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40
間,一間說是客房但從來也沒外人入住過,一直都是奶奶占著,在里面畫個繡樣,寫寫毛筆字,擺個架子繡花啥的。 另一間改成了灶間,一進門靠墻有一口大水缸,木窗下緊挨著墻有一鋪大炕,炕和安著兩個大鍋的兩眼土灶是連著的,一年四季,除了冬天,這個屋子是只做飯,不住人的。 爺爺,奶奶還在世時,每年一到冬天,許向華便會和他們一起搬到這間屋子里過冬,做飯的時侯順帶連炕也燒的熱乎乎的,即省柴禾,屋子里也很暖和。 農(nóng)家切菜,搟面條,蒸大饃饃用的大案板頂著北墻支著,案板上方的墻上定著幾顆釘子,原先那里掛著飯勺,鍋鏟,筷子簍等小雜物。 案東邊有一組原木色的高低柜,柜子上只刷了一層清漆,保護著原木色的柜子不受油煙浸染,這組柜子也是許定山親手打造的。 打開柜門,柜子下面空間很大的地方是原來放少量米,面,豆子等糧食的地方,只不過現(xiàn)在這里空空如也。 上的兩層是放碗碟,調(diào)料的地方,以前這里面還放著兩套,在這到處都是陶制的或是粗瓷大碗的農(nóng)村,非常少見的細(xì)瓷餐具。 一套帶青花的白瓷碗碟,一套不帶任何花紋的純白瓷碗碟,那是奶奶許梁氏最喜歡的餐具,在奶奶去世后,被他悄悄的轉(zhuǎn)移到了地下小密室里。 當(dāng)年他奶奶去世后,大伯娘,四伯娘還有自家老娘都盯著這兩套餐具,為此三人還干了一架,互相指責(zé)是對方拿了,現(xiàn)在想想當(dāng)時的場景,還是可樂的不行。 當(dāng)年奶奶去世后,那老妯娌仨在知道院子留給他時,都快氣瘋了,一個個跟蝗蟲過境一樣,把這院子搜刮一空。 結(jié)果除了一些衣服被褥,雜七雜八的炊具,農(nóng)具,一個值錢的東西也沒找到。 本來這些柜子,還有前房,廂房的柜子,桌椅板凳也是要搬走的,可惜,爺爺?shù)倪z囑里說明了他做的這些東西要留給許向華,當(dāng)個念想,誰都不準(zhǔn)動。 仨妯娌沒能如愿,對許向華的怨念更深了,連帶的和許向華同輩的親堂兄弟對許向華也都有意見,這也是許向華為什么跟同族其他枝的堂兄弟關(guān)系好,跟親的堂兄弟關(guān)系一般的主要原因。 東廂房也有兩間,一間是許向華以前的睡房,另一間是放糧食,雜物的倉房。 倉房里現(xiàn)在只剩下兩個空空的大木柜和一個單人小木床。以前這個倉房里,柜子里裝了許多糧食,墻上掛著的竹籃里裝著不少奶奶收集的菜種,小木床上摞著,曬的干干的,用小袋子一袋一袋裝好的干菜,山貨。 倉房靠里邊有一個地窯門,打開門,里邊的空間雖然并不大,但是很干燥,四四方方,修整的很利索,就像一個地下室,以前這里面是放一些多的糧食,干貨,還有冬天需要儲存的大白菜,白蘿卜,紅薯,土豆啥的。 隔壁許向華的臥室里也有一鋪大炕,還有爺爺專門給做的小衣柜,小書桌,小靠背椅子,墻上還掛著許向華五六歲時用過的小弓和小木刀,還有奶奶給他畫的兩個風(fēng)箏,一只老鷹,一條大龍。<-->> br /> 出了東廂房,繞過一個照壁,便是同樣用石頭圍起來的后院,后院很大,就像個菜園子 一進后院,左邊是一個壓水井,長長的鐵管,安著一個木頭長手柄,每次壓水時,得先拿葫蘆瓢住里面灌上兩瓢水,加加壓,然后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的壓上那么幾下,水便流出來了,很方便,水也很甘甜。 