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659
此番高車烏孫大舉來犯,起初僅是試探,派出小股賊兵sao擾。一旦探明邊界諸郡的虛實,就要大舉進攻。這種手段,更驗證雁門太守之前所想,賊兵中有謀士!戰(zhàn)報一封接著一封,陸續(xù)飛入長安。秦璟升朝會,召集群臣,當?shù)钕轮奸_國庫,并調(diào)并州、中州兵增援邊郡。調(diào)兵尚且好說,糧食實在難尋。六月中旬,幽州又起飛蝗,刺使太守親率將兵滅蝗,并依長安旨意,當眾架起大禍,當著百姓的面烹食蝗蟲。無非情況緊急,又有天子派來的使臣,幽州刺使未必愿意這么做。想到見底的府庫,面對一張張饑民的面孔,思及州內(nèi)已有盜匪的苗頭,劉刺使當下心一橫,將烤得酥脆的蝗蟲送進嘴里,嚼了幾下,幾乎沒嘗到什么味道,就囫圇個的吞進腹中。有刺使帶頭,治所官員豈能落后。于是乎,甭管愿意不愿意,眾人都要嘗一嘗蝗蟲的味道。有人實在忍受不了,背過身去干嘔;有人則是心生詫異,覺得味道還不錯,伸出筷子又夾起一個。無論如何,有當?shù)毓賳T親自示范,帶頭吃起蝗蟲,幽州百姓終于相信,告示中不是虛言,蝗蟲的確可食。縱然過不去心中那關(guān),自己不吃,大量捕捉亦能換糧。蝗災的消息傳出,陸續(xù)有商隊從南邊趕來,如前次一樣,以物易物。當?shù)匕傩詹兜交认x,都可向商隊市換糧食、海鹽和布匹等。既有朝廷組織,又有市糧的途徑,當?shù)匕傩占娂娦袆悠饋?,撲滅蝗蟲的勁頭十足。不出半月,商隊帶來的糧食就被一掃而空。“數(shù)日后會有糧食送來,諸位父老大可放心,無需著急。捕來的蝗蟲可曬干磨粉,方法不難,市價比鮮貨高上兩成。”圣旨下得及時,治所方法得當,有將兵帶頭滅蝗,又有商隊運來的糧食,幽州的災情迅速得到緩解。知曉商隊北上,此間有桓漢天子的授意,幽州百姓由不信到感念,贊頌之聲不絕。“都是漢家百姓,官家如何不憂心?”這樣的話一傳十十傳百,治所官員都有耳聞。王刺使很快察覺這種變化,卻是無計可施。哪怕知曉情況不對,也無法強令百姓,更不能驅(qū)逐南地商隊。如果一意孤行,甚至會引起民亂。幽州災情迅速緩解,貌似安穩(wěn)下來。實際上,從刺使以下,州郡縣官員都有預感,事情遠遠沒有結(jié)束。借這次災情,桓漢正在慢慢滲入北地,憑借手中的糧食爭取民心。對方做得光明正大,當?shù)毓賳T無可奈何。拿人?以什么借口?對方市糧,不安好心?簡直滑天下之大稽。眼見商隊四處活動,傳播桓容的仁厚之名,桓漢的仁政逐漸深入人心,當?shù)毓賳T始終無可奈何。說一千道一萬,他們還要靠著南邊的糧食救命。近年不是大旱就是飛蝗,幽州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糧食歉收乃至絕收。邊界又面臨兵禍,長安必要先籌備軍糧,未必有余力賑災。真將南邊的商隊逐走,州內(nèi)百姓要么拖家?guī)Э谔踊?,要么就只能活活餓死。作個愛惜百姓的好官,對商隊的行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還是忠于朝廷、堅持作個忠臣?劉刺使從不知道,自己會面對這樣一個難題。無論當?shù)毓賳T怎么想,百姓對桓漢天子的好感不斷攀升,民心所向,不是強硬的手段就可以拔除。太元七年,七月長安遞送國書,新帝欲同桓漢天子當面一會。國書送至長安,桓容本就準備巡狩,覺得并無不妥。朝廷上下則意見不同。有人表示贊同,以為長安遭遇難題,此番必有事相求,處置得當,建康必能占據(jù)優(yōu)勢。有人堅決反對,甚至還想勸說桓容,秦帝真意如何,實在難以預料。陛下萬乘之尊,絕不能輕易冒險,最好連巡狩都取消。朝堂上意見不統(tǒng)一,雙方都是有理有據(jù),誰也說服不了誰。桓容不想浪費時間,目光直接轉(zhuǎn)向郗愔。郗丞相沒有讓他失望,很快給出肯定意見,支持天子巡狩。“會面之地需得謹慎。”北地常年不太平,邊界告急,又有大旱蝗災,在郗愔看來,秦璟此行九成是為求和。既如此,見一見又何妨?如果cao作得當,能為朝廷爭取不少好處。縱然不能一舉拿下長安,一統(tǒng)中原,卻能進一步了解北地虛實,為今后起兵做出準備。雙方都是漢家政權(quán),秦氏兵強馬壯,奈何糧草不濟,內(nèi)憂外患不絕?;笣h兵力稍遜,然上下一心,且兩年糧食大熟,國庫府庫充裕,優(yōu)勢和劣勢互相抵達,可謂旗鼓相當。如果立即開戰(zhàn),雙方勝負難料。得知高車和烏孫聯(lián)合起兵,有南侵劫掠之意,朔方等地陸續(xù)告急,郗愔和謝安的意見相同,不宜在此時同長安起干戈。漢末以來的教訓太過深刻,中原被鐵蹄踐踏,漢家百姓被胡賊蹂躪,慘烈的一幕幕猶在眼前。當下要務,是將高車和烏孫擋在中原之外。如果任由胡賊南下,再次占據(jù)北方,他們都將成為漢家的罪人!換成七年前,郗愔不會立即做出決斷,至少會猶豫一下。但是,隨著某只蝴蝶扇動翅膀,想方設(shè)法推行施政理念,有空子就鉆,各種潛移默化,從郗愔到謝安,再到郗超、謝玄和王獻之,或多或少都有了變化。哪怕是王蘊等前朝外戚,遇上牽涉到胡人之事,都會深入考量,不單以家族利益衡量,不計較一時得失,開始放眼全局。對于這種變化,桓容自是喜聞樂見。當然,有高瞻遠矚的,自然也會有頑固不化的。對于這些人,桓容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并沒有一刀切,該用的還是會用。在某件事上想不開,不代表沒有其他才能。例如前歲選官的幾名庾氏郎君,對桓容的施政理念抱持懷疑,照樣不妨礙他們在財政和軍事上有所作為。即使對天子的某項政策不滿,該完成的工作一樣完成,高標準嚴要求超規(guī)格,十足令人驚嘆。遇上此類情況,桓容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當這些都是“偏科”人才,大手一揮,全部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盡量少讓他們接觸“不該接觸”的,自然不會生出太多的煩心事。再者說,朝中有郗愔謝安諸位大佬,這些新人再蹦高,照樣掀不起多大的浪花。不是桓容愛好找虐,想給自己找不自在,而是朝中需要不同的聲音。他制定的政策就一定對嗎?出于好意的施政理念就一定能惠及萬民嗎?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