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泡泡和小九兒的傻氣也顯了出來,樂此不疲的隔著冰面抓魚,每每抓不到把自己氣的炸了毛。 “傻貓?!?/br> 眼下作坊的工人都放了年假,寧瀾來去作坊就自由很多,這日一個沒注意,小九兒的爪子不知怎么被粘到冰面上了。 幾只狗狗此起彼伏地吼,寧瀾趕忙跑過來看到小九兒被粘的動彈不得,急的一直在低吼,心疼的不行,大聲喊知禮送過來一壺溫水,慢慢幫小九兒把爪子澆開了。 能動作的小九兒立馬跑離了冰面,可遠(yuǎn)遠(yuǎn)看著另外幾只在冰上玩又羨慕的緊,便試了幾下跳到小黑背上,讓小黑馱著跑。 …… 原以為張九如說的得了空是托詞,沒想到他竟真的來洞溪村過年了。 其實(shí)地方官每年是有探親假的,今年張九如和京里的氣氛劍拔弩張,便沒往京里去,而是將假期與年假調(diào)到了一塊兒,帶著張長瑜一同過來了。 張長瑜沒來過這樣的小村莊,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每日拉著寧磊出去,不怎么沾家。 莊子里林子里玩膩了,還央著秦大哥帶著他去了山上一趟,冬日里哪有什么獵物好抓,秦大哥憑著經(jīng)驗(yàn)在石頭下翻出兩只冬眠的山田雞,才沒叫張長瑜太過失望。 下了山張長瑜仍一副沒玩盡興的樣子,秦大哥又在一處空曠地支起了籮筐,筐下撒了一把稻米,守了大半日,抓住十幾只麻雀。 秦大哥久不打獵,抓了這些東西,別說張長瑜開心了,春山和春水都興奮的不行,看大家都高興,秦大哥便就地把野物處理干凈,生火烤了。 烤的時候只撒了鹽巴,簡單粗暴,叫幾個小孩吃出了大俠的氣勢。 寧瀾這邊,張九如把文伯請到家里,三個人聚在一起商議寺廟該如何修建。守孝一年,總不能真的什么也不做,這幾年,寧瀾也攢下了萬兩銀子,建寺廟的事情是該提上日程了。 寧瀾原來設(shè)想的寺廟是很恢宏壯觀的,聽文伯和張九如說過,才知道這里很多人會把自己的宅邸捐出來改為寺廟。 還是受交通限制的緣故,寺廟的存在是為了與人方便,因此在規(guī)模和便利上人們自然傾向選擇后者。想通這點(diǎn),寧瀾對于規(guī)模也沒那么看重了。 再者桃花路雖能吸引過來不少人,但畢竟還是在村中,寺廟規(guī)模確實(shí)不用太大。三人合計(jì)過后,覺著6畝地也就是4000平、幾乎是十個籃球場那么大足夠了。 為官者可以修家廟,文伯和張九如對修廟上的事情都有大致了解,兩人算了一下,用磚木結(jié)構(gòu)去修建寺廟,加上裝修每平米造價2兩銀子綽綽有余了。 這樣光基礎(chǔ)的建造費(fèi)用就需要8000兩銀子,除此之外,最大頭的開支還有大雄寶殿的三座佛像,不管是石刻還是銅刻,價格都不菲。 按照官府定下的規(guī)制,建造寺廟七種建筑必不可少,也就是常說的“迦藍(lán)七堂”: 一是主佛殿,即大雄寶殿,殿內(nèi)需供奉三世佛:迦牟尼佛、彌勒佛以及迦葉佛; 二是講堂,用以講佛說經(jīng); 三是禪堂,供寺中僧人坐禪、起居休息; 四是庫房,存放僧眾生活和舉辦佛事的必需品,如糧食、法器、香燭等物; 五是山門,山門又稱“三門”,由并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為空門,東邊小門為無相門,西邊小門為無愿門,空、無相、無愿三門就是常說的“三解脫門”; 再有就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齋堂和浴室。 除以上七種,寧瀾要建的還有鐘鼓樓,晨鐘暮鼓,少了鐘鼓聲,總覺寺廟不完整;樂臺、拜臺、高臺、戒臺四大高臺選建一個,兼并四種功能來使用;還有就是山門前要設(shè)一個放生池,往來的香客可將購來的魚放入水中,以示佛家有好生之德,最重要的它可貯大量的水,若遇突發(fā)火情能當(dāng)大用。 另有像天王殿、東西四殿是規(guī)模大的寺廟才有,寧瀾這里并不需要,也就不考慮建造;其他的諸如方丈院、監(jiān)院、群房、碑亭、藏經(jīng)樓可以等有錢了再慢慢擴(kuò)建起來。 三人商議完,寧瀾著知禮去給村長和族長通了個氣。 “九哥忙了一整年,好不容易能喘口氣還要為我的事cao勞,”寧瀾家里沒有火墻,在火爐邊坐了許久腿腳有些發(fā)涼,等文伯走了便脫了鞋盤坐到炕上。 張九如幫他把蓋在腿上的被子攏緊,“哪有你的事、我的事,不都是咱們的事?!?/br> “是了,我被凍傻了,是咱們的事?!?/br> …… 大地回暖,寧瀾沿著村里的路往官道上走了一遍,他第一回修的路沒這么長,路兩邊栽種桃樹之前又修了一段。修過的路寬闊好走,并行兩輛馬車中間還有寬寬的空隙。 路兩邊桃樹筆挺,已長出嫩芽,那樣嫩綠的顏色,叫人打從這路上走過都覺的充滿了希望。 年后縣衙開了印,寧瀾便拜托村長和族長往縣衙走了一趟。 如今時局平穩(wěn),一個地方若修建寺廟能體現(xiàn)出官員對老百姓生活的關(guān)心,對其政績是大有幫助的,因此村長和族長去衙門說明來意時,新任知縣不但不阻攔,反而大開方便之門。 為免以后的麻煩事,寧瀾主動提出寺院建成后直接隸屬縣衙,知縣投桃報(bào)李,把建廟用地的費(fèi)用全部免去了。 知縣還親自出面請了一位風(fēng)水先生,那風(fēng)水先生花了不少時間把洞溪村附近的山頭都看了一遍,最后選中了離村子最近的一處半山腰。