就這小壓水井,別說二十多年前了,就是現(xiàn)在村里也沒幾戶人家有,大家吃水基本上都是村子中間或是村北的水井里挑水,不是不想用壓水井,而是想打這種井,一是花費高,二是還得專門去縣里的打井隊請人打。 右邊是一個柴棚,因為奶奶身子弱怕冷,所以爺爺每年都會在這里存上滿滿的柴禾。跟村里其他人家砍回來就摞的扔一堆不一樣,爺爺都會把柴禾砍成一段一段的,摞的整整齊齊。 中間有一條用小石子鋪的五十公分左右的小路,路左邊有點靠山,比較陰涼些,以前種著韭菜,菠菜,香菜,大蔥,白菜,蘿卜之類的比較皮實,不挑環(huán)境的各種蔬菜。 路右邊向陽,種了一些夏季喜熱的蔬菜,像西紅柿,豆角,茄子,辣椒啥的。 還有他和奶奶最喜歡吃的草莓,可甜了,是爺爺專門從山外給尋的苗子,當(dāng)年這可是村里小孩中的獨一份,好多孩子討好他,就為了能咬上一小口。 現(xiàn)在苗子早都死了,奶奶去世后,許劉氏趁他年齡小,為逼他交出這個宅子的鑰匙,不準(zhǔn)他來這座宅子,他只能偷偷來,這草莓苗又是個嬌氣的,沒有照管好,可惜了。 順著石子小路走到頭,就是一間帶著青瓦頂?shù)膸o挨廁所是一個豬圈,豬圈旁還有一個三面土坯,一面用手腕粗細(xì)木棍圍好帶青瓦頂?shù)碾u棚。這些都是專門建在這的,奶奶嫌棄這些東西臟,有味,爺爺就把這些建在離中院最遠(yuǎn)的地方。 后院的墻上也開了個門,打開緊鎖的門,走出去,便是小梁山,以前爺爺經(jīng)常從這里帶他進山打獵,打完獵又從這里回來,稍注意點,便會神不知鬼不覺的。不像住在村里,你就是獵個雞毛,屁大點工夫,全村都知道了。 前世今生,這院子他也只領(lǐng)過田春梅進來過,在這里一起打掃,摘果子,給她講他和爺爺,奶奶的事情。 其他人不管是父母,兄弟,還是親戚朋友,最多也只能進了前院,對于這一點,許向華像個劃圈占地盤的一樣,心里不認(rèn)可的人,誰也進不來。 前世許劉氏的侄女許春花,也一次都沒能進來過,為此許春花怨念特別深,沒少和他鬧,甚至伙著許劉氏一起跟他鬧,他都是來個不說話,裝聽不見,聽不懂,把自己縮起來,軟抵抗,任誰也沒轍。 氣的許春花當(dāng)年還舉報過他,說他在這里私藏古董,想跟搜查的紅小將一起進來搜查,卻被許向華擋在門口不讓進,只讓紅小將進來查看了一番。 雖然搜出了密室,但也只在密室搜到了半袋玉米,二十來斤麥子。可經(jīng)過饑餓的人們,藏點糧食又不犯罪,至于說這個大宅子,村里又不是沒有比這還大的宅子,有那人口多的人家,后院一圈都快多半畝了。 當(dāng)年密室里究竟有沒有東西,東西去那了,除了許向華誰也不知道,許劉氏,許春花無論怎么逼問,跟蹤他,都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 許向華雖然渴望母愛,但那母愛比起他爺爺奶奶還是差點,無論許劉氏和許春花怎么鬧騰,甚至分家后,他寧愿起了三間泥土房住著和后來明彰結(jié)婚,背債給他起房子,也沒有讓她倆任何一個人住進過這個院子。 這里是前世的許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