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jié)
4、《揚之水》: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原文】 揚之水 揚之水(1),不流束楚(2)。終鮮兄弟(3),唯于與女(4) 。無信人之言,人實迋女(5)。 揚之水,不流束薪(6)。終鮮兄弟,維予二人。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 【注釋】 1揚:小水溝。 2束:捆扎。楚:荊條。 3鮮;少,缺少。 4女:同“汝”,你。 5迋(kuáng):同“誑”,意思是欺騙。 6薪:柴。 【經典原意】 小河溝的水緩緩流淌,成捆的荊條流不走。兄弟寥寥無幾,只有我和你。不要聽信他人的話,他們其實在騙你。 小河溝中水緩緩流淌,成捆的柴禾沖不走。兄弟寥寥無幾,只有我們二人。不要聽信他人的話,他人的話不可信。 【當代闡釋】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揚之水》宣揚的是兄弟恩愛之心。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捆綁在一起的荊條、柴禾,也不會被緩緩流水所沖走。兄弟之間要相互信任,因為他人的話不可信。 我們無法否認兄弟之間所應當維持的親密關系。但真的不可信任他人嗎?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其中的信既有信用,也有信任的意思。他認為人之間應當充滿信任和信用,所以在每天的自省中,他都會問道自己:“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如果你沒有向對方付出信任,就不能渴望對方為你付出真心。 有人會為自己沒有知己而傷心,感到自己付出了真情而沒有得到回應。我們不應首先懷疑怪罪對方,而應自我省察,自己有沒有真正為對方誠心考慮。人總是會在認識自己時發(fā)生短視,出現(xiàn)認識盲區(qū)。西方哲學之父泰勒斯曾在德爾菲神廟留下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讓我們知道,認識自己其實非常艱難。很多時候,自己感覺真心實意的去認知一個人,但事實往往是仍然做的不夠。讓對方了解自己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里,你必須始終如一的堅守最真誠的信念。 有時候,問題的癥結還在于我們是否真正了解對方,“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怨聲載道,自暴自棄,都不能讓別人理解你。一個充滿自信的自我應當處處用真情去體貼對方,知道別人悲傷時送上寬慰的勸導,知道別人失敗時送上溫暖的鼓勵。用真誠的心去感染每個人,日久時長,便會如高適在《別董大》中所說:“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國學故事】 灌瓜: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個大夫名叫宋就,他曾在與楚國楚縣接壤的地區(qū)任縣令。 在兩國的邊線界上都有哨亭,以防止對方人員闖入。兩國都在各自的國土上種有西瓜。由于魏國的士卒非常勤勞,他們經常給瓜地澆水施肥,所以他們的瓜長得又大又多;而楚國的士卒非常懶惰,他們既不給瓜地澆水,又不施肥,結果他們的瓜又小又少,楚縣的縣令得知這一情況后,非常惱火,他立即派人駐守邊界的亭尉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番,亭尉遭到斥責后,心里非常惱火,他把自己受責備的原因歸咎于魏國的西瓜長得好,于是在一個風高月黑之夜,偷偷越過邊境,毀壞了魏國的瓜地。 魏國的士卒發(fā)現(xiàn)后也要搗毀楚國的瓜地。魏國的亭尉知道這事非同小可,搞不好會因小失大。破壞兩國的有關系。于是他就此事前去請示宋就。他聽后不以為然,對亭尉說,楚國的做法是錯誤的,如果再去效法,就有可能引起事端,為了和楚國搞好關系,我們可以以德報怨,每天晚上派一些人到楚國去幫助他們澆水施肥,而且這事一定要做得神不知,鬼不覺。結果沒用多少天,楚國瓜地里的瓜也一天天長大了,亭尉和士卒覺得非常奇怪,后來才發(fā)覺是魏國人干的,楚縣的縣令聽到這件事后,立即派人把此事奏報楚王,楚王為魏國宋就的做法所感動,也為自己士卒所做的事情深感內疚,于是派人帶厚禮前往魏國賠禮道歉,從此兩國結為友好鄰邦。 朋友知己的尋覓,不能單單依靠別人怎樣相信你,寬容你,祝福你,主動成為你的知己,天上不會掉餡餅,同樣不會掉下知己。知己需要你自己去尋覓。許多時候,以德報怨,以德服人,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敵人也會變成你的知己。 【相關閱讀】 杜甫《春日憶李白》;張說《送杜十四之江南》 十二、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勤勞的暢想 導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恩格斯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 不論是否真的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但不可否認的是,勞動是人類生存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生民》是一首周民族史詩。雖然帶有一定傳說成分,但也反映出以后稷為代表的周民族祖先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后稷在長期的勞作中,將野生麥子、稻子、大豆以及瓜果的種子細心采集起來。播種在地里,仔細耕種、鋤草,小心翼翼地侍奉著一片片茂密的綠色。經過艱苦的嘗試、耕種,他種出了各種優(yōu)良的谷物瓜果。讓人們能夠安定下來從事農業(yè)勞動,不用再為了打獵而過東奔西走、朝不保夕、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成為改變人們命運的人,甚至因此而成為“農神”。 或許這根本不是后稷的功勞,而是廣大人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逐漸總結起來的,或許這根本不是后稷一個人的功勞,在他身后還有著成千上萬個周民族祖先的辛勤和汗水。但在《生民》中至少傳達出一個信息:只有勤勞刻苦,才有可能改變命運,取得成功。 如果僅僅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如《伐檀》中的老鼠一般,那么最終會變得懶惰不堪,不會再有任何的成功喜悅,只是在昏庸的精神里沉醉,不再對任何的困難挫折有抵抗力,成為一陣風都可以吹倒的人;僅僅想不勞而獲,最終會變得人情冷漠,不再對周圍任何的物、人、事產生感情,不再感恩;僅僅想不勞而獲,還會變得自私自利,成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這種追求不勞而獲的人要么自取滅亡,要么為社會所拋棄。 而辛勤的勞動,是維系一個家庭,一個社會正常健康運行的最根本動力。沒有人能夠空著肚子去追求自己的未來。我們豐富的物質財富,是由辛勤的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美好的精神道德,是由辛勤的勞動去體現(xiàn)。我們需要敬畏勞動。從事著原初意義勞動的農民也需要我們的敬畏,看看《七月》,我們就知道農業(yè)勞動需要付出多少的心血。雖然現(xiàn)在社會,農業(yè)勞動早已改變了很多,但農業(yè)勞動的根本意義仍然存在。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敬畏勞動,敬畏勞動著的人。 怎樣才能算是勤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勞動。我們要愛自己的勞動,這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我們還要如《庭燎》中的人一樣,早早起床,準備自己的工作,抓住每一滴時間去增加生命的質量;我們要有持久的毅力和常新的活力,在每次的挫折后都能頑強地挺立過來,繼續(xù)讓勞動釋放它的熱量和激情。 《左傳》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1、《伐檀》: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原文】 伐檀 坎坎伐檀兮(1),置之河之干兮(2)。河水清且漣猗(3)。不稼不穡(4),胡取禾三百廛兮(5)?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6)?彼君子兮,不素餐兮(7)。 坎坎伐輻兮(8),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9)。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10)?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11)?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12)。河水清且淪猗(13)。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14)?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5)。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