惜朝:……紙短情長? 他問道:“前輩在信中寫了什么?” “……他寫,想去我家拜訪一番,順帶見見我爹?!壁w決明視線飄向前方,道:“李尋樂在等你,你先去吧?!?/br> 李尋樂站在前面委屈吧唧地瞧著兩人,他方才只顧埋頭走,待察覺到身后沒人時才慌張地往后看,獨(dú)他一人遙遙領(lǐng)先,而落后的兩人離他竟有十來丈—— 他有種被拋棄的錯覺。 顧惜朝看了眼趙決明,對方神情嚴(yán)肅,就差沒說“我不知該如何回答你?!?/br> 顧惜朝:“……” 他無言地朝趙決明點(diǎn)點(diǎn)頭,邁步跟上李尋樂,兩人一同離去。 趙決明順著逐漸增多的人流遠(yuǎn)去,不過眨眼,便如魚入江海,不見蹤影。 沒有多少人知道趙決明又至汴京,當(dāng)日他往李宅走的路線最為偏僻寂靜,或許看清他面容的只有正對著城門那條街道的行人。 他入城時恰巧有巡捕從城門路過,其中有人對趙決明這位年輕劍客十分眼熟——既是展護(hù)衛(wèi),又是白五爺?shù)呐笥?,更別提年輕有為容顏出眾,只要見了一面,必然忘不了。 開封府比王憐花更早得知趙決明至汴京的消息,那神侯府自然也能知曉,兩大京城臂膀之間消息共通,斷案追兇往往事半功倍,實乃天作之合。 王憐花一個人心生猜測,倒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同樣懷疑趙決明的身份,以往王憐花漫不經(jīng)心有意無意地瞎問,問出些或無關(guān)緊要或疑點(diǎn)重重的消息——譬如趙決明與冷血對付石觀音時配合得天衣無縫,譬如太子和趙決明之間遠(yuǎn)遠(yuǎn)超過一見如故的相互信賴…… 猶如百川歸海聚沙成塔,王憐花作出大膽的假想猜測,但其余人則只覺得真相昭然若揭。 如今趙決明真人露面,自然是詢問的好時機(jī),畢竟太子到底是一國儲君,病遁后在外游歷,又是置百姓、置朝政、置國家于何處? 這顯然不太成體統(tǒng)。 官家并未因太子病重而產(chǎn)生別的想法,在朝堂上亦鮮明地表明堅信太子會痊愈的立場,饒是如此,亦有人心思浮動,甚至討好起只與太子一歲之差的三皇子殿下——借太子的病情,他們處置一些被釣出的懷有異心之人,利多弊少。 彼時諸葛太傅等人為官家對太子的看重信賴而心下寬慰,但后來因“碎玉酒”一事得出官家從始至終便參與太子病遁的猜測,這份寬慰的心思平白添了幾分難以言喻的復(fù)雜心情。 ——何止看重信賴,簡直看重到溺愛的程度了。 提出離京游歷之事的必定是太子殿下本人,無論是趙決明的劍法,還是其“江湖第一人”的志向,都是深宮中的太子不曾提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