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62
、殘酷性最大的一輪,同時也是最為嚴格的一輪考試。 百余年來,幾乎每屆的鄉(xiāng)試,三千學子都只取其中的一百五十名,率取率接近百分之五。 且隨著大齊官員制度的逐漸完善,各層官僚剩余增多,對新科學子的數(shù)量要求就更加少了,這種現(xiàn)象很明顯的反映在科舉上,每隔十余年,鄉(xiāng)試錄取率就要降低一點。 待到如今,百分之五也已算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數(shù)字了,實際cao作中,比例明顯要低的多。 也因為這個,不論是監(jiān)考也好閱卷也罷,朝廷在這方面的把控都更為嚴格,以至于往年的鄉(xiāng)試,少有舞弊的。 因為一旦舞弊被發(fā)現(xiàn),后果極其嚴重。 考生被除名發(fā)配不說,甚至稟保人都要受到牽連,面臨功名被除的危險,對于已經(jīng)有了秀才功名的眾學子來說,孰輕孰重,自然能夠分得清楚。 八月初八,在眾學子的忐忑期盼當中,關(guān)內(nèi)道鄉(xiāng)試終于開始了。 這日天不亮,天空中還淅淅瀝瀝飄著雨,陸爍和孫哲就乘著馬車去了彀文書院。 龍門外頭早早就候了許多人。 陸爍撐著傘,與孫哲擺手分開,他們二人因籍貫不同,是不在一處考試的。 別了孫哲,陸爍方才提著考籃走到排隊處。 這次的考籃沉甸甸的,與前幾次不同,提著頗為費勁。 鄉(xiāng)試共分三場,每隔三天舉行一場,每場三天,入場時間分別為八月初八,八月十一和八月十四。 今日這一場,恰恰是鄉(xiāng)試的第一場。 因歷時三天,且吃睡都在考院里頭,因此陸爍要帶的東西就有很多,筆墨紙硯、干糧、木炭、藥粉艾草、門簾號頂……這些等等,袁氏準備的充足,因此陸爍的考籃看起來蔚為壯觀。 很快就輪到了陸爍。 他交了考牌,驗了身份,又經(jīng)過一番搜查,終于進到了候場的大廳內(nèi)。 在大廳的一角,陸爍果然見到了杜鼎臣。 和前幾次一樣,此次杜鼎臣依舊是一個人,沉默著坐在一隅,面無表情,半點沒有與人交流的意思。 當年府試的事情太過轟動,禮部許多官員因此革職的革職、降階的降階,且圣上震怒,京師因此而嘩然,即便杜鼎臣被人刻意針對的可能性極大,但卻擺脫不了他不明諱飾的事實。 因此,雖然很多人礙于杜鼎臣的身份以及岳閣老的權(quán)威未曾說些什么,但那嚴厲的探究,以及私下里的指指點點卻是顯而易見的。 陸爍自己找了個位置,冷眼看著這一切。 對于杜鼎臣的為人,陸爍雖了解不多,卻也知道,相比于蔡行霈來說,他要正直許多。 只是正直歸正直,且不說他們兩人交情不多,即便是有,看杜鼎臣的樣子,分明是不想對眾人的態(tài)度加以制止的。 在陸爍看來,這種做法倒是極對。 謠言是無法止住的,尤其這種擦邊的謠言,現(xiàn)今杜鼎臣身上的污點是去不掉了,因此,與其去與人爭執(zhí)探究,將事情擴大化,倒不如沉默以對,總有降下來的一天。 陸爍這樣想著時,外頭就有小吏來叫,這是例行要拜孔圣人像了。 眾人紛紛跟著小吏出門,外頭雖下著細細的秋雨,但拜圣人像是何其莊重肅穆的一件事,眾人豈敢怠慢。 故而,眾多身穿青衣學子,齊聚場外,竟無一人撐傘避雨。 雖下著雨,儀式的過程卻是一樣不少。 等全部拜完弄完,陸爍身上就已經(jīng)有了些潮意,盤起來的發(fā)髻也濕噠噠的,這可不是什么好征兆。 因而,等士兵開了號房,陸爍用油布作頂搭好,又將掛好擋好之后,所做第一件事就是取出木炭,放入置在通風口處的炭盆中點上,將外頭淋濕的衣裳烤的微干,這才覺得舒適放心了些。 三天的時間可不短,這秋雨雖小,卻也很有些涼意,若是在考場上得了傷寒,于別人無礙,最多得一場病,于陸爍來說,卻是天大的事了。 畢竟,他那個遇病就患的怪毛病,可一直都是他的心頭隱憂。 不久,外頭敲擊云板的聲音響起,考院當中大型沙漏豎起,陸爍人生中的第一場鄉(xiāng)試終于正式開始了。 各個號房都上了鎖,非到五谷輪回以及非常之事,絕不開鎖,這是考場規(guī)定,陸爍亦是早已熟知。 很快,套封好的考卷就被書吏從小窗中丟了進來。 考卷厚厚的一沓,陸爍數(shù)了數(shù),約有二十多張,共十五道考題,分別是五道四書、六道五經(jīng)、兩道算學,兩道總論。 大齊鄉(xiāng)試有重首場的慣例,故而,陸爍將這些題目大略掃了一眼,就發(fā)現(xiàn)果真不簡單。 如此,這般情況下,不止題要答好,更重要的是要合理分配時間,不得厚此薄彼,以致最后時間不夠,后頭的題目匆匆而過,造成頭重腳輕的亂象。 這樣想著,陸爍就將考卷上的題目根據(jù)難易程度,大致分配了時間,等一切都安排好心中有數(shù)了,這才開始寫名做題。 第一道是為四書題,取自,題為: “問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 對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br> ☆、第361章 鄉(xiāng)試(中) 雖將說話人與答話人信息俱都掩蓋住了,但對于熟讀四書五經(jīng)的眾學子而言,并不難看出這道題目的出處。 題目很好理解。 這話出自,講的是季康子問政孔子:如果殺掉無道的人來成全有道的人,會如何? 孔子對此卻是頗不贊同的,他的話極好的體現(xiàn)了他本人的“德政”思想:反對殺人、反對暴政,認為君上的品德對民眾的行為有引導作用。君上仁厚待民、善理政事,則民不亂;君上暴虐、濫行無道,則必然會引起老百姓的反抗。 題目好理解,且前人對此的剖析很多,只不過,這題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重點在新意與立論上。 這題袁仲道是與他仔細講過的,陸爍仔細回想了一下,腦中已經(jīng)有了大概,又結(jié)合他自身的想法以及如今大齊朝局,很快心里就有了大致的雛形。 他下筆如有神,引經(jīng)據(jù)典、闊論時事,過了一會兒,這道題目就被他答完了。 趁著感覺來了,陸爍又接連攻克了兩道四書題,等他填好答好,距離進場就已隔了好久了,陸爍隔著簾子瞧了瞧外頭的沙漏,此時早已過了午時。 一上午完成了三道,照著之前的安排算,他已超額完成了預定的任務。 見時間不早了,陸爍就伸了伸懶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略微活動了一會兒,就張羅著弄午飯了。 與前幾次考試不同,鄉(xiāng)試時號房房門緊鎖,考院也并不提供飲食,一切都要自備自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