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31
:“你確定?”仔細考慮之后,李謹言果斷搖頭。開玩笑,京城可是樓大總統的地盤,武器一類還好說,這些摩托送去了,無異于羊入虎口,想再要回來基本沒門。而且樓大總統還有個很不好的習慣,他“霸占”東西,不給錢!所以,挎斗摩托什么的,還是好生的留在家里,別出去顯擺了。顯擺過后,估計就沒了。就算樓大總統不要,保不準哪個督帥看中了,和樓少帥開口,到時候給是不給?錢要是不要?說什么土皇帝軍閥,實際上就是一群老兵痞子!二十架關北飛機廠生產的華夏一型飛機也將參與本次閱兵,在之前戰(zhàn)斗中屢立奇功的丑八怪坦克卻不會在這次閱兵中露面。丑八怪已經發(fā)展到第四代,包括最初只裝載機槍的一型,到裝有短管火炮的二型三型,再到試驗改裝長管火炮的四型和噴火坦克,北方兵工廠生產制造出的坦克,從車身設計到火力配備,絕對是這個時代首屈一指的。“別看我很丑,但我很優(yōu)秀!”這就是丑八怪坦克最真實的寫照。當對上馬克坦克的時候,這點將得到進一步驗證。除了坦克和裝甲車,自行火炮的研發(fā),華夏也走在世界的前列,雖然高射機槍及高射炮的研究還相對落后,重機槍和輕機槍的研發(fā)設計也一直沒有太大進展,但沖鋒槍,步槍,以及華夏15式手槍,已經開始大批量生產配裝部隊。山西太原兵工廠,河南鞏縣兵工廠正式投產超過半年,兩省軍隊也分批開始換裝,湖北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沖鋒槍,已經成為湖北督帥宋琦寧手中的一張王牌,不久前還出口一批,購買者是德國。從最早認識到重機槍在塹壕戰(zhàn)中的作用,到用沖鋒槍組建突擊隊,再到后來的的坦克戰(zhàn),德國人在軍事上的嗅覺總是會領先他國一步。坦克集群戰(zhàn)術是英國人首先發(fā)明,并投入到戰(zhàn)爭中使用的,真正領會其精髓,將其發(fā)揚光大的卻是德國,當然,還有后世的蘇聯。有了李謹言這只蝴蝶,華夏卻領先一步,走在了歐洲的前面。當掐成一團的歐洲人分出勝負之后,他們會發(fā)現,世界已經和他們記憶中的完全不同了。站臺上,關北大小報社的記者扛著相機嚴陣以待,從整齊的腳步聲開進站臺,到列隊,再到第一個兵哥登上火車,拍照時的聲響,暴起的火花和煙霧就沒停過。不是還能聽到幾聲贊嘆:“雄壯之師,威武之師!”一身戎裝,腰挎指揮刀的樓少帥站得筆直,如刀鋒,似山岳。李謹言站在他的身旁,始終不太習慣面對這么多的記者,一陣一陣的煙霧和火花,不說嚇人,也足夠嗆人。應該和鄒小先生商量一下,電視機還不急,是不是先改進一下照相機?繼兵哥之后,被邀請參加閱兵式的軍政府官員,及北六省社會各界人士也陸續(xù)啟程,李謹言將在六日后與樓少帥一同赴京,白老也會與他們同行。樓夫人接連從京里發(fā)來幾封電報,白老看過之后,輕笑數聲,子女孝心,他心中有數,可看著小輩成長,也是一件樂事。五月十八日,關北電影公司的主要人員扛著攝影機進京,他們將聯合上海的兩家電影公司,一同將這場閱兵式用鏡頭和膠片記錄下來。同車的還有部分記者,一路上,車廂里的談笑聲就沒停過。談論最多的,仍是時政新聞刊登的那篇文章和其后的種種觀點評論。隨著閱兵式的臨近,這個話題的熱度非但未退,反而更高。五月二十日,關北飛機廠傳來消息,華夏二型雙翼轟炸機起飛成功,這要多虧在海參崴抓獲的幾個俄國戰(zhàn)俘。他們都是俄軍飛行員,駕駛過俄國伊里亞·穆羅梅茨轟炸機,還曾是世界上第一支轟炸機部隊的成員。沙俄雖然在陸軍武裝方面落后,轟炸機的研究和制造卻一度領先于世界。遺憾的是,在1915年空襲波蘭之后,出于各種原因,俄國的轟炸機部隊便少有建樹。后因十月革命,俄國退出一戰(zhàn),使這支轟炸機部隊的“風采”,被后來居上的德國和英國所掩蓋。李謹言得到消息后,立刻乘車趕去了飛機廠。跑道的一邊,樓少帥正聽技術人員詳細講解轟炸機的相關結構,抬頭見到李謹言,便招手示意他過去。李謹言走到近前,就聽技術人員在說:“四架機槍,機身內有炸彈艙,最多可載彈九百公斤,另外還改進了投彈裝置?!?/br>樓少帥聽得很認真,偶爾還會詢問一兩個問題,李謹言一邊聽,一邊看向??吭诓贿h處的飛機,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其余暫且不論,只是這“長相”,就完全可以和丑八怪一型一較高下了……199、第一百九十九章民國七年,公歷1916年5月24日,京城天-安-門城樓前,工人們正忙著搭建觀禮臺。城樓也被專門修葺過,基座的漢白玉欄桿欄板,朱紅色的巨柱梁枋,屋脊上裝飾的仙人,螭吻和走獸,歷經兩朝的古老建筑,即將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它的雄壯與輝煌。華夏各省參與閱兵的部隊已經全部抵達。鋼盔,軍帽,斗笠,草鞋,布鞋,皮靴。不同的軍裝,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行進步伐。老式的漢陽造,北六省的15式,德國的毛瑟,日本的村田,英國的恩菲爾德,法國的科洛尼亞。從肩頭扛的步槍,到軍官發(fā)號施令的哨音,都是如此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共有的身份,華夏軍人。各省軍隊在城內的駐扎地相隔不遠,早晚出cao時常迎面遇上,吃飯和休息時,也常是北方話和南方口音混雜在一起,你說的我不懂,我說的你也未必明白,最常見的倒是比手畫腳,一邊比劃一邊說,到了最后哈哈笑兩聲,是否能明白對方到底在說些什么,也只有天知道。如今華夏各省爭先鼓勵農業(yè),興辦工業(yè),兵哥們的待遇也不可同日而語,不說額外的補貼,至少每個月的軍餉能一分不少的落進口袋。伙食也比以往好上一截,偶爾也能見個葷腥,就算吃不上大米白面,窩頭和雜糧餅子也能填飽肚子。平日里都是一干一稀,打仗的時候,一天兩頓都是干的,殺敵有獎勵,戰(zhàn)死也了有撫恤金,大部分人,尤其是在軍隊里三年以上的老兵,都覺得這日子過得是相當不錯了。可惜,日子好賴,還是要對比的。晌午時分,兵哥們湊在一起咬著窩頭和